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進約塞米蒂|邵孔發

作者:書房讀書
走進約塞米蒂|邵孔發

癸卯年四月廿二日,與家人同遊約塞米蒂國家公園。

公園位于内華達山脈西坡,海拔1800米,面積1168.681平方英裡。迎太平洋濕潤氣流而雨雪豐沛,多河流切割成深邃峽谷。群峰連綿,茂林覆寫。

從聖何塞驅車蜿蜒四百多公裡到達。公園四向通達,沒有大門。進入園區,當路設三座木亭收費,每車35美元,給我們門票、公園導遊圖、“你需要知道的”約塞米蒂指南12版面報紙、約塞米蒂紅杉旅店簡介。門票七天有效,遊覽公園需費時數日。

網上預定的園區内民宿,由紅杉旅店經營。晚上八點到達,安排住宿的前台辦理處大門緊閉,職員早已下班。門廊信箱留下一封信,裝有住宿資訊表格和民宿鑰匙。感覺被冷落,旅店職工按時作息,不好說什麼。

舉目四望,座座民宿木屋散落林間,錯落有緻。有一間、兩間、三間的;更大者如别墅,最小者如獵人小屋。山深無導航信号,打開手機地圖,開車在周圍林道轉來繞去,找預定的民宿門牌号碼。慶幸天還亮着,倘天黑後到達,真不知如何找得到住處。

門廊台階前幾株巨杉當道,隻好車停遠處。室内老式的英國家庭裝潢、家具擺設,設施一應俱全。客廳有地坑式電暖器,還為壁爐準備了劈柴。壁龛擺一張屋主小幀照片,一位微胖的白人老年紳士,親切地朝住宿客人微笑。旁邊挂一張屋主夫婦年輕時站在門廊的合影,男穿吊帶褲,女着花長裙,英俊潇灑。不知他們如今人在何方。

走上後門外陽台,被驚呆了。陽台竟在懸崖邊沿,默塞德河在峽谷奔騰而過,夕陽挂在樹梢,衆鳥紛紛投林,一幅想象中世外桃源圖景真實地展現眼前。

走進約塞米蒂|邵孔發

夜晚的民宿深藏密林和靜谧之中,遠處民宿的一兩點微弱燈光,努力點亮幽暗的群山森林。除了耳畔的潺潺水聲,我們遠離了城市的喧嚣。夜裡寅時大雨,雨點拍打屋頂把我敲醒。心想:天下名山僧占多,此等名山,在東亞地區,真不知其寺廟幾多也。

天明放晴,河水卻更盛,白浪滔滔。已近夏至,諸多峰頂尚存積雪,添衣擋寒。早起散步,六七隻鹿在路邊斜坡上吃草。它們習慣陌生遊客,意外相逢,相看兩不厭。回來後躺陽台躺椅上,看雲卷雲舒,聽濤聲汩汩,吸山澗清氣,身心融入群山、融入森林、融入自然,融入了約塞米蒂。

迫不及待地趕往公園核心區——約塞米蒂山谷,久聞其名,終可一睹真容。車程近一小時,先盤旋爬上幾座峰頂,再盤旋馳下深深谷底。車在雲端,絕壁小道,沒有護欄,頻頻欲墜,驚心動魄。為何不建護欄呢?說是保護區法律不允許。

眼前的山谷“一切都在流動,動物和所謂無生命的岩石以及水”。

巨大花崗岩懸崖夾着一道幽深狹長的山谷,兩邊壁立千仞,刀劈斧削一般。半圓頂、酋長岩尤其宏偉。以前看過約塞米蒂的影片、圖檔,皆不及身臨其境,真切面對群峰的震撼。人在絕壁下,若泰山壓頂。大自然鬼斧神工,讓遊客仰望絕壁,望天興歎。懸崖挑起人類好奇心,困惑它是如何形成的?

印第安人有個古老傳說:一個女人和她的丈夫在争吵和打架。不滿的靈魂把他們變成了石頭,半圓頂和北圓頂,永遠在山谷對面面對面。

一百多年來,懸崖如何形成挑戰着地質學家。他們認為約塞米蒂絕壁的花崗岩在地下五英裡處凝固,随着侏羅紀末至白垩紀初的内華達造山運動,隆起了花崗岩斷塊山,綿亘于加州東部。

繼而,冰川在峽谷中拔出、刮擦、抛光,雕刻這片風景。動态力量塑造了Lembert、綿羊石。大教堂峰的旋鈕狀頂部,名曰尼姑阿拉克,站在冰川上方,逃離冰川。随着氣候變暖,冰川融化,留下巨大不穩定岩石擱淺,岌岌可危地栖息,懸懸欲墜。

山體不斷風化剝落石塊,大者如房屋,散亂滾落谷間;小者如礫石,依依堆積山腳。重達百噸的落石爆炸性改造山谷。

1868年的約塞米蒂指南宣布“半圓頂的山脈永遠不會被人腳踐踏”。面對挑戰,喬治·安德森在1875年登上頂峰,無數人緊随其後,冒險在約塞米蒂純粹的花崗岩峭壁上攀登,永遠改變了攀岩運動。懸崖的挑戰者吸引着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吾垂垂老矣,如吾輩者,隻能怯怯地站在懸崖腳下,崇拜懸崖之崇高,羨慕攀登者之勇氣。

