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下一個蘇錫常,要來了?

下一個蘇錫常,要來了?

在近日釋出的《甯波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21-2035年)》中,甯波遠期規劃的16條軌道交通路線中,有4條涉及紹興。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4月,紹興地鐵1号線主線全線開通營運。根據紹興市軌道交通集團釋出的資料,一年來,紹興地鐵1号線共運送乘客3289.42萬人次,其中杭紹跨城乘客占比26.24%。

杭州距離紹興四十多公裡,修建地鐵線路尚可了解,而距離紹興一百多公裡的甯波,為何也開始規劃,将地鐵修到紹興?

下一個蘇錫常,要來了?

甯波城市風光 圖/圖蟲創意

從“虹吸”到“拉攏”

在浙江,兩大副省級城市杭州和甯波是經濟發展的“雙子星”。

2022年,杭州GDP約為1.87萬億元,甯波GDP則為1.58萬億元,兩城經濟體量分别居于浙江省第一和第二,而紹興GDP則為7351億元,在全省排名第四。

“處在大城市周邊的中小城市,可能同時面臨周邊大城市的‘虹吸’和‘溢出’效應。随着高鐵等便捷交通工具的普及,不少經濟體量一般的中小城市面臨被‘虹吸’的命運。”中國社科院社會所區域經濟學研究員牛鳳瑞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處在兩大經濟強市之間,多年來,紹興難免被“虹吸”。直到2016年,紹興的GDP增速,在全省仍然處于倒數位置。

不過,情況正發生變化。比如,2021年、2022年紹興經濟增速分别為8.7%、4.4%、分别高于全省0.2、1.3個百分點,回暖勢頭明顯。到了今年前三季度,紹興GDP增速為7.8%,高于全省1.5個百分點。

2023年,紹興市社科聯重大課題組釋出了《杭紹甬一體化中紹興發揮“金扁擔”路徑研究》(以下簡稱《研究》)。杭紹甬為杭州、紹興、甯波三城的簡稱。

這份研究顯示,自2018年(杭紹甬一體化提出的時間)以後,杭州對紹興的投資(103.5億元)大于上海對紹興的投資(77.8億元)。尤其是2018年以後,紹興獲得杭甬企業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金融業投資的增長最快,産業關聯快速提升。比如,紹興與杭州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聯系水準指數由0.14上升到0.28。此外,杭州的優勢産業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與紹興的關聯程度,也在不斷上升。

上述《研究》認為,從跨市投資資料可以看出,紹興已度過被杭州和甯波“虹吸”資源的階段。

而從“虹吸”到輻射的轉變,與杭紹甬三市對一體化的認識不斷提升,息息相關。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新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曾專門就杭甬“雙城記”課題展開調研。資料顯示,杭甬雙城産業互投比例,與中國另一對著名的“雙子星”城市廣州和深圳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紹興當地官方媒體指出,杭州的輻射半徑基本處于紹興諸暨一帶,而甯波的輻射半徑是紹興上虞、新昌、嵊州一帶,兩者之間沒有明顯重疊。離開了紹興這個融會貫通的紐帶,杭甬都是“孤城”,與“雙城記”相去甚遠。

早在2018年,紹興市委、市政府聯合印發《杭紹甬一體化發展紹興行動計劃(2018-2020年)》,聚焦杭紹甬一體化戰略部署,圍繞綜合交通網絡化、公共服務同城化、産業平台協同化、城市發展融合化四大行動,明确多項重點工作任務。

到了2020年,浙江從省級層面出台《杭紹甬一體化發展實施方案》,全力推動三市形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創新要素順暢流動、公共服務品質共享的一體化發展格局。

在浙江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徐劍鋒看來,紹興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其提出“融杭聯甬”政策,在杭紹甬一體化戰略之下收到了初步成效。而不論從投資,還是修建地鐵的規劃觀察,杭州、甯波二城,同樣在有意“拉攏”紹興,進而實作一體化發展。

下一個“蘇錫常”?

在不少業内人士看來,目前杭紹甬一體化,還有更多空間需要發揮。

由于同在“長三角”地區,外界常常将“杭紹甬”與“蘇錫常”對标。

2022年,蘇州、無錫、常州GDP分别為2.4萬億、1.48萬億和9550億元,總量約4.85萬億,比杭紹甬約多出7000億元。而“蘇錫常”三市的一體化,也發展得如火如荼。最近幾年,新能源汽車成為“風口”行業,在這一新興産業中,“蘇錫常”三市緊密合作,形成了共同受益的産業鍊。

相比“蘇錫常”,在不少業内人士看來,目前“杭紹甬”一體化,還有更多空間需要發揮。

上述《研究》也顯示,紹興與杭州産業關聯度較高并且提升速度較快,但與甯波産業關聯度較低。處于中間位置的紹興,應該更好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左右逢源”才能與杭甬産業協同發展,進而推進杭紹甬一體化水準。

徐劍鋒認為,杭州、甯波與紹興在産業上存在明顯的互補性,未來還有更大發展空間。他說,“比如無論是紡織服裝,還是石化、新材料,甯波與紹興都存在産業互補的較大空間。”

目前,紹興正在聚焦加快重返城市綜合經濟實力全國“30強”的目标,一方面大力實改造提升紡織、化工、金屬加工三大傳統産業,提升發展黃酒、珍珠兩大曆史經典産業;另一方面在培育壯大電子資訊、高端裝備、現代醫藥、新材料四大新興産業,全力打造紹興先進智造基地。

而甯波是國内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全國最大的石化生産基地和新材料基地,全國三大服裝産業基地之一。目前,甯波正在大力推進“246”産業叢集建設,即2個萬億元級産業叢集——綠色石化、汽車制造;4個5000億元級産業叢集——高端裝備、新材料、電子資訊、軟體與新興服務;6個千億元級産業叢集——關鍵基礎件(元器件)、智能家電、時尚紡織服裝、生物醫藥、文體用品、節能環保産業,也與紹興的産業規劃存在一定的重合度。這也為雙方可協同建設世界級制造業産業叢集提供了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甯波擁有貨物吞吐量全球十連冠、集裝箱吞吐量居全球前三的超級大港,可以成為“紹興制造”的重要出海口。

“另一方面,從紹興看,其行政級别僅是普通地級市,隻有包括紹興文理學院在内的四所大學院校,要想實作産業更新,其在科教資源方面存在一定短闆。特别是最近幾年,紹興着力發展醫藥産業園,這類新興産業對于創新資源的需求,更加迫切。”徐劍鋒分析。

而從這方面看,甯波擁有中科院甯波材料所、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甯波分院等一批創新平台,是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杭州不僅擁有不少科研院所,還擁有浙江大學等全國知名學府。

今年1月,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推進杭紹甬一體化示範區”。這一“示範區”要求重大平台內建關聯。今年,紹興将聯手甯波共建智能制造應用示範基地等。

“從目前産業結構和未來發展潛力看,杭紹甬作為長三角一體化重要着力點,其發展完全可以對标‘蘇錫常’,其經濟體量和影響力,将向蘇錫常不斷靠近。”牛鳳瑞分析。

作者:趙越

編輯:孫曉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