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董明珠站到年輕人的對立面

董明珠站到年輕人的對立面

董明珠站到年輕人的對立面

作者|路世明

編輯|大   風

這兩天,董明珠又向年輕人“開炮”了。

近日,一則标題為“董明珠怒斥孟羽童”的視訊廣泛流傳,引發熱議。

視訊中,董明珠在格力電器2023屆大學生入職儀式中發言,董明珠稱當時在實習生節目中是看中孟羽童勤奮,選來做秘書,但是一個文都寫不出來。稱孟羽童隻想着用格力平台當網紅,在公司中産生了不好的影響。

董明珠表示:“大家覺得她也物有所值,在格力已經有了所謂的粉絲,但那有什麼用呢?隻是今天掙得錢多一點而已。”董明珠還稱,隻想着掙更多錢跟行屍走肉沒差别,錢不應該是大學生的夢想,錢是奮鬥的結果。

董明珠站到年輕人的對立面

且不說董明珠與孟羽童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但她類似“打工不為錢”、“隻想掙錢就像行屍走肉”的觀點,很快便引起了大片的反對聲。

的确,作為一個大企業的上司人,董明珠的“言論”顯得有點迂腐和陳舊,并不符合這個時代下的主流價值觀。

早在幾千年前的春秋後期,随着戰争局勢愈加混亂,曾經輝煌的“禮樂制度”變成了一種擺設,逐漸崩壞。可即便如此,依然有人堅持“禮樂”,比如說宋國國君宋襄公。

公元前638年,宋、楚開戰,而當時的鄭國非常親近楚國。對此,宋襄公有些看不過眼,于是便出兵攻打鄭國。楚國為了保護自己的“小弟”呢,又出兵攻宋救鄭,戰争态勢開始擴大。到了戰争後期,宋襄公迂腐教條,不聽子魚“乘勝追擊”的建議,以緻殆誤戰機,終于被楚國擊敗。

這個故事向世人們闡明了一個道理:不要與時代為敵。

但顯然,董明珠不明白這個道理,是以站在了這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對立面。

董明珠怒斥孟羽童

董明珠的這番言論被傳出以後,有網友表示:“董大媽自己看人走眼了,是以惱羞成怒了。她要的本身就不是孟這種人,選的就錯誤,孟也确實更适合做網紅,就給人家5000的工資,人家都離職那麼久了,還憤憤不平,還把人拎出來批判,格局太小了吧。”

對于董明珠的“批評”,15日孟羽童則表示自己正在備考中,不太友善出來回應一些事情。而據孟羽童此前釋出内容顯示,她正在申請去外國讀研究所學生。

鋅财經認為,這場輿論的本質,其實是新舊職場文化的一次對壘。

在不少老一輩企業家的心中,忠誠度一直是衡量一個員工的核心要素,比能力和薪資都要重要。尤其是像董明珠這樣,從底層幹起,為格力“奉獻一生”并最終成為掌門人的企業家,自然對員工的忠誠度更為“癡迷”。

但是時代總是在變化,職場文化正在經曆一場隐形的變革。

在如今不少年輕人的心裡,公司是盈利組織,是利益最大化,員工自由流動是商業行為,優勝劣汰就是商業本質,要求員工忠誠本身,已經成為一種典型的職場PUA。

忠誠度已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長期服務于同一家公司的文化變得過時,人們越來越樂于探索新機會,跳槽成為常态。

這是時代造就的結果,而作為企業上司人,要學會順應時代、順勢而為,用舊時代的雞湯來喂新時代的人,這隻會加大與年輕人的距離。

李國慶力挺年輕人

思維固化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對于網友們的“聲音”,董明珠似乎并不認同。

在“董明珠怒斥孟羽童”事件發酵後,網上也有很多人說:“董明珠工作思維是老式的,董明珠那個年代和現在年輕人的年代是完全截然不同的社會背景。”

對此,董明珠18日在直播中又表示道:“現在的年輕人是什麼樣?自由散漫?不講規矩?想幹啥幹啥、以我自己為中心?那這個社會就沒有和諧了,個人都以自我為中心那是一盤散沙。我接觸的很多年輕人還是有一種情懷。為個人奮鬥可能你結果不一定太理想,但心中有大愛,關愛别人,相信未來的世界一定屬于這種人。”

