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尚福林:金融風險防控新的挑戰(全文)

作者:NewEconomist
尚福林:金融風險防控新的挑戰(全文)

來源:新浪财經-睿見Economy

尚福林: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始終要以風險防控為底線

第二十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于2023年12月14日-15日在上海市虹口區召開。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尚福林出席并演講。

尚福林在演講中強調,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始終要以風險防控為底線。

他指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特别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随着數字經濟深入發展和技術的疊代進步,金融風險防控也面臨新的挑戰。

“我們要清醒認識到,科技沒有改變金融業務的風險屬性,并且由于技術的特性,加速了風險的傳播,擴大了風險的影響範圍。”他說。

一是關注資料安全與隐私保護等新挑戰。在數字經濟時代,随着金融資料增多和交易模式的多樣化,資料安全與隐私保護問題愈加凸顯。金融部門的資料高度敏感,是網絡攻擊和資訊洩露的重點領域,對風險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還有包括數字鴻溝,資料倫理等新問題,要求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強資料治理和合規管理,確定使用者資料安全和隐私。

二是關注科技風險與系統安全。數字技術對系統的依賴性更高,系統故障、網絡攻擊等科技風險對金融穩健運作的負面影響加大。需要更加重視網絡安全保障,不斷加強數字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妥善應對突發科技風險,保證業務連續性,保障金融服務的穩定運作。

三是不斷完善監管合規架構。金融标準不能遷就于技術手段,特别是不能因為盲目追求技術便捷而降低金融風險防範的标準。過去幾年,政策制度環境不斷完善,過去利用資料和算法、技術等實施壟斷行為、損害市場競争問題得到了重點整治,形成了一套符合實際、較為完整的管理體系。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金融科技創新也要遵循金融業務的底層邏輯和基本規律,要在法規合規架構下進行。對于監管部門而言,也需要更好地依托和發揮數字技術的積極作用,運用人工智能、大資料分析等技術,幫助更加精準有效地識别、監測金融風險,提高監管科技水準。

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參加第二十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與各位共同探讨數字經濟時代的金融業展望。金融作為國民經濟的血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數字技術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經濟社會格局,數字金融取得顯著成效。剛剛閉幕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品質服務,同時也指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與實作高品質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會議把推動數字金融發展列為五篇大文章之一,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借此機會,我就金融借助數字技術,支援經濟高品質發展談幾點看法,歸納為三個方面“技術驅動、服務實體、安全可控”:

第一,數字技術的發展進步是金融服務改進創新的驅動力量

從全球範圍看,數字經濟已經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争格局的關鍵力量。

一是從總量上看,據中國信通院測算,2022年末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41.5%。2012年至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生産效率持續提升,連續11年同比增長顯著高于同期GDP增速,成為整體經濟效率改善的重要支撐。目前,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網際網路使用者基數和移動支付市場,中國網民規模達10.7億。

二是從技術儲備上看,數字基礎設施實作跨越式發展,網際網路普及率達75.6%。區塊鍊、人工智能、大資料分析等技術手段日漸成熟,讓金融交易更加高效、便捷,為金融機構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龐大的數字經濟體量,為數字技術的疊代進步提供了巨大的使用者基礎和資料支援,為創新發展提供了豐厚的土壤,為金融支援産業更新進步,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工具和手段。

三是從技術影響程度上看,數字技術的投入規模、創新疊代速度,與傳統創新手段相比,有顯著差别和明顯提升。技術對行業的影響已不僅限于單純的技術手段改進,而是從産品到服務、從手段到理念,貫穿經營與管理全流程的革新進步。正因如此,近年來金融機構持續加大科技投入,技術驅動下的金融科技創新步伐加快,傳統金融與科技加速融合。2022年,6家國有大型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金額均超百億元。其中工商銀行最多,科技投入金額達262.24億元。

第二,數字技術助力金融發展要守住服務實體改善民生的初心

數字經濟時代給金融産業帶來的不僅是技術創新,更是商業模式的深刻變革。與此同時,我們應當始終牢記,不論技術如何改變,金融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保持金融服務的“溫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品質服務,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

一是專注效率與便捷性提升。數字技術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效率和便捷性。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和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的資料,網絡支付使用者規模超過9億人,移動支付已被社會公衆廣泛接受,近九成移動支付使用者是長期穩定使用者。網際網路金融、移動支付、區塊鍊等技術應用,讓金融服務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務效率和便捷性,提升了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不僅降低了中小企業客戶業務辦理門檻和成本,也提高了金融交易與金融服務效率。

二是專注滿足多樣化需求。數字技術的應用催生了一系列金融産品和服務創新,孕育了金融服務新模式新業态。智能投顧、區塊鍊金融、供應鍊金融等新業務模式,在差異化定制化金融服務方面更具技術優勢,讓金融服務向更加創新、便捷和貼近民生的方向發展。比如,通過區塊鍊技術,保障安全、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的交易;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智能投顧和風險管理工具;依靠大資料分析,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全面精準的客戶畫像。

第三,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始終要以風險防控為底線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特别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随着數字經濟深入發展和技術的疊代進步,金融風險防控也面臨新的挑戰。我們要清醒認識到,科技沒有改變金融業務的風險屬性,并且由于技術的特性,加速了風險的傳播,擴大了風險的影響範圍。

一是關注資料安全與隐私保護等新挑戰。在數字經濟時代,随着金融資料增多和交易模式的多樣化,資料安全與隐私保護問題愈加凸顯。金融部門的資料高度敏感,是網絡攻擊和資訊洩露的重點領域,對風險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還有包括數字鴻溝,資料倫理等新問題,要求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強資料治理和合規管理,確定使用者資料安全和隐私。

二是關注科技風險與系統安全。數字技術對系統的依賴性更高,系統故障、網絡攻擊等科技風險對金融穩健運作的負面影響加大。需要更加重視網絡安全保障,不斷加強數字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妥善應對突發科技風險,保證業務連續性,保障金融服務的穩定運作。

三是不斷完善監管合規架構。金融标準不能遷就于技術手段,特别是不能因為盲目追求技術便捷而降低金融風險防範的标準。過去幾年,政策制度環境不斷完善,過去利用資料和算法、技術等實施壟斷行為、損害市場競争問題得到了重點整治,形成了一套符合實際、較為完整的管理體系。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金融科技創新也要遵循金融業務的底層邏輯和基本規律,要在法規合規架構下進行。對于監管部門而言,也需要更好地依托和發揮數字技術的積極作用,運用人工智能、大資料分析等技術,幫助更加精準有效地識别、監測金融風險,提高監管科技水準。

最後,數字技術跨越了地域時空限制,讓金融市場連結更加緊密,金融創新特别是跨市場跨地域的金融創新既是行業的發展機遇,也是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數字經濟時代下金融高品質發展需要加強國際溝通、協調、合作。期待通過大家共同努力,一同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共同開創金融高品質發展的美好未來。祝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