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尋找義勇軍抗戰遺址系列:難忘義勇軍宋九齡将軍——東北交通大學、北大營奇襲日軍

作者:錦州釋出

令人難忘的義勇軍将軍宋圭玲

- 東北交通大學、北營突襲日軍

尋找義勇軍抗戰遺址系列:難忘義勇軍宋九齡将軍——東北交通大學、北大營奇襲日軍

作為一座曆史名城,錦州這片土地上曾發生過大小戰役。然而,太平的鼎盛時期,戰争的遺産在任何時候都留下了世代相傳的寥寥無幾,東北交通大學的遺迹和北營的廢墟仍然能找到當年的陰影。

不是大家在錦州都知道,在錦州市鐵路高中南苑,東北交通大學址西南,靠近鐵路線一側,有一個儲存完好的抗日戰争史迹:東北交通大學大門。雖然鮮為人知,但并不小:創始人是張作玄張學良父子,設計師是梁思誠和林慧英夫婦,當時在中國也是一座高樓大廈。經過80多年的霜雪交織,原來6米高的高中大門隻留下了3米多的四根大半截斷柱,而且全部被折斷,原來平平的路面被雜草覆寫。包裹門柱的水泥從幾個地方掉下來,露出紅磚結構的柱子。數十個彈孔清晰可見,有些帶有銅彈頭,有些似乎被重新塗漆。這些剩下的門柱,猶如一本等待閱讀的曆史書,記錄了宋九陵将軍的日軍第8師司令部的戰鬥故事。

尋找義勇軍抗戰遺址系列:難忘義勇軍宋九齡将軍——東北交通大學、北大營奇襲日軍

東北交通大學曾多次改組,1932年1月3日,錦州淪陷後,日本關東陸軍第20師司令部駐紮其中,同年4月24日,日軍改防,關東陸軍第8師團司令部駐紮在東北交通大學。中國的大學成了日本人的總部,而活躍在周邊的義勇軍将領們,怎麼會忍住這種語氣,包括宋圭玲。

說到這裡,易縣神家台人宋九玲也是當地的一個大戶,為了抗日,他把自己的糧堆、油、竈鍋等資産和幾十頭牛、幾千塊石頭的糧食都豐富了軍人的需求。錦州淪陷後,他一心想收複失地。在帶領遼西人民取得了一系列對抗日本救世軍的勝利後,他認為時機已經成熟。

同時,"東北救國軍司長"主任朱玉清決定宋九玲為總參謀長,并任命他為負責進攻錦州的總司令。經過詳細分析和精心策劃,宋九嶺決定進攻日軍的兩個據點:東北交通大學和北京營。

尋找義勇軍抗戰遺址系列:難忘義勇軍宋九齡将軍——東北交通大學、北大營奇襲日軍

1932年10月25日23時,叛軍士兵默默地挑出守衛東北交通大學大門的兩名日本士兵,騎兵也跟着殺了他們......戰鬥持續了兩個多小時,造成31名日本士兵死亡,繳獲了31件各類槍支,繳獲了大量武器。

與北營的戰鬥也同時開始,聽到東北交通大學方向的槍聲,日軍處于戒備狀态,叛軍幾個攻擊營沒有前進,在支援不力的情況下,無助撤退。

錦州義勇軍的聯合作戰震驚了日軍,在《風天日報》上刊登了《宋匪突襲交通大學北營》的消息。從那時起,日本軍隊一直處于高度戒備狀态,交通大學和北營的防禦工事建設也得到了加強。

迄今為止,在淩河區金屯的一堵大牆外仍有一些水泥防禦工事,每個都有多個機槍射擊孔,在幾百米的牆壁上有100多個射擊孔。原本是為日軍設計的站立射擊姿勢,近兩米高的防禦工事大多埋在地下,離地面隻有半米左右,有的還有1米高的草皮覆寫,紅磚牆頂上的防禦工事。據附近居民說,防禦工事周圍有槍樓,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拆除。作為義勇軍進攻錦州的曆史見證人,北營的廢墟亟待保護。更重要的是要記住,七名叛軍戰士為此獻出了他們年輕的生命。

尋找義勇軍抗戰遺址系列:難忘義勇軍宋九齡将軍——東北交通大學、北大營奇襲日軍

1946年,流浪多年的宋圭齡将軍舉家搬回錦州,住在1927年買下的薛家屯老房子(今金華街附近)。1948年10月15日,錦州解放後,當選為錦州市全國人民代表、遼西省全國人大代表、遼甯省全國人大代表、遼甯省全國政協常委常委。1965年,宋圭齡将軍因病逝世,享年90歲。時至今日,宋九陵将軍的一生,依然是來世的慶祝。

感謝東北抗日反軍研究會宋文傑(宋九齡三子)、田峰、李書記三位老師、錦州電視台王志敏協助采訪。

溫/孟家道路旺

編輯/胡書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