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鹽田再迎兩場高規格的體育賽事。
12月10日,2023年中國鐵人三項聯賽總決賽暨城市家庭鐵人三項賽(深圳鹽田)在鹽田拉開帷幕;
12月17日,首屆鹽田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正式舉辦,吸引參賽人數約700人,其中包括職業組100餘人、業餘組600餘人......
這是一場場充滿激情的龍争虎鬥,更是一次次城區與賽事的完美攜手:鹽田豐富的山海資源,正和賽事的特性完美契合,為賽事的一次次成功舉辦提供了充分保障。
一個不可辯駁的事實便是,鹽田,在“體育圈”越來越火了。而透過一場場别開生面的賽事,這些鹽田城區發展的新現象、新趨勢更值得關注。
大賽吸引力與日俱增
優質的自然環境和山海資源,正在成為鹽田吸引頂級賽事落地的一大砝碼。
一個最為直覺的感受就是,近些年鹽田承辦體育賽事的規格和能級越來越高了。
以12月10日舉行的中國鐵人三項聯賽總決賽為例,就項目而言,鐵人三項運動在已有悠久的發展曆史:鐵人三項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1994年,被國際奧委會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2000年,鐵人三項在悉尼奧運會上首次亮相。
如今,鐵人三項比賽由遊泳、自行車、跑步這三項曆史悠久的體育項目組成,它代表着人們“融入自然、挑戰自我”,激勵人們奮發進取、勇往直前。
而就賽事而言,中國鐵人三項聯賽的級别也相當之高:據介紹,中國鐵人三項聯賽是輻射全國的國家級聯賽,也是繼CBA、中超、排球等市場化的聯賽之後又一項國家級聯賽。
而鹽田能承辦如此高規格的賽事,也絕非偶然。據賽事組委會介紹,由于競賽項目組合的特殊性,其對辦賽場地的地形、賽道、水質都有着較高的要求。
而鹽田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無疑是吸引賽事落地的一大原因:鹽田背靠梧桐山、面朝大鵬灣,為鐵人三項比賽遊泳、自行車、跑步這三項項目提供了絕佳的“天然賽道”。
不光景色美,鹽田的生态環境也十足優渥:去年,鹽田PM2.5日均濃度14.2微克/立方米、已連續多年優于歐盟标準;優良河長占比接近90%,較去年74.1%明顯提升,主要河道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水标準,近岸海域水質達海水一類标準。
今年以來,已有首屆鹽田山海半程馬拉松、2023年水翼帆闆世界杯(深圳站)暨水翼帆闆亞洲錦标賽等諸多高端賽事落地鹽田。試問,如此美的風景,如此好的環境,高端賽事怎能不愛來?
賽事承辦能力越來越強
伴随着多場高規格賽事的成功舉辦,鹽田的賽事組織和承辦能力越來越強,面對大賽的鹽田,愈發“從容”和“淡定”。
從年初的半程馬拉松,再到年底的鐵人三項,鹽田主動作為,確定賽事落地,同時各項賽事做到了路線規劃合理、準備充分、保障完善......在這份成功背後,是鹽田銳意進取的城區精神,更是鹽田人創新、拼搏的進取精神在推動。
辦賽事就是建城市。盡管常遇賽事,但鹽田的城市運轉總能如常、平穩。這份面對高端賽事的愈發淡定,是城市治理的“平常功夫”發揮着最大效能。
高頻的賽事安排,也讓幸福的鹽田人做了一年的“現場觀衆”。然而,面對每場賽事每一個率先沖過終點線的選手,在場觀衆毫不吝啬自己的掌聲與歡呼;看到每一個堅持到最後的勇士,在場觀衆也以最熱烈的掌聲予以鼓勵和支援......這份激情背後,是每一個高素質的鹽田觀衆在貢獻力量。
文旅融合打出“組合拳”
随着今年多場高度賽事的落幕,鹽田在“體育圈”的影響力也在與日俱增,文旅組合拳的“打法”也花樣更新。
這個12月,鹽田就有三場賽事,可謂精彩不停:中國鐵人三項聯賽總決賽已于12月10日舉行;首屆鹽田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已于12月17日舉辦,參賽人數約700人,其中包括職業組100餘人、業餘組600餘人,賽事起點為鹽田區政府,終點為大梅沙海濱公園;
而即将啟幕的2023“深圳100”越野賽将于12月30日—31日在東部華僑城及其周邊相關區域舉行,具體分為10公裡、30公裡、50公裡、100公裡共四個組别的路徑。
短短十五天,鹽田舉辦兩項重磅賽事,其密集之程度為近年來之罕見。而在承辦多起高端體育賽事的同時,鹽田一系列促文體旅商的政策,也密集出台。
以“體”為媒,鹽田正以各類賽事帶“活”了消費,更“育”了産業,掀起“體育+文旅+消費”融合高潮。
接下來,鹽田還将發放餐飲零售券、黃金珠寶券、文旅券、婚慶券等數字人民币紅包,同時策劃舉辦山海生活節、音樂節、跨境美食節、榴蓮自由節、歲末特惠購車節等20多項促消費活動,進一步豐富市民遊客在鹽田的消費體驗。
南方+記者 徐烜和
【作者】 徐烜和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