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則天費盡心機終稱帝,為何晚年又歸政李唐?狄仁傑一句話點醒她

作者:我最棒棒棒

前言

一位女子,從寒門入宮侍奉到登基稱帝,曆時三十餘年,乃一步步權力遊戲的勝利。她就是 —— 武則天。

可即便奮力争取來的皇位,武則天到頭來還是把權力拱手相讓,歸還給李唐王朝。這其間,是否另有隐情?

武則天費盡心機終稱帝,為何晚年又歸政李唐?狄仁傑一句話點醒她

出身市井,武則天步步為營

武則天生于李唐太宗貞觀八年,本名武媚娘,出身草民。十五歲時被唐太宗臨幸,生下一女,即後來的中宗李顯。一個出身寒門的女子,憑借出色的容貌才智,得寵入宮。然而宮廷内部鬥争複雜,武媚娘必須時刻謹言慎行,小心翼翼。

李唐王朝内亂頻仍,太宗駕崩後,武則天憑借機智聰慧,屢次化險為夷。她先助高宗李治奪權,壓制太子李建成兄弟,後又聯手高宗誅殺張公謀害太子李顯。

一步步厮殺,武則天終于幫助心上人高宗走上了皇位。而她自己也在這場權力更替中,逐漸為自己今後稱帝奪權鋪平了道路。

武則天費盡心機終稱帝,為何晚年又歸政李唐?狄仁傑一句話點醒她

伺機誅殺,武則天權傾朝野

可即便身在高位,武則天的地位也并不穩固。她還記得,當年李建成兄弟也曾高枕無憂,卻還是死于非命。今日的紅顔,誰知來日風雨?

于是武則天内心無時無刻不在盤算着權力遊戲的下一步。機會來時,她定會牢牢抓住。機會很快就來了。高宗中風癱瘓在床。太子李顯繼位有望。武則天立時采取行動,趁機攝政,罷黜太子李顯,篡改高宗遺诏。

太子也好,皇帝也好,權力從不會輕易把控制權拱手相讓。武則天深谙此理。這樣一來,權力就牢牢掌握在了她手中。十四年後,武則天終于稱帝,建立武周政權。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女皇帝。

武則天費盡心機終稱帝,為何晚年又歸政李唐?狄仁傑一句話點醒她

争來權力,卻無法傳承武周

然而就在武則天晚年,她卻在兩個人選中糾結萬分 —— 是傳位給侄子武三思,還是親生兒子李顯?這一次,武則天的權力遊戲失敗了。她無法為自己建立的武周王朝找到一個完美的繼承人。

武則天有兩個人選可以傳位,第一個是親生兒子李顯。李顯是武則天助高宗奪權的恩人,本有資格繼承皇位。但因當年武則天廢黜他的太子之位,結下了母子之間的心結。

武則天費盡心機終稱帝,為何晚年又歸政李唐?狄仁傑一句話點醒她

另一個人選是侄子武三思。武則天一直器重他,想讓他繼承大統。然而武三思資質平庸,難以勝任皇權的重擔。

如同權力的遊戲中那樣,繼承人的選擇需要慎之又慎。一個繼承人的錯誤抉擇,足以毀掉前人血海深仇般建立的王朝江山。看來武則天這一次眼拙,無論怎麼選擇,都難以令她滿意。

武則天費盡心機終稱帝,為何晚年又歸政李唐?狄仁傑一句話點醒她

種種迹象顯示,武周難以長久

其實在武則天晚年的種種迹象中,早已隐隐顯示着武周王朝的危機。這讓執政多年的女皇不免道芒上心。比如那些依附武則天起家的武家後人。他們不但不知珍惜蔭庇,還頻頻釀成醜聞。

其中武則天一外孫,竟然與年邁體衰的外祖母通奸。這無異是對武則天的羞辱。還有一武家子弟,強占了表妹太平公主的女仆。堂堂皇室成員,竟然為這等龌龊事。這些醜聞無異向武則天的臉上潑髒水,極大打擊了她對武家後人的信任。她這才明白,自己一片苦心,這些武家人卻根本不知好歹。

武則天費盡心機終稱帝,為何晚年又歸政李唐?狄仁傑一句話點醒她

更嚴重的是,當時正盛行思李唐之風。百姓們懷念昔日太平盛世,希望李唐王朝重歸江山。在武則天教條式執政和昏庸的武家後人雙重打擊下,民心漸漸偏向李唐。各地起義軍以“反武複唐”為口号,接連不斷地爆發。

這些迹象無不昭示着武周王朝的危機。似乎這江山根基并不牢固,随時都可能被推翻。武則天心中也逐漸認清了現實:武家人是萬萬傳不得位的。否則武周王朝很快便會土崩瓦解。

武則天費盡心機終稱帝,為何晚年又歸政李唐?狄仁傑一句話點醒她

狄仁傑點醒歧路,武則天決定還政李唐

争權奪利,武則天一直屢戰屢勝,權傾朝野。可這一次,她在選擇傳承人問題上走進了歧路。好在重臣狄仁傑及時點醒。他抓住武則天當時的軟肋,從親情和祭祀的角度進言勸說。

狄仁傑的話一出,武則天豁然開朗。她認清了現實,意識到李顯才是最佳人選。這不僅展現了母子親情,也保證了武則天的身後之事。到時候入祀宗廟,武則天還可以以皇後的身份出現——這對一個女子而言,可謂是莫大的榮耀。

武則天費盡心機終稱帝,為何晚年又歸政李唐?狄仁傑一句話點醒她

唯有李氏王朝,才有可能永遠懷念和尊崇她這位功勞不小的女皇。武則天決定還政于李唐,傳位給親生兒子李顯。這無疑是她政治生涯中最明智的抉擇之一。哪怕權傾朝野多年,她也心知天意難違。

705 年,在重臣勸說下,武則天正式宣布讓位于李顯。武周覆滅,李唐複辟,由此拉開了安史之亂的序幕。文武百官暗中竊喜,慶功宴一再辦起。他們似乎都在暗自慶幸:武氏當政的黑暗日子終于過去了!

武則天費盡心機終稱帝,為何晚年又歸政李唐?狄仁傑一句話點醒她

82 歲那年,武則天那傳奇的一生也宣告終結。作為武周王朝的開創者,但她最終也沒有能讓自己奮力建立的江山長保千秋。

然而就在駕鶴西去的那一刻,也許這位智慧過人的女皇,心中升起了一絲釋然。原來即便經曆了内憂外患,她仍舊給自己争取到了最後的體面。

她故去後,得以與丈夫李治合葬于乾陵。武則天被追谥“則天順聖皇後”,得以在曆史上永遠以皇後的身份恒古留名。畢竟昙花一現的女皇之位,終究不如皇後的恒古地位更令她心安。

武則天費盡心機終稱帝,為何晚年又歸政李唐?狄仁傑一句話點醒她

結語

武周王朝的終結,如同一幕曆史的謝幕,标志着一個時代的落幕。武則天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選擇将政權歸還給李唐一脈,這不僅解決了她故去後的祭祀問題,更是為了保住最後的體面,確定自己得以受到李氏後人的尊敬和緬懷。

在這一曆史節點上,武則天或許在心底已經看透了權謀與榮華的虛妄。她決定通過這一舉措,将權力的過渡交還給李唐家族,順利結束了武周王朝的統治。這個選擇既有一種政治智慧,也反映了武則天對個人身後事務的深思熟慮。

武則天的政權歸還,既是對曆史程序的順應,也是對國家長治久安的一種貢獻。通過這個決策,她為自己的晚年畫上了一個相對平和的句号,使得武周時期的政權過渡得以較為順利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