天天看點

自研大模型上車雙足機器人,西湖大學系具身智能曝光

衡宇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衆号 QbitAI

雙足機器人賽道,又迎來一名搭載AI大模型的玩家。

西湖機器人,西湖大學機器智能實驗室的轉化項目,被曝将重點涉獵雙足機器人領域,并且是搭載GPT大模型的版本,以行為/軌迹為核心那種。

目前,該公司在市場的大概估值在1-2億左右。

還有來自市場的消息表示,因為轉化自西湖大學,其邁向雙足及大模型的道路擁有兩條支線的諸多明星實驗室加持。

自研大模型上車雙足機器人,西湖大學系具身智能曝光

而且量子位打聽到,目前團隊已經釋出了純動作算法RobotBert,并且在其已經推出的四足機器人身上應用,同時在仿真環境下的各類智能體身上應用。

如此看來,距離西湖系具身智能面世,恐怕不遠了?!

揭開廬山真面目

在機器人大賽道,西湖機器人并不是一名純新手。

西湖大學官網公開資料顯示,西湖機器人成立于2021年6月,是“西湖大學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第一個優質成果轉化項目”。

據了解,西湖機器人的牽頭人,正是西湖大學機器智能實驗室(MiLAB)負責人王東林。

公司做機器人,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實驗室面向的工作方向,如深度強化學習、深度元學習、機器人學等。

但與現在的進軍“雙足+AI大模型”不同,西湖機器人成立之初,目标整體圍繞四足機器人展開。

根據目前公開的宣傳視訊來看,其旗下四足機器人本體可以完成一些基礎的靈巧行動。

比如前進:

自研大模型上車雙足機器人,西湖大學系具身智能曝光

還有後空翻:

自研大模型上車雙足機器人,西湖大學系具身智能曝光

以及狗狗式滿地打滾(?):

自研大模型上車雙足機器人,西湖大學系具身智能曝光

上樓梯之類的任務也可以比較好地cover:

自研大模型上車雙足機器人,西湖大學系具身智能曝光

不過,雖然不是機器人領域的新入場玩家,四足機器人和雙足機器人無論是從硬體本體、算法、還是落地場景之間還是存在着諸多差異。

也就是說,西湖機器人在這條賽道上面臨的路并不是那麼好走——尤其在今年具身智能大爆發,諸多優秀選手紛紛入局的大背景下。

而量子位打聽來的消息,與四足機器人錨定科研、電力、商場、機場等領域不同,西湖機器人将推出的雙足機器人,重新選擇了瞄準方向:

制造領域,或倉儲搬運場景。

根據企查查,該公司剛剛增加了注冊資本,并且在12月有過一波股東變更。

自研大模型上車雙足機器人,西湖大學系具身智能曝光

公司背後有哪些人?

前文已經提到,西湖機器人作為西湖大學的孵化項目,背後主理人是機器智能實驗室負責人王東林。

公開資料顯示,王東林本碩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資訊工程學院,後又在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拿下博士學位。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深度強化學習和元學習的機器人通用行為智能,在IJCAI、AAAI、CVPR、IROS、KDD、CIKM等AI或機器人頂會發表百餘篇論文。

博士畢業後,他在加拿大iRadio實驗室擔任博士後研究員。

2011年起,王東林來到紐約理工學院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任職助理副教授。

而後在2017年,王東林加入西湖大學。

除了機器智能實驗室主任這個頭銜外,王東林同時是西湖大學終身副教授、工學院人工智能方向(AI)特聘研究員。

自研大模型上車雙足機器人,西湖大學系具身智能曝光

而西湖機器人的法定代表人魏震宇,是這家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COO。

魏震宇本碩博均畢業于哈爾濱工程大學,現任西湖大學機器智能實驗室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是機器人通用行為智能。

江湖傳聞,西湖機器人将具身智能納入新規劃後,将由王東林牽頭,合西湖大學近10個實驗室之力,組成兩條線,共同打造。

一條線負責機器人硬體方面;

另一條線則負責AI方面。

這,大概就是能令同期其他具身智能or雙足機器人公司羨慕的力量吧……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号簽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