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亞洲第一位獲得耶魯醫學博士的學霸,如何成為了中國醫學的引路人

作者:NewEconomist

來源:知識分子

亞洲第一位獲得耶魯醫學博士的學霸,如何成為了中國醫學的引路人

顔福慶,圖源:上醫校友會

撰文丨孫轶飛

1956年,毛主席接見湘雅校友時,第一任湘雅醫學院校長顔福慶便坐在毛主席身邊的主賓席。毛主席說,三十多年前他就已經認識顔福慶了——年輕時在長沙,毛主席參加的馬列主義研究小組就在顔福慶辦公室旁邊的房子裡,當時的顔福慶就已經是名動中外的醫學教育家了。

如果将中國近現代醫學發展比作一段旅程,顔福慶先生絕對稱得上是引路人,而他的人生更是一段接一段的傳奇。

亞洲第一位獲得耶魯醫學博士的學霸,如何成為了中國醫學的引路人

年輕時的顔福慶,圖源:維基百科

第一個在耶魯大學獲得醫學博士的亞洲人

顔福慶(1882.7.28-1970.11.29),字克卿,祖籍廈門,是中國近現代著名醫學教育家、公共衛生學家。顔福慶出身顔氏家族,相傳是孔子的弟子顔回的後裔。在20世紀上半葉,顔氏家族人才輩出:顔福慶的哥哥顔惠慶是著名外交家,參與了巴黎和會、庚款退還、華盛頓會議和中蘇建交等一系列重大外交事件;弟弟顔德慶則是著名鐵道專家,曾協助詹天佑建設京張鐵路;至于顔福慶,則是中國近現代史上重要的醫學教育家、公共衛生專家。

1904年,顔福慶畢業于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1909年,于美國耶魯大學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同年,于英國利物浦大學取得熱帶病學學位。在那個時代裡,接受過現代醫學教育并被西方社會認可的中國醫生可謂鳳毛麟角,而顔福慶是第一個在耶魯大學獲得醫學博士的亞洲人。

畢業之後,顔福慶傳回祖國,在長沙的雅禮醫院當醫生。在雅禮醫院擔任醫生期間,顔福慶承擔了大量工作,救治了無數病人,更是成為了長沙城中的明星醫生,當時正值動蕩年代,長沙的軍政官員更疊頻繁,但無論是誰主政長沙,都會選擇顔福慶作為自己的醫生。

在此期間曾發生過一件小事,一位年輕人帶着自己生病的妻子前來就診,并得到了顔福慶的悉心救治。對于忙碌的顔福慶來說,當然記不住自己的每位患者,這件事也被他抛在腦後。直到1956年,當年的那位年輕人再次與顔福慶相見,并提起了這件事。對了,當年那位女患者叫楊開慧。

從湘雅到中華醫學會

作為醫生可以治病救人,但個人的精力終究有限,隻有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醫生,才能真正改變中國缺醫少藥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顔福慶決定積極投身醫學教育,開辦一所高水準的醫學院!

1914年,顔福慶創辦了湘雅醫學專門學校,并擔任第一任校長。這所學校是中美兩國合作建校的第一次嘗試,因為有顔福慶的高标準要求,這所學校很快便具備了相當高的教學水準。1921年,這所學校的第一批共計10名畢業生堪稱群星璀璨,每個人都成為了中國醫學領域的著名專家,比如其中的張孝骞和湯飛凡。

亞洲第一位獲得耶魯醫學博士的學霸,如何成為了中國醫學的引路人

1921年張孝骞在湘雅的畢業證

在擔任校長的同時,顔福慶對于中國醫學前景的思考還不止于此,他更是放眼看向了全中國。在此現代醫學傳入中國之際,外國醫生占據了權威地位,中國醫生很難加入外國醫生建立的學術組織。

有鑒于此,顔福慶認為中國醫生應該建立屬于自己的學術組織,在東北成功防控鼠疫、堪稱無雙國士的伍連德對顔福慶的想法十分贊同。此後,他們聯合醫學界同道,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在1915年2月5日宣布成立中華醫學會。

