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調查|網上蹭流量,線下沒銷量,誰在熱炒“軍大衣”?

作者:海峽網絡

“不是羽絨服買不起,而是軍大衣更有成本效益”,一段視訊配上一句解說詞,再加上“科目三”舞步,讓軍大衣突然在網絡上爆火。但線上下,真正穿着軍大衣出行的普通人很少。是誰在熱炒“軍大衣”?記者調查發現,熱炒背後還是離不開“流量”和“帶貨”兩個詞。

線上

視訊挂着“購物車”

“短短幾天,校園裡就刮起了一股軍大衣的時尚風。”在短視訊平台,最近有很多與軍大衣相關的内容。視訊的素材差不多,甚至有很多是重複的,都是年輕人——尤其大學生——穿着軍大衣“走秀”的場面。

調查|網上蹭流量,線下沒銷量,誰在熱炒“軍大衣”?

在短視訊平台,很多軍大衣題材的短視訊,同時挂着銷售連結

其中,有一段七八個學生,穿着軍大衣魚貫而入,走進課堂的片段,就是這次軍大衣視訊火爆的源頭。11月10日,一個定位在沈陽農業大學的網友,釋出了8名男生身穿綠色軍大衣走進教室,引發圍觀的視訊。視訊瞬間爆火,當天就出現了“不是羽絨服買不起,而是軍大衣更有成本效益”的熱搜話題。該話題閱讀量已經超過6375萬。

盡管距離源頭視訊釋出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但現在各平台上依然有很多模仿視訊出現。有IP定位石家莊的網友,拍攝了一段在校園裡,穿着軍大衣,喊着“成本效益”,跳着“科目三”舞蹈的視訊,引來24萬點贊。

除了用短視訊賺流量,還有更多帶貨行為出現。不少軍大衣短視訊頁面上都挂着“購物車”,點進去是軍大衣的購買連結。在網上零售平台,記者找到幾個銷量比較大的店家。在宣傳頁面,店家寫明用途——值夜班、冷庫工作、戶外作業、勞作務工、執勤站崗、劇組拍攝。客服表示,今年銷量确實見漲,有年輕人求購。比較有意思的是,在網店“問大家”版塊,有網友提問:“有大學生嗎?”得到回複中有一句最多贊:“沒有,都是勞工買的。”

在網上批發平台,記者嘗試詢問,在大學周圍售賣軍大衣是否有銷路。批發商回答:“可以試試。”

線下

銷量無實際變化

南二環外,百榮世貿商城,集中了很多服裝批發攤位,時下最熱門的平價服裝,在這裡一定能找得到。記者在周末到此走訪,人山人海之中,熱銷品是羽絨服、棉服、沖鋒衣。在商城中央服務台,從業人員想了想說:“軍大衣?我是沒看到。要不你去工裝那邊看看,那邊要沒有,就沒有了。”

在百榮A區一樓,有七八家處于角落的攤位,批發銷售工裝。綠色軍大衣,和黑色保安服放在一起。幾個商家告訴記者,軍大衣每年的銷量都很穩定,沒什麼變化。買軍大衣最多的是冷庫,買回去給冷庫工作業時,臨時穿一下。記者在現場沒有看到年輕人光臨這些攤位,實際上這些攤位也是以批發為主,零售客戶很少。

調查|網上蹭流量,線下沒銷量,誰在熱炒“軍大衣”?

線上下服裝批發市場,軍大衣作為勞保服,少有年輕人問津,主要賣給冷庫從業人員

“誰有點條件,還不想穿點好的,對吧。這軍大衣又厚又重,也不太好看。網上那是網上,實體店真沒看見年輕人來買。”攤主老劉說,他店裡的軍大衣,一件80元,而百榮最普通的羽絨服,200元就能買到了,差距并不離譜。他還告訴記者,網紅軍大衣,隻能算普通的勞保服裝,與正經的作訓服,已經是兩種服裝。

調查|網上蹭流量,線下沒銷量,誰在熱炒“軍大衣”?

網紅軍大衣,其實是一款普通的勞保服

據了解,最近這種網紅軍大衣,重量大約在2.5公斤。實際穿着,感覺比較沉。而其保暖效果,并不比羽絨服、人工棉更好。

記者還采訪了幾位在北京的大學生,他們回報,軍大衣的熱潮似乎還隻停留在網上,現實校園中很少看見。在北京一所大學就讀的小陳說:“我在學校沒見過,老實說,我也沒想過要穿,平時同學們還是穿羽絨服。可能軍大衣還是用來拍照的比較多吧。要不就是更北一點的地方比較多?”

正好在哈爾濱旅行的旅遊達人小高說:“我沒看到這邊街頭有穿的,最多就是穿着拍拍照。你要讓我挑一件禦寒的衣物,我不會挑軍大衣。”

解讀

新瓶裝舊酒網友不買賬

在某購物平台,近日專門為軍大衣打造了産地直銷管道,目前入駐商家12家,其中有5家卻不賣軍大衣。7家賣軍大衣的,最好的近30天銷售了900多件,最差的近30天銷售為0。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訴記者,在軍大衣這波營銷視訊火了之後,他也關注了一下身邊的情況,發現身邊沒什麼人穿。“軍大衣本身沒什麼變化,營銷也是新瓶裝舊酒。”

朱巍說,他觀察到,現在有種現象,是營銷政策火了,而實際銷量卻不火,或者線上和線下分離。“商家花了不少錢投入到線上營銷中去。說起來好像線上銷售、網紅帶貨,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但是很多成本投入到營銷管道中去了。”

他認為,決定銷量的還是産品的品質、價格等主要因素。如果僅靠營銷,現在漸漸理性的消費者,已經很難買賬了。“包括直播帶貨這種形式,到底有多少科技創新,有多少價值,現在值得重新回過頭來思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