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在比利時擺攤,讓外國姑娘變身“洋貴妃”

作者:今日女報
她在比利時擺攤,讓外國姑娘變身“洋貴妃”

王梅(左)認真為外國女孩做漢服妝造。

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陳雪炎 圖:受訪者

黃頭發、白皮膚的歐洲女孩穿上漢服是什麼體驗?

塞納河畔,布魯塞爾的街頭,不少金發碧眼的“洋面孔”撐起油紙傘,拿着團扇,搖身一變成了一位位身着漢服的“洋貴妃”,诠釋着一種别樣的美……這不是歐洲的服裝秀場,而是中國女孩王梅在比利時開起來的漢服小攤。

“我想告訴全世界漢服有多美,我的目标是向999名外國小姐姐‘安利’中國漢服。”接受今日女報/鳳網記者采訪時,王梅笑着說。

走出國門,漢服小攤點亮中國館

畫上一對遠山黛,眉間點上一枚紅花钿,三分鐘绾一個簡約大方的發髻……完成一個精緻的漢服妝容對于王梅來說已然得心應手。

9月8日,在比利時一年一度的國際漫畫盛典——2023布魯塞爾漫畫節上,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策劃的“中國館”展區再次亮相,王梅也受邀前來參展,展館裡,她的漢服小攤前排起長龍。

“我女兒可以試穿一下這條紅色的裙子嗎?”

“我很喜歡這個鳳冠,它看起來好精美!”

……

不少來自比利時當地和周邊地區的遊客來到王梅的小攤前體驗漢服妝造,一邊試穿着不同形制的漢服,一邊挑選喜歡的配飾。

她在比利時擺攤,讓外國姑娘變身“洋貴妃”

在2023年布魯塞爾漫畫節上,不少外國小女孩排隊來做漢服裝造。

“很開心主辦方邀請我來這裡擺攤,也很開心有這麼多外國朋友在這裡了解漢服、喜歡上漢服。”王梅笑着,一邊為來訪遊客做着漢服妝造,一邊向他們介紹中國的傳統服飾文化。

這并不是王梅第一次在比利時擺攤做漢服妝造,她的漢服小攤故事還要從中秋節的一次偶遇說起。

王梅是湖北仙桃人,2014年,26歲的她前往比利時讀研究所學生,畢業後便留在比利時,從事中外文化交流的活動策劃等相關工作。

從在國内讀書時起,頗愛看古裝影視劇的王梅就成了漢服的忠實粉絲,她常常和朋友一起穿漢服出遊,拍漢服寫真。出國之後,她發現在歐洲民族大融合的氛圍之下,很多外國學生都喜歡穿自己國家的傳統服飾,于是她也開始嘗試穿漢服出門。

她在比利時擺攤,讓外國姑娘變身“洋貴妃”

王梅常常穿漢服出遊。

2023年的中秋節,王梅突發奇想穿着漢服上街,向比利時人介紹中國的漢服和中秋文化。在路上,她遇到了一位金發碧眼的美國女孩。“她對漢服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于是,我建議她試穿一下。”王梅說,這是她第一次在大街上邀請外國人試穿漢服。

“沒想到她穿上效果特别好,即便沒有做完整的妝造也毫無違和感,她自己也特别喜歡。”王梅用視訊将這段奇妙的偶遇記錄下來,釋出在社交平台上,吸引到了不少網友點贊,并有不少人提出建議。

網友們的建議給了王梅一些靈感,一番精心籌劃之後,她的漢服小攤上街了。

為了吸引大家對漢服的興趣,王梅在攤前擺出一幅《簪花仕女圖》,她就照着這幅傳世名畫給來訪女孩換漢服,并且做了全套的化妝和造型,視訊發出後,網友們紛紛驚歎道:“一下子就變‘洋貴妃’!”

漢服變裝視訊在網絡上引起大家的關注和點贊,這給了王梅巨大的信心和責任感,後來一有時間,她就到街頭和景點邀請當地女孩試穿漢服,除了唐代服飾,她還給模特試穿了宋代、明代等朝代形制的服飾。每次擺攤,她還會展示一幅相關朝代的仕女圖,照着圖畫給模特換裝造型,試圖讓中國古代的妝容和服飾文化穿越時空的距離,在比利時的街頭呈現。

走上街頭,外國朋友排隊來體驗漢服妝造

就這樣,王梅的漢服小攤在比利時開起來了。

有時是在公園,有時是在居民區的廣場,天氣不好時,王梅便紮營在商場裡的空曠處……總之,漢服小攤擺在哪裡,哪裡就排起長隊。

在此之前,王梅從來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人想要來嘗試漢服造型。

興奮之餘,一個人完成這麼多場漢服換裝挑戰并不是一件輕松的工作。每次單是做一套妝發和服飾搭配就需要兩個小時左右,前期準備和後期掃尾的時間更長。每次出攤之前,王梅會至少提前花兩三天準備,研究不同朝代漢服的形制,并挑選相應的仕女圖,跟着圖畫來學習妝容和發型樣式。

