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寒潮暴雪,撕開了新能源車的遮羞布,四大考驗來了

寒潮暴雪,撕開了新能源車的遮羞布,四大考驗來了

文/王新喜

​北方多地已經下雪,華北、黃淮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将接近或跌破曆史同期極值,江南等地不少地方氣溫将累計下降20℃左右。

寒潮暴雪,撕開了新能源車的遮羞布,四大考驗來了

新一輪寒潮暴雪将至,還有半個月就是元旦,過完元旦,春運也不遠了。新一輪寒潮暴雪疊加元旦與春運,新能源車的新一輪考驗也到了。

低溫寒潮天氣考驗新能源車電池續航、隐藏式門把手的一大殺手

一直以來,電動車冬季續航問題争議不斷,前段時間懂車帝冬季性能測試也揭開了新能源在北方低溫天氣續航的短闆。

零下20度在北方的冬天,一衆插混(增程)車型,純電續航達成率隻有30%多。純電轎車,續航達成率超過50%的隻有五款。

寒潮暴雪,撕開了新能源車的遮羞布,四大考驗來了

事實上,随着寒潮暴雪的來臨,已經有不少新能源車主開始抱怨電池續航問題,這個問題之是以在北方更明顯,因為低溫會導緻電池的放電速率加快,電解液的活性出現明顯下降、電解質的粘度增加,出現續航力大幅下降,充電慢等問題,同時電池的儲電能力也會大幅降低。使得新能源汽車在寒冷冬季的續航能力大打折扣。

寒潮暴雪,撕開了新能源車的遮羞布,四大考驗來了

這也是很多農村消費者尤其是北方更傾向燃油車的一個重要原因。早前華夏時報的一個走訪調查也顯示,北方縣城裡,人們春節返鄉,多數還是燃油車。

當然,在冬季低溫情況下,燃油車油耗也增高,但問題是,燃油車在這種極寒情況下的能耗增加,沒有新能源車型這麼離譜,在極寒環境下的穩定性遠超新能源,加之加油很友善,免去到處找充電樁的麻煩,尤其是極寒天氣要開空調,堵車、排隊充電,冬天續航的焦慮非常大,是以,燃油車在北方依然是相對穩妥的選擇。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現在新能源車基本上全是隐藏式門把手,但是很多寒冷地區的新能源車主,都曾經經曆過,低溫冰雪天氣,隐藏式門把手被凍住的經曆,甚至在網上出現了很多教程,教你這種情況用什麼方法開門。

寒潮暴雪,撕開了新能源車的遮羞布,四大考驗來了

比如說,用溫水融化,用熱毛巾覆寫,用潤滑油噴灑,用打火機解凍,用打火機的火焰将其融化後再用力拉門把手等等。本來開車門是一件随手一拉簡單的事情,在冬天嚴寒天氣,新能源車打開車門成為一件有技術含量的事情,這種創新到底價值何在,也值得車企去好好思考。

寒潮暴雪,撕開了新能源車的遮羞布,四大考驗來了

冰雪天留給後驅車的安全考驗,主打後驅的新能源車企需要重視

寒潮天氣一大考驗是路況因素,即便在浙江這種南方城市,多地積雪道路結冰,險象環生,冰雪天打滑的問題值得重視,這一風險因素更多來自後驅車。

寒潮暴雪,撕開了新能源車的遮羞布,四大考驗來了

在上個月,汽車部落客馬哥車禍去世,這讓我們注意到一個重大的問題,即後驅車冰雪天打滑的問題,據九派新聞,馬龍曾跑過賽道,開車較穩。或因大馬力後驅車在冰面會打滑,加上車輛操縱難度大導緻悲劇發生。不少網友看到這個消息之後,表示絕不買後驅車,要麼前驅要麼四驅。

寒潮暴雪,撕開了新能源車的遮羞布,四大考驗來了

在應對冰雪路面的時候,由于前驅車的重量都集中在前面驅動輪,車前面的負荷更重,是以更不容易打滑。四驅車在應對冰雪路面時,穩定性也較好。

但是後驅車前輪較重,而驅動輪側比較輕,前輪摩擦力比後輪多很多,雪天有可能在前輪還沒得到足夠的推力前進之前後輪已經突破摩擦力了,當馬力大超過輪胎摩擦力的時候,前輪雖然已經轉向,可是車輛行駛的慣性力能輕松克服前輪摩擦阻力,按照慣性力的方向推着車身直行,沒法正常轉彎,帶來的風險大增。

