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人為什麼要帶娃,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作者:布衣粗食

有人說:“老人幫忙帶娃,就是為了以後兒媳兒子幫忙養老。”

也有人說:“不幫忙帶娃,這是天經地義的,兒孫自有兒孫福。”

一旦把帶娃和養老扯一起了,就變成了一場交易,老人帶娃變成了情非得已的事情,特别難受。

拒絕帶娃的老人,理直氣壯,認為自己有終身俸,辛辛苦苦 把子女拉扯大,就要得到子女的反哺。烏鴉還有反哺行為,狼也會愛父母,子女不能更糟糕吧。一琢磨,贍養老人,多少有些道德綁架的成分。

其實,帶娃的過程中,調整心态,掌握幾代人的感情平衡,好的答案就來了。

老人為什麼要帶娃,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01

子女的困難,能幫一點是一點。

社會活動家費孝通說:“在父母眼中,子女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父母的一生,有太多的遺憾,也是以總結了很多失敗的教訓,有了趨利避害的方法。

進而父母願意把畢生所學,交給子女,更願意為子女保駕護航。

愛屋及烏,子女的子女也變成了老人願意幫助的成員。

幫忙帶孫子外孫,不一定是老人很愛他們,而是老人心疼自己的子女。

從子女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的過程中,老人看到了自己中年的樣子,于是乎,于心不忍。

子女要奔赴前程,按照父母設計的藍圖那樣。那麼,父母就不能閑着,要在背後助力。

俗話說:“人心都是肉長的。”

從人的内心來看,老人也不能看着子女走向低谷,生活迷茫,卻置之不顧。

不管多委屈自己,老人仍舊在兒女家管孫輩,這是内心的慈悲,也是對子女最好的鼓勵。

一把年紀了,拿錢給子女,是有限的;為子女創業,這是不太可能的,唯有帶娃這件事,還行得通。老人不能給子女一輩子的幸福,但是給一點,算一點,此後心安。

作家鄭振铎說:“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隻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

從子女來說,人生最難的時候,父母就在身後。中年人要是明白了這樣的道理,老人帶娃也就好受多了。

老人為什麼要帶娃,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02

隔代的親,多少都有一點點。

一個家庭,有了孩子,才會多一些煙火氣。

一些六十多歲,身體健康的老人,都還争着帶娃。這就是争一份煙火,不讓家庭變得冷清。

隔代親,這是很多家庭都有的,也真正展現了幾代同堂的福氣。

作家明前茶寫了一個故事。

有一位老翁粟師傅,靠山吃山,常常去山崖采摘岩耳。

岩耳很貴,每次采摘回來,粟師傅都舍不得吃,全部拿到集市賣了,然後換一些日用品回家。

外孫女在門口,遠遠地看到粟師傅,大聲說:“家爺,你的活計很危險,家婆好擔心。你采到岩耳,到手機有信号的地方,記得告訴她一句哦。”

隔一會,外孫女又說:“家爺,家婆想吃岩耳炖雞,你下次留一些岩耳,記得不要都賣了,給家婆留一碗,男人不要粗心......”

兩段話,讓粟師傅淚流滿面,一整天的疲憊,都不見了。他看到老伴在廚房忙碌,忽然覺得,模樣老多了,也有些心疼了。

在電視劇《北轍南轅》裡,老太太白靜慧一個人在北京獨居了很久,兒子在南方定居,彼此團聚很少。

就在她孤獨的時候,外孫女孫女到北京混,祖孫也在一起很長時間。

白靜慧過世的時候,把房子留給孫女,還給了外孫女一封深情的信。這樣的情感,有些心酸,但是老年的一段熱鬧時光,也令人欣慰。

唐朝詩人白居易,在老年時,還寫下帶孫的樂趣:“壽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家居雖獲落,眷屬幸團圓。書聽孫子讀,湯看侍兒煎。”

聽到孫子讀書,吃一頓團圓飯,七八十的老翁,也沾染了喜氣,喝藥也不那麼苦了。正是,境由心生。

老人為什麼要帶娃,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03

普通人的意義,向前看三代,向後看三代。

作為普通人,沒有太崇高的意義,也沒有萬貫家财可以繼承,甚至連名字都不會被很多人記住。

若要說人生意義,那就是管好了自己的小家庭,能看到六代人吧。

自己的爺爺奶奶,留下了慈祥的印象;後來,送走了爺爺奶奶、父母,自己也做了爺爺奶奶,自然就繼承了爺爺奶奶的精神财富——慈祥。

看過《陳情表》的人,應該都會被感動。從作者李密的角度看,是孫輩孝順了祖母劉氏。從祖母看,是莫大的欣慰。

魏晉時期,朱提太守李光和妻子劉氏,養大了兒子,幫兒子娶妻成家,可是兒子 英年早逝,兒媳改嫁。李光也早早過世。

孫子李密的撫養任務,落到了一把年紀的劉氏身上。

劉氏想辦法讓李密讀書,外出長見識,做官。

當劉氏走不動了,李密在 家裡開私塾,一邊教書一邊持家。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作為祖輩,看到這句話,辛苦也是值得的,畢竟家的希望還在,源遠流長。

子子孫孫,生生不息,這就是某一代人努力要的結果,也是對生命最好的闡釋。

若是子女不願意生娃,還要丁克,父母一準會着急。這就是人的本性。

老人為什麼要帶娃,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04

當然,老人帶娃,也要有原則,不是一直逆來順受。

帶娃的開銷要配置設定好,老人不要唠叨,子女不要挑剔,遇事多商量,家醜不外揚......有了家規,幾代人相處才會愉快。

新時代,家庭 不一定要多子多福,但是有一兩個子女,總是好的。

别總是煩躁帶娃,若是你我到老去的那一天,都不見孫輩,那才真的遺憾。

人老了,有苦有樂,别總是叫苦,多想一想樂子,忙碌之中,汗水也帶甜味。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