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凍到皮膚發紅就要警惕了!關于凍傷,你要知道這些事|第2眼

作者:羊城派
凍到皮膚發紅就要警惕了!關于凍傷,你要知道這些事|第2眼

寒潮來襲,大陸大部地區近期氣溫持續偏低。12月17日,河北、山西、北京、天津、遼甯共30個國家站,最低氣溫突破12月曆史極值,山西、河北、遼甯有5個站,最低氣溫破建站以來曆史極值。

中央氣象台12月21日06時繼續釋出低溫黃色預警:預計12月21日08時至24日08時,西北地區東北部、内蒙古中西部、華北、東北地區、黃淮及以南大部地區日最低氣溫或平均氣溫較曆史同期偏低5℃以上,最低氣溫0℃線将位于貴州南部至華南北部一帶。

凍到皮膚發紅就要警惕了!關于凍傷,你要知道這些事|第2眼

各地氣象台發出緊急提醒:“出行務必做好防風防寒措施!”而行走在路上的人們,心裡也已經在不自覺地念叨着“冷冷冷!”

與此同時,#凍到皮膚發紅就要警惕了#話題也沖上微網誌熱搜,網友們對凍傷的讨論相當熱烈。

凍傷是什麼?凍傷都發生在寒冷的北方地區嗎?如何預防凍傷?關于凍傷的“冷知識”,需要大家去了解。

凍傷有哪些信号?

任何皮膚部位的發紅或疼痛,都表示凍傷可能已經開始,應盡快從寒冷區域離開或對所有裸露部位的皮膚加以保護。

凡有以下迹象都可能表明凍傷:某塊皮膚出現白色或灰黃色;皮膚感覺異常堅硬或呈蠟狀;皮膚感覺麻木。

凍到什麼程度算“凍傷”?

人體通過神經、内分泌系統等調節着産熱與散熱,保持着體溫的相對穩定。

身體的這種調節是有限度的。當環境溫度過低且持續時間長,在寒冷刺激下,血管發生持續、痙攣性收縮,血流量減少。肢體遠端血液循環較差的部位,會進入“受損”狀态,出現凍傷。

一般來說,凍傷分以下四個度:

一度凍傷:即常見的“凍瘡”,皮膚淺層凍傷,傷及表層皮膚,受凍部位皮膚紅腫充血。

二度凍傷:傷及真皮淺層,皮膚紅腫,會有大小不等的水疱,疱内可為血性液,深部可出現水腫,劇痛,皮膚感覺遲鈍。

三度凍傷:在皮下發生的凍傷,皮膚顔色會從蒼白變成黑褐色或紫褐色。傷後不易愈合,除了可能留下瘢痕之外,還可能長期感覺過敏或疼痛。

四度凍傷:比較嚴重的凍傷可能凍到肌肉、骨骼,甚至使肢體壞死,還有可能出現全身性凍傷,嚴重者會造成突然的心髒停止、猝死。

凍到皮膚發紅就要警惕了!關于凍傷,你要知道這些事|第2眼

圖/視覺中國

凍傷都發生在寒冷的北方地區?

别以為凍傷都發生在寒冷的北方,其實恰恰在長江流域凍瘡更易高發。冬季這裡濕度較高,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濕冷”,水的導熱性比空氣更好,這讓身體更易散熱。

此外,長江流域地區一般沒有暖氣等裝置,人的肢體末端和暴露部位很容易在長時間的濕冷環境下發生凍瘡。

凍瘡經常由冰點以上、10℃以下的低溫造成,它也稱“非當機性冷傷”,是凍傷的一種。這種凍傷常發生在血液循環較差的身體末梢,如手指、腳趾、耳廓、鼻子等處。

“土方”治療凍傷真的有用嗎?

“凍傷後不少患者會自己采用一些‘土方’治療。有的用浸泡過辣椒的熱水泡腳,有的用蘿蔔葉子熬水塗抹,有的把蘆荟搗碎了塗抹……這些在醫學上來說都是不成立的。”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張廣東說,患處被刺激後反而導緻凍傷惡化,基本都出現凍傷部位起大包、出水泡等情況。

“如果發現自己被凍傷,千萬不要盲目用所謂的‘土方’自行治療,這非但沒用,而且會增加刺激過敏和感染風險。”張廣東提醒,接診時總有一些患者會用雪搓和用熱水複溫,這都是不科學的方法,這樣不僅會加強疼痛感,還可能會造成病情反複發作。

凍傷了怎麼辦?

如果發現有人凍傷,首先要迅速将傷者轉移到溫暖的室内,小心脫掉覆寫傷處的衣物,将凍傷患處浸入38℃-42℃左右的溫水之中,直到受凍部位恢複知覺。如果無法恢複知覺,或者凍傷部位出現發紫、腫脹、疼痛等情況,則需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導緻截肢。

快速複溫時,水溫不能過高,否則會因血管迅速擴張,導緻對皮膚組織的二次損傷。

如果形成凍瘡該怎麼治?

寒冬時節,防凍措施一下沒做到位很容易就被凍瘡找上門。凍瘡的複發率很高,往往“一年生凍瘡,年年生凍瘡”, 凍瘡雖是小病,但要想趕走它并不容易。

長了凍瘡該怎麼處理和治療呢?

“首先要預防,保暖是預防和治療凍瘡最為有效的方法。得了凍瘡之後局部會有點癢,千萬不要用手去抓,這樣隻會越抓皮損越重,在凍瘡沒有破潰的地方,可以使用凍瘡膏局部輕柔按摩,有水泡的地方可以先用碘伏進行消毒,然後再用無菌注射器将其穿破後引流,保持局部幹燥,也可以外用一些醫用軟膏預防感染,在破潰的地方,可以使用生長因子凝膠,如果凍瘡發展到比較嚴重的情況下,還是建議第一時間到醫院的皮膚科就診。”南昌中山皮膚病醫院主任醫師劉紅光說,不嚴重的凍瘡,一般不需要治療,注意保暖後持續1-3周内會自愈,一般的情況下,随着氣溫慢慢回暖,凍瘡也會逐漸好轉。

如何預防凍瘡?

一旦患上凍瘡,往往會年年都犯,那麼,如何預防凍瘡呢?

首先,在秋冬季就應做好全身和局部保暖,根據氣溫變化加衣,尤其手腳、面頰、耳廓、耳垂、鼻做好保溫。衣物鞋襪避免過緊,避免臀部或大腿處穿過緊的牛仔褲。

其次,手足等暴露于低溫環境後,應慢慢複溫,千萬别直接暴露于高溫熱源。

最後,要戒煙,避免精神緊張,适當加強身體鍛練,适當加強營養,尤其足夠攝入植物或動物蛋白。也可在入冬前,用紫外光預防性照射患病部位。

說到底,要從根本上解決凍瘡問題,合理保暖是必須的。是以冬天穿暖和點,千萬别跟自己過不去。

(參考資料:人民日報、健康中國、科普中國、科技日報、中國青年網、中央氣象台、北京科技報、哈爾濱新聞網、吉林日報等)

話題主持 | 記者 鄭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