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軍進一步逼近俄邊境,芬蘭向美軍開放境内15個軍事基地使用權

作者:路路觀察官方号

18日,美國和北約新成員國芬蘭兩國防長在華盛頓正式簽署雙邊《防務合作協定》,根據其中的内容,美軍可以廣泛使用芬蘭境内的軍事設施——尤其是靠近俄羅斯邊境地區的。這份協定為美軍足足開放了15處軍事設施,具體包括4個空軍基地、1個海軍基地和多個陸軍營地及訓練設施,甚至于還允許美軍使用芬蘭北部的鐵路通道,乃在通往俄羅斯邊境的鐵路旁設定彈藥存儲設施。

美軍進一步逼近俄邊境,芬蘭向美軍開放境内15個軍事基地使用權

很明顯,這一協定會極大刺激俄羅斯和北約産生正面沖突的可能性。

當下俄烏沖突已經越來越有接近尾聲的趨勢,美國總統拜登最終未能兌現他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諾言,能夠支援烏克蘭到戰勝俄羅斯為止,美國國會拒絕通過新的援烏法案,烏克蘭遲早“斷糧”,失去美西方軍援的烏克蘭不要說戰勝俄羅斯了,其連和俄羅斯作戰的資格都沒有!隻能夠選擇投降。

但在這樣的背景下,美軍卻進一步逼近俄邊境,芬蘭向美軍開放境内15個軍事基地使用權,這對于當下的區域局勢而言,肯定不會是個什麼好消息。

當下,全球2個火藥桶已經被點燃,一個俄烏,一個巴以,原本俄烏沖突當下已經接近尾聲,其實從俄烏沖突初期,俄方對北約的遠端喊話和警告來講,俄烏沖突本身是蘊藏有核危機的。如果說北約将俄羅斯逼到絕境,俄羅斯随時可能铤而走險。如今最終烏克蘭落敗,但沒有點燃核戰争,總體而言,其實已經是目前所能尋求到的最優解。誠然,這對于美西方而言,不啻于一項重大失敗,但這能怪誰呢?我還記得,就在俄烏沖突爆發前夕,中國外交部還曾經規勸過美西方,想想把俄羅斯這樣的國家逼入絕境,會是什麼後果。

然而美西方不聽。俄烏沖突爆發以後,中方也是一再呼籲和談,俄羅斯總統普京聽了中方的建議,主動喊話澤連斯基和談,結果如何呢?美西方搶着回答,稱不是談判的時候。因為美西方太自負了,覺得憑借自己的戰略底蘊,可以戰勝俄羅斯!

美軍進一步逼近俄邊境,芬蘭向美軍開放境内15個軍事基地使用權

結果呢?最後害的烏克蘭無數人奔赴戰場,最終還是迎來慘敗,現在看來,中方每一次呼籲和談時,隻要美西方聽了,那麼就能夠立刻止損。但是美西方一次都沒有聽,如今終于“血本無歸”,烏克蘭戰敗,還白白投入了大量的經濟和戰略資源,最後俄羅斯的聲勢反而空前壯大。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西方更應該做的,其實是痛定思痛,不要再和俄羅斯對抗。哪怕不說尋求修複和俄羅斯的外交關系,那麼适當緩和一下自身,因為過去近2年時間援烏制俄而構成的損失,也是很有必要的。

可是它們仍不放棄,反而鬧出了把美軍通過芬蘭部署到俄羅斯家門口這種鬧劇。說句實話,拜登這樣的操作對于北約乃至美國而言有正面意義嗎?并沒有,伴随着俄烏沖突的塵埃落定,北約東擴之路已經被打斷,從此成為曆史。而且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别軍事行動”也說明了一個問題,俄羅斯接受北約的存在,但是決不接受北約将核武器架在能夠輕易打到俄本土的地方。是以俄羅斯和北約之間要相安無事,就必須有足夠的緩沖區,烏克蘭拒絕做這個緩沖區,結果落得如此下場。芬蘭,一個毫無戰略縱深的地方,難道覺得自己表現有可能比烏克蘭好嗎?

如今美軍大舉逼近俄邊境,拜登絞盡腦汁塑造成一副北約大舉壓境、優勢在我的模樣,實際情況卻剛好相反。取得俄烏沖突的勝利,對于俄羅斯的民意而言無異于蘇聯解體以來最大的鼓舞,而且俄烏沖突當中俄羅斯内部暴露了多少問題?俄羅斯總統普京正逐漸解決,再加上普京簽署的擴軍令等一系列措施,如今的俄軍,對比戰前隻有更強,而且戰略縱深也大幅提高,可以這麼說,如今的俄羅斯,很可能是自1991年以來最強大的俄羅斯。

美軍進一步逼近俄邊境,芬蘭向美軍開放境内15個軍事基地使用權

反觀北約呢?大量經濟、戰略資源被烏克蘭消耗,内部經濟疲軟、社會分化,随着烏克蘭戰敗,北約各國群眾對政府信賴降低,可以說當下的美西方前所未有地疲軟。

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怎麼看,北約最理性的選擇應該是收縮戰線,即便不收縮,也應該尋求和俄羅斯緩和關系,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重新開機合作,避免戰火重燃。而非派出美軍進一步大舉逼近俄羅斯邊境,可是拜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為的無非就是掩蓋自己在俄烏局勢上的重大失敗。

但這無疑就是一種引火燒身的行為,我們看看美國必須為拜登的自欺欺人行徑付出多大的代價?有關消息指出,美西方計劃将多達30萬美國和北約部隊分成兩個梯隊,第一梯隊10萬人部署在波蘭、挪威、波羅的海等國家,另外20萬人則作為支援力量,部署在德國等國家。

美軍進一步逼近俄邊境,芬蘭向美軍開放境内15個軍事基地使用權

憑空多出兩道戰線,對于歐洲,尤其是德國而言,恐怕俨然有一種夢回冷戰最高峰時期的感覺,而這一切,都隻是因為拜登不願意承認自己失敗而造成的。這樣一來,我們不排除,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俄羅斯和北約,會在異常緊張的局勢下僵持,度過每一天,稍有不慎,“新世界大戰”或就将爆發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