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選一下“關注”,精彩内容不錯過,友善随時檢視。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文|大核有料

編輯|大核有料

2013年4月8日,執掌英國近12年的前首相,号稱歐洲“鐵娘子”的撒切爾夫人因病去世,在他的葬禮上,一群馬島戰争退役下來的老兵将她的靈柩擡到教堂,并拿着馬島戰争使用過的武器鳴槍緻敬。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這位英國前上司人,在軍方人員心目中的地位極高,尤其是參加過馬島戰争的老兵,對其非常敬畏,但在撒切爾夫人離世後,英國國内的一些群眾卻自發組織起來喝酒慶祝,更有甚至直接跑到大街上焚燒撒切爾夫人的畫像。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這些群眾似乎極其讨厭這位前首相,那麼為何英國國内對她的評價會出現兩極分化?她執掌英國時期,又做了哪些事情,使得人們對她的評價褒貶不一呢?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撒切爾夫人

撒切爾夫人本名瑪格麗特·希達爾·撒切爾,她的父母雖然并沒有從政經曆,但作為市井小民的他們卻非常喜歡讨論政治,尤其是對英國保守派的政治立場十分感興趣。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也正是在父母的影響下,撒切爾也逐漸對政治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并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牛津大學,參加了學校裡的保守黨協會,并最終成為協會主席。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成績優異的她在畢業後,就投身到一家塑膠廠工作,休閑之餘,她仍積極參加保守黨的會議和辯論,她的工資大多也被花費到政治活動中去,但對此她卻毫不在意。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但在二戰結束後,英國政壇的主角其實并不是保守黨,而是左翼的工黨,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的英國,左翼工黨的基礎卻有一些馬克思主義在裡面。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而工黨之是以能把持英國政治那麼多年,絕大多數原因是當時的英國,勞工階級的選民占據絕大多數,可當時正值美蘇冷戰最激烈的時期,作為美國資本主義陣營一邊的英國,執政的工黨,在意識層面來看,确實有些“不合群”。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于是英國工黨居然主動尋求改變,試圖改變自己的左翼屬性,但他們的改變并沒有取得成功,反倒是失去了一部分勞工階級的選票。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一直到1979年,此時的撒切爾憑借自己多年在政壇的努力,如願帶領保守黨在選舉中戰勝工黨,并成為英國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首相,在當時的英國群衆看來,撒切爾夫人作為一位女性,執政觀念肯定會相對溫和一些,但實際情況卻截然相反。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在工黨執政時期,英國政府對國内群眾的福利非常看重,加上老牌殖民主義帝國的餘溫尚存,是以國内福利涵蓋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孩子從出生到工作,幾乎都能享受到對應的福利待遇。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但這種福利待遇都是建立在國家龐大的财政支出上的,而當時的英國在二戰後,原本的殖民經濟體系崩壞,加上兩次世界大戰的創傷,國家财政壓力逐漸無法支撐高福利政策,改革勢在必行。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撒切爾改革

撒切爾夫人上台時,亞洲地區,日韓經濟發展迅猛,而歐美國家,卻因為中東國家的石油禁運,導緻經濟發展緩慢,尤其是國内的工業衰退十分嚴重。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随着亞洲國家的廉價勞動的,承接了大量歐美國家的工業生産,對英國的經濟又造成了二次沖擊,在這種背景下,如果繼續維持工黨的高福利政策,那麼英國将永遠無法重制日不落帝國的榮光。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為了實作經濟的發展需求,撒切爾夫人便開始削減勞工的福利待遇,以此減輕國家的财政壓力,同時全面推進私有化,關閉年年虧損的國有企業,造成許多人“丢掉鐵飯碗”。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也正是這些原因,造成那些年的英國經常爆發大規模的罷工遊行示威活動,想以此向這個新上台的女人施壓,但他們卻低估了鐵娘子想重振大英雄風的意志。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撒切爾夫人下令将罷工的勞工全部壓下去,一時間她的支援率跌到了谷底,國民工薪階層無不在盼望着她趕緊下台,幾乎沒有人願意再讓她帶領英國。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但就在撒切爾夫人面臨國内的巨大壓力時,轉機卻悄然出現。

馬島戰争—大英帝國的最後榮光

1982年,阿根廷軍政府首腦加爾鐵裡在和英國有關馬島歸屬事宜談崩後,同樣在國内面對巨大壓力的他,铤而走險出兵收回了馬島,消息傳回大英後舉國震驚。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作為曾經的世界第一強國,殖民時期的海上扛把子,如今卻被一個南美小國騎臉輸出,這讓英國群衆群情激奮,勢必要給不知天高地厚的阿根廷一點顔色瞧瞧。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而撒切爾夫人在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下令進行戰争動員,随後早已藏刀多年的英國皇家海軍再度楊帆,長途跋涉來尋阿根廷報一箭之仇,在老牌強國的鐵拳下,阿根廷很快便戰敗,再度丢掉了收回的馬島。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也正是這次戰争的勝利,讓英國群衆重拾往日榮光,而撒切爾夫人的支援率也再次重回巅峰,同時她強硬的态度,也獲得了“鐵娘子”的稱号。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也正是有這場戰争的勝利為基礎,撒切爾夫人才能帶領英國保守黨完成更對整個國家的經濟改革。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随後英國的許多企業,水電公司,能源機構,媒體和通訊等公司,全都完成了私有化改革,從那以後,英國百姓不管幹啥都得花錢,而且對人民福利待遇的減小,進一步加劇了群衆與保守黨之間的沖突。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确實幫助了英國實作了經濟的發展,但國内群衆對撒切爾夫人的看法可就沒那麼美妙了。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加上她在出訪大陸時,在人民大會堂門口摔的那一跤被各國媒體大肆宣言,讓她在英國背負了更多的罵名,最終在1990年,蘇聯解體前夕,這位鐵娘子也隻能含淚宣布辭職,過上了退休後的養老生活。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可她即便已經退休,民間對她的非議卻并未減少,這位在上世紀80年代徹底改變了英國未來的女性,在國内還尊敬她的,也就剩下了軍方,以及那些見證過帝國最後餘晖的老兵。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結語

其實從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角度來看,撒切爾夫人當時進行的經濟改革其實并沒有什麼錯,也許是過于強硬的态度,造成了國内群衆的抵觸情緒十分激烈。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2002年,英國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英國曆史上最讓人讨厭的首相排名,撒切爾夫人高居第三位。

2013年,撒切爾夫人離世,英國群眾卻跑到街上焚燒她的畫像慶祝

在她離世後,那些燒其畫像,舉杯慶祝的群衆,其實就是當初改革時利益受損的那批人罷了。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