最令人犯難的是,很多漢服在歐洲沒有銷售管道,隻能從國内購買,從下單到郵寄要等很長時間,有時候急用還要走空運,運費自然十分昂貴。“最貴的一次,郵費花了1800元,比那套服飾的原價還高。”王梅無奈又好笑地說。

但這并不耽誤王梅在比利時繼續擺漢服小攤的熱情。夏天時,她會多準備一些唐制的裙子,布料輕薄透氣,顔色鮮豔美麗,很受大家喜歡;冬季考慮到北歐寒冷的氣候,王梅加購了不少明制衣服,保暖又不失美觀。

她在比利時擺攤,讓外國姑娘變身“洋貴妃”

不少外國女孩在王梅的漢服小攤上變身“洋貴妃”。

她在比利時擺攤,讓外國姑娘變身“洋貴妃”

不少外國女孩在王梅的漢服小攤上變身“洋貴妃”。

有一次,一位比利時爸爸帶着女兒路過王梅的漢服攤前,女孩被這些特别的衣服吸引,很想要嘗試,但卻被爸爸嚴詞拒絕了,看着女孩依依不舍的樣子,王梅主動上前去嘗試和女孩的爸爸交流。

聊天中,王梅了解到,原來,女孩的媽媽是中國人,離婚後獨自回了中國,女孩和爸爸留在比利時。“他說妻子離開時,女兒還很小,幾乎沒有記憶,他也從未和女兒講過有關中國的内容,沒想到女兒看到漢服,竟然神奇地被吸引過來。”聽完男人的講述,王梅也感歎不已,“可能這就是血脈的傳承吧”。

後來,爸爸終于同意了讓女兒試穿漢服,換裝完成之後,男人也被驚豔到了,感歎:“真的很像她媽媽……”

王梅于是向男人介紹道,“這是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服飾,各有其特色”。聽到這些,這位父親則告訴王梅自己也曾是一個少數民族的後代,但傳到他這一代,民族的文化和特色快消失了,他不由得感慨:“中國真是一個很有包容性的國家,有機會我要帶女兒回中國去看看。”

更多舞台,讓中國漢服被世界看見

漸漸地,王梅的漢服小攤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歡迎,很多當地人聽了介紹之後,給她留下名片,或者記下她的聯系方式,希望以後能邀請她為自己化妝做造型,或者想通過她進一步了解漢服。

“後來,還有很多比利時當地的景區和公共文化場所的負責人聯系我,希望我安排時間到他們那去擺漢服小攤。”王梅說。

11月,王梅受邀參加了魯汶大學的亞洲文化節,并在那裡舉辦了一場漢服沙龍,不少女大學生提前一周就在網上預約排隊體驗漢服妝造,很多女孩換裝之後,發現了自己不一樣的美。

“這個配飾叫什麼?”“這是中國哪個朝代的衣服?”“為什麼中國古代的男生也要梳發髻?”……在給來訪者做造型的時候,王梅還不時要回答一些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問題,并介紹各個朝代的文化習俗和服飾妝面的講究。

“每個妝面,每個發型都是有曆史故事的,比如花钿在春秋戰國那個時候就開始有了。”後來,王梅索性将自己所有形制的漢服都配上了圖檔和文字,做妝造時,供大家取閱,“希望他們不僅是欣賞漢服的美,也能了解服飾背後的中華文化底蘊”。

她在比利時擺攤,讓外國姑娘變身“洋貴妃”
她在比利時擺攤,讓外國姑娘變身“洋貴妃”

從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多年,王梅一直奔走于策劃很多有關中國的文化、藝術在比利時的展覽、講座等活動,但是真真切切走進群眾中間傳播中華文化,于王梅而言又是另外一種體驗。

“以前在國外的街頭,很多人看到漢服覺得很美,而總把它錯認成其他國家的服飾,而現在,越來越多人知道這是中國的傳統服飾,這是很大的變化。”王梅說,越來越多華人愛上了穿漢服出行,她每次分享漢服小攤的視訊到社交平台上,都會引來大家的點贊評論,一片叫好聲中,她覺得中國的漢服被看見了。

而今,漢服小攤繼續在塞納河畔的大陸上到處安營紮寨,向999個外國女孩“安利”漢服,讓漢服被越來越多的人看見,是王梅的心願,也是王梅背後無數個漢服愛好者的心聲。

編輯:依依

二審:詩韻

三審:歐陽靈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