事實上,顔福慶創立了諸多的機構群組織,其中很多都延續至今,而他除了教學之外,在公共衛生和眼科學領域更是頗有建樹。

向張學良、宋藹齡等民國大佬募資,籌建上海醫學院

在20世紀早期,顔福慶建立的湘雅與北京協和齊名,人稱“北協和,南湘雅”。有趣的是,在1926年湘雅的顔福慶去往協和醫學院,并擔任了副校長。就這樣,顔福慶先後管理了大江南北兩所最著名的醫學院校。但對于顔福慶的傳奇人生來說,在醫學教育領域的更大成就還在後面。

1927年,顔福慶創辦了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1932年改稱國立上海醫學院,以下簡稱上海醫學院),并擔任第一任院長。此後他還創辦了包括上海中山醫院在内的數家醫院。在建立這些醫學教育機構時,當年顔福慶在湘雅培養出來的弟子們紛紛前來擔任教師,為顔福慶解決了缺少教師的燃眉之急。

但是,想要建立一所醫學院校,有老師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大筆的資金。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醫事幾乎全部被外國教會和财團把持、控制,而顔福慶希望建立的是一個中國人自己的醫學院,他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家族影響去廣泛募資,最終使得這個夢想得以實作,而在這個過程中,他所做之事也堪稱傳奇。

醫學院缺地,一位上海公子捐出了自己的花園。這位葉公子是葉贻铨,他是上海巨富葉澄衷的四兒子,葉家曾在上海斥巨資白銀20萬兩建了一座占地120畝的私人花園,這裡的豪華程度自不必說,更是上海軍政商界名流的聚會之所,堪稱上海的社交聖地。葉公子是顔福慶的學生,當他知道老師要建立醫學院以及附屬醫院的時候,便慷慨地把這座花園捐獻出來用于醫院用地。

在建立上海醫學院時,東三省正在張氏父子統治之下,張學良作為割據東北的軍閥,當然很難對上海的醫學教育感興趣。然而,顔福慶趁上海市長前往東三省的機會,居然委托市長向張學良募集了一萬大洋用于建校。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宋氏三姐妹的母親倪桂珍去世時,社會各界送上了豐厚的喪儀,顔福慶勸說宋霭齡,應當将這筆錢用于建立上海醫學院,宋氏姐妹居然同意了。

可以說,顔福慶為了建立上海醫學院,使用各種辦法,完成了各種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之是以這樣不遺餘力地募集資金,正因為建設醫學院實在是一件花錢的事情,即使是向社會各界名流募集了如此多的資金,顔福慶的辦學依然是舉步維艱。要知道,1927年的中國并不太平,國内軍閥混戰,且有外憂内患。

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顔福慶先生仍是努力利用募集來的資金,艱難地建設起來了上海醫學院,這是第一所中國人依靠自己籌集資金、招募人才興辦的現代醫學院校。這所院校在将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幾經輾轉成為了今天的複旦大學醫學院,依然在為中國這片熱土不斷培養着優秀的醫學人才。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因為條件所限,上海醫學院建立的第一年隻有醫學專業,但是作為公共衛生專家的顔福慶從來沒有忘記,公共衛生專業的發展但對于國計民生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是以,在1928年,也就是建校的第二年,顔福慶先生便在上海醫學院建立了公共衛生學科,并且親自擔任科主任兼公共衛生學教授,從此重視公共衛生也成為了上海醫學院的重要傳統。而這樣的傳統在新中國建立之後發揮了巨大作用。

餘音回響

新中國建立之後,顔福慶依然在醫學教育領域發揮着巨大的作用。在50年代,顔福慶率領學校師生為上海及周邊解放軍治療血吸蟲病等疾病,率領他的學生,用公共衛生領域的專業知識為解放軍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而在抗美援朝期間,顔福慶更參加了上海市抗美援朝志願醫療手術隊的上司工作,無論是對醫學科學的熱忱還是家國情懷,顔福慶先生都從來沒有輸給過任何人。

1970年冬天,顔福慶去世,終年88歲。終其一生,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這位顔氏後人都在以醫學家、醫學教育家的身份見證了那個時代裡最動人心魄的旋律。

參考文獻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