去年春節期間,就有北方網友感慨:大雪天氣,從懷柔一路回城裡,看到七八起事故,有小追尾也有在京承高速上撞的很嚴重的,後驅車遇到個上坡起步就麻煩了。

寒潮暴雪,撕開了新能源車的遮羞布,四大考驗來了

中國市場,2022年第一季度前驅SUV銷量占比高達72%,後驅占比僅為5%。

盡管買車盡量買前驅或四驅成為車圈共識。但在目前,部分新能源車企為了強化加速性能、推背感以及提升車輛的操控性,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企開始轉型後驅平台了,比如,長安(深藍)、比亞迪(海豹)、小鵬、上汽(飛凡、智己、榮威等)、零跑、天際、岚圖,等等。

寒潮暴雪,撕開了新能源車的遮羞布,四大考驗來了

部分車企宣稱後驅在高速行駛和彎道駕駛時更加安全可靠,表示後驅的設計也能更好地傳遞動力到驅動輪,提供更出色的加速性能。

如今冰雪天氣已經到了,新能源車強化後驅平台的背後,如何解決後驅車帶來的冰雪天氣的打滑與安全問題,是新能源車企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也是消費者要注意的駕駛安全問題。

節假日長途出行的充電補能還在掣肘新能源車的競争力

再過半個月,元旦将近,從元旦到接下來一個月之後的春運,新能源車主又要面臨充電補能難的困境。

每到春節,我們會發現,開回農村的車大多數是燃油車,很多打勞工也沒有錯峰出行的條件,而節假日堵車是常态,高速服務區排隊充電也是常态。

不同于五一國慶,今年疊加寒潮暴雪,低溫虧電、續航打折的情況,如無意外,“電車就不應該上高速”等話題可能又将成為熱搜話題。

寒潮暴雪,撕開了新能源車的遮羞布,四大考驗來了

其實目前華為、中石油等玩家已經在推進超充的布局,緻力于打破充電速度慢短闆,宣稱充電5分鐘能跑200公裡。華為已經宣布2024年年内要在340個城市建10萬個超充充電樁,按照這個速度,未來三年,高速沿線的充電補能效率與體驗或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具體的推進速度還有待觀察。

寒潮暴雪,撕開了新能源車的遮羞布,四大考驗來了

從目前來看,充電問題,是電車節假日出行的重要體驗問題,疊加極端天氣,正在把這個短闆進一步放大。

農村路況,電池安全與售後問題,新能源車企要解決的短闆

開回農村的車大多數是燃油車,另一個原因是農村的路況、充電樁建設情況以及售後體系,基本上是為燃油車準備的。

我們知道,農村的路況複雜,有各種山路、窄路,汽車底盤難免磕碰,一個問題是新能源汽車現在的這個電池基本都放在車底,如果不小心磕磕碰碰,弄壞了電池,整塊電池要換,費用很貴。

寒潮暴雪,撕開了新能源車的遮羞布,四大考驗來了

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價格基本占到整車價格的30%-40%,甚至50%以上,以比亞迪漢EV舉例,它的電池更換的價格是7-8萬元,這已經算便宜的,部分車企換電池價格十幾萬也存在。

對于追求成本效益的農村消費者來說,他們更傾向耐用性更高、适用農村複雜路況的油車,油車的售後更完善,維修更友善也便宜。新能源汽車的整個售後體系在三四線和鄉鎮地區的整個售後體系依然沒有建立起來。

農村消費者比較看重車企服務網點與售後是否完善,畢竟車子出了問題好處理,這方面的缺失導緻新能源車在農村很難打開局面。

寒潮暴雪,撕開了新能源車的遮羞布,四大考驗來了

其次是農村充電樁建設,這兩年在推進,但整體上還不能很好的滿足需求。是以,新能源車在農村的經濟性與實用性反而不如油車,這或是行業需要花力氣與心思去解決的問題。

總的來說,春運将近,寒潮暴雪,複雜天氣會放大新能源車的短闆,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車企進一步打開市場、讓消費者更有安全感、更願意認可接納電車的重要方面。

在今天,新能源車企的競争,更多圍繞着科技感、智駕等方面做文章,但換電池的成本、冰雪天等極端環境駕駛安全問題以及各種消費者碰到的複雜路況使用痛點、農村消費者對續航充電、售後等方面的真實需求,其實是消費者糾結選擇油車還是電車的重要問題,新能源廠商對此或許要有清醒的認知,也是時候去花力氣解決了。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