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潮汕人過冬至,這些民俗你知道嗎?

潮汕冬至節習俗

冬至,又稱日南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内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一起來看潮汕冬至節習俗!

潮汕人過冬至,這些民俗你知道嗎?

1、吃團圓飯

在潮汕地區,冬至是一家團圓的日子,一家大小在這一天都會盡量趕回家中吃頓暖暖和和的團圓飯。

長輩們在冬節晚餐上會說:“食丸阖家團圓,食糯米餞就有錢,食芹菜蒜有錢算也有錢勸(藏)。”雖然都是由食物名稱引申而來的諧音,卻也展現出潮汕人重視家庭,期盼團圓的美好願望。

2、吃冬至丸

潮汕有“吃了冬節圓多一歲”之說,其中“冬節圓”就是湯圓了,在潮汕地區又叫甜丸,在冬至這一天吃甜丸的習俗幾乎普及整個潮汕地區。潮汕一帶,冬節前,家家戶戶都要舂糯米粉末兒,做糯米湯丸。

到冬節前一天,吃過晚飯,家中主婦就張羅把一個大笸籮擺在矮凳上,把糯米粉末兒揉成搓成團。然後,一家人無論大小都圍坐四周,各自捏取粉團搓成彈珠大的.冬至丸。有些人故意搓一些大小參差不齊的,這叫“父仔公孫”丸,象征歲暮之際,一家人圓圓滿滿。起床之後,大人和小孩都要吃上一碗冬至丸,這樣才算添了一歲。如果有家人外出未歸,那麼一定要為他留下一些糯米粉待其歸家時,做一碗湯丸給他吃。

潮汕人過冬至,這些民俗你知道嗎?
潮汕人過冬至,這些民俗你知道嗎?

3、祭拜祖先

潮汕民間,在這一天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畢,午餐家人團聚。謝神的祭品,除三牲粿品之外,必須還要有冬節丸,人人必須食用以示一家圓圓滿滿,大小平安。

但沿海地區如饒平之海山一帶,則在清晨便祭祖,趕在漁民出海捕魚之前,意為請神明和祖先保佑漁民出海捕魚平安。

潮汕人過冬至,這些民俗你知道嗎?

潮汕人冬至又稱冬節,

潮汕人每逢冬節便要吃“冬節丸”,

意味着家庭團圓、和諧、吉祥,

而且吃過“冬至丸”就算大一歲了。

小時候每逢冬至前一天

學校都會提早放學

然後大家會趕回家“嗦丸”

還記得那時候吃“冬節丸”都要數着吃

就是為了隔天回學校的時候

和同學争誰吃的多

誰的年齡就更大些

潮汕人過冬至,這些民俗你知道嗎?

冬至這天一早,

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圍坐在竹葫四周,

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

和水攪搓成的粉團,

以兩隻手搓成彈珠一樣的丸子,

顔色有紅白兩色,

就叫做“冬節丸”。

潮汕人過冬至,這些民俗你知道嗎?

和其他許多地方一樣,

湯圓在潮汕地區中也是很常見的,

小編還對小時候的一則廣告印象深刻

“甲天下湯圓——冬至圓”。

現在湯圓的口味越來越多,

什麼水果,鮮肉,芝士....

對此,小編隻想說,

芝麻湯圓是最好吃的!

不接受反駁!

潮汕人過冬至,這些民俗你知道嗎?

鴨母撚的餡有幾種選擇,

綠豆餡、紅豆沙、芋泥、芝麻糖,

有的還加入橙糕、瓜冊糖、

豆砂等作餡料。

為區分每粒餡的不同,

在包的時候,不同餡的鴨母撚形狀各異,

如有的形狀略圓、有的略尖等。

鴨母撚也是冬至必不可少的一道甜點!

潮汕人過冬至,這些民俗你知道嗎?

一直很好奇,

東京丸和東京有什麼關系...

這款潮汕地方俗稱“千丁丸”

外觀口感與西米露相似。

是家常祭拜、過年過節常見的甜品

将一粒粒白色的東京丸入滾水煮熟

加入黑糖調味,煮至透明便能食用了,

軟軟糯糯的,

童年最愛!

潮汕人過冬至,這些民俗你知道嗎?

在潮汕,

人們喜歡在冬至那天吃落湯錢,

落湯錢是用糯米做的,

将花生、芝麻炒熟壓爛,

與白糖粉混合成蘸料,

将糯米粉和成粉團、蒸熟,

然後切成小件,沾上蘸料就可食用。

潮汕人過冬至,這些民俗你知道嗎?

酥香脆甜,

除了冬至和過節是常見,

平時也是潮汕人民喝功夫茶的标配,

飽腹而不膩,

香甜而酥脆,

小編現在都想吃了。

潮汕人過冬至,這些民俗你知道嗎?

記憶中奶奶做的味道,

潮汕版改良千層酥餃,

那味道,還久久不能忘懷!

潮汕人過冬至,這些民俗你知道嗎?

wow,白胖胖的湯圓要出鍋啦!

小編先走一步,

我最愛的芝麻餡我來了!

今天就是冬至,

記得吃湯圓哦~

潮汕人過冬至,這些民俗你知道嗎?

歲寒又冬至,團圓正當時,家人閑坐,燈火可親,倍感團圓珍貴。時光靜谧無聲,冬至悄然而至;指尖白露凝霜,流年安然無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