在直播中董明珠再談及孟羽童時,面對用錯了人、眼力有問題的質疑,董明珠表示:“不叫用錯人,是她自己的選擇吧,人生的道路是自己選。人生價值觀是她自己定的,你選擇做什麼樣的人是你自己決定的。現在很難說五年後是什麼樣。”

除了董明珠的回應本身再次引發熱議,就在同一天,一向喜歡與“年輕人”打交道的李國慶,也突然發視訊稱董明珠在對待孟羽童的事情上掉價,給這件事再澆上了一桶汽油。

李國慶發視訊稱孟羽童作為應屆畢業生,想和董明珠搭檔成網紅,做第二職業創收很正常,“人沒損害格力吧?沒去給競争對手帶貨吧?沒利用格力的位置跟經銷商弄點什麼吧?不傷害公司利益,沒大毛病。”

李國慶還表示,孟羽童作為當年董明珠選中的所謂接班人,結果現在被“口誅筆伐”,違背制度勸退就行,現在直接說開除,奉勸董明珠給年輕人留個面子留個餘地。

董明珠站到年輕人的對立面

對于李國慶的言論,不少人表示“贊同”:“年輕人誰不犯錯,犯錯很正常,犯錯被批評也無話可說。但就這麼個事,你一個前輩隔三差五拿出來“鞭屍”,則大可不必。再這樣說下去,人家不會覺得孟羽童如何,隻會覺得董大姐成了祥林嫂一般。”

據鋅财經了解到,自今年三月以來,董明珠已經數次公開“批評”孟羽童,但做為“主角”,孟羽童卻幾乎沒有任何回應。

新時代造就新職場

讓董明珠站在“年輕人”對立面的原因,不止是關于孟羽童的言論。

今年3月,董明珠曾在采訪中建議立法對員工跳槽行為收取教育訓練費。董明珠強調:“因為你在我這裡幹了十幾年,我培養了你,我付出了那麼多财力人力物力和時間,你拍了屁股就走了,那你下一個機關最少要賠償我的教育訓練費”。

換句話說,在董明珠看來,員工在企業學到了技術, 積累了經驗, 跳槽能夠去更好的地方, 是以企業理所當然要向員工收取教育訓練費。

如果按照這樣的價值觀,那麼未來“付費打工”将會成為一種趨勢。

行文至此,很多讀者或許會覺得對董明珠太過“貶低”,實則不然。對于像董明珠這樣的老一輩企業家,他們身上依然有很多值得“年輕人”學習的地方。

往大的說,董明珠的愛國、誠信、在艱苦的環境中堅定前行等精神,比如任何事物都珍貴,需要年輕人繼續傳承下去。

往小的說,董明珠之前承諾為員工提供一人一套房,目前已經完成了幾千套,建房子需要流程和時間,但是她的承諾始終不會變。

董明珠站到年輕人的對立面

圖:董明珠、孟羽童

不過,作為年輕人,也要保持對老一輩企業家部分建議的“質疑”,畢竟他們的成長環境和眼下有極大的差别,很多“經驗”在如今這個“變化莫測”的時代裡并不适用。

在大陸,雖然老一輩企業家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已經很強了,但往往不能意識到這些新事物帶來的颠覆性影響,還是會把新東西當做老一套的“附加品”來處理,并不能意識到新事物可能帶來的新生态、新模式,以及帶來的效率變革。

馬斯克持有一種觀點,他堅信人類不能夠長壽。在他看來,人的思維會随着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固化,如果人類的壽命無限延長,整個社會就會變得陳舊且僵化。

俞敏洪也曾說過:“其實我們這代企業家最怕的就是自己老了,老了不是指身體上的老,也不是指年齡上的老,老了是怕自己跟不上時代了,年輕人講的東西我們聽不懂了,面對這個世界的變化我們變得固化了,這就是老的标志,就是你的思維不再躍遷,你的思維不再更新。”

總而言之,年輕人要尊重老一輩的企業家,但不是愚昧的順從。老一輩企業家也要順應時代的進步,尊重年輕人選擇。

董明珠站到年輕人的對立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