走進約塞米蒂|邵孔發

國家公園中,黃石公園以噴泉聞名,約塞米蒂公園以瀑布著稱。春天的約塞米蒂,峭壁到處挂瀑,如鲛绡萬幅。以“約塞米蒂瀑布”,俗稱“馬尾瀑”為最,“珠簾鈎不卷,飛練挂遙峰”,瀑布落差四百米,三疊,水勢浩大。瀑腳撞向山體,反彈出翻滾浪花,從一座木橋下,咆哮着沖向默塞德河,轟鳴聲數裡外得聞。遊人紛紛湧上橋面拍視訊、拍照片,個個淋若落湯雞。念念不想離開,又不得不迅速逃離。景區售賣塑膠雨衣,專供遊客觀瀑使用。瀑下散亂堆積瀑布沖刷山體剝蝕掉落的巨石,沒買雨衣的,或鑽進巨石下躲瀑,或趕快走人。讓女兒為我在瀑前拍攝視訊,以證明“某到此一遊”。我們沒買雨衣,頭發被瀑花沖得淩亂,衣服淋濕,狼狽不堪,卻孩童般地跟着其他拍攝者一起高興。

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默塞德河平靜地流經約塞米蒂山谷。灌木和落葉樹用綠色的生命絲帶豐富了河岸。潮濕的草地讓位于黑橡樹,黑橡樹為鹿和啄木鳥提供營養的橡子,就像早期印第安人一樣。然而,4月底至7月初的洪水期,默塞德似乎在呐喊“改變”,洪水重新排列整個山谷的巨石、道路和露營地,重新配置自然和人類的傑作。公園提醒:洪水期遊泳、漂流和劃船不安全,野餐區或關閉。

河流、瀑布流動的日常微妙變化與洪水、大自然的劇烈變動,造就出“無與倫比的山谷”驚人外觀。水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沖刷切割山谷,于是乎人們随着洪水、山谷的變化而變化,随着自然的律動而變動。如今則沿兩邊山腳與彎曲河岸修築狹窄道路,形成蜿蜒曲折的環形單向車道,沿途有十九處景點以供遊覽。

約塞米蒂美在荒野,它的景色、聲音、氣味以及情緒都是蠻荒野性的,展現着自然法力和原生态。

國會指定超過300萬英畝的内華達山脈在國家荒野保護系統中進行保護,包括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95%。導遊圖上說:“請尊重公園9000年的人類曆史。從聯邦土地上損壞、玷污或移除任何文化或曆史文物都是非法的,不允許金屬探測。”遊客深以為是,自覺參與保護。

行車途中,見内華達山脈紅杉林大面積過火,漫山遍野樹幹焦黑。焦皮脫落後,露出銀白色芯幹。蓋因山勢陡峭,無法運輸,過火死木成片倒伏枕藉,任其腐爛,慘不忍睹,令人惋惜。原以為滅火困難,無法撲救,無奈放棄,後得知乃順其自燃。

林肯總統1864年簽署了一項法案,擱置馬裡波薩樹林和約塞米蒂山谷。可後來的幾年裡,樹林發生一場火災,人們開始滅火護林,長達百年。意圖雖好,卻助長紅杉的損失。研究和實驗發現,火災清除互相競争的冷杉和雪松,暴露出裸露的礦物土壤,讓微小的紅杉紮根,促進了紅杉的繁殖。谷底路邊,公園處理火災倒伏樹木的方法,是挑選有材用的,截取材用段,餘則就地聚堆焚燒,燃煙袅袅。

巨型紅杉讓最大的松樹和冷杉相形見绌。紅杉是古老樹系的後代,樹齡兩千多年,高近百米,周長可達二十多米,作為長壽和力量的象征,被稱為“樹中之樹”。

群峰密林深處,掩藏數百英裡小徑,遠足者冒險徒步,體驗土地的純粹自然條件,孤獨地探索非探索者不得見的險遠之境,享受原始娛樂。膽怯者不敢深入。

山谷間僅見一座小型飯店,餘則野營。谷底河邊,遊客因地制宜,搭建各色野營帳篷。公園搭建成排野營帳篷,供遊客租用。夜晚的約塞米蒂,星河燦燦,群峰兀兀,林木森森,河水汩汩,讓人身心回到遠古。近看野營帳篷,感覺住帳篷,或比住民宿木屋更有野趣,更接地氣。

山區氣候瞬息變化,在約塞米蒂瀑布前流連,突遇暴雨,電閃雷鳴。害怕參天的紅杉樹招雷電,慌忙奔回車内避雨。見許多遊客徒步中無處避雨,從容前行,任雨澆淋,深感弗如。

歡喜着迷陶醉于眼前的懸崖、瀑布、野生動物和美麗,幼小的外孫們也跟着莫名的興奮,人對于美的感覺不分年齡。

公園管理簡約,隻有售門票的和停車場偶遇的兩名女騎警。騎警無所事事,看似巡邏秀;她們在工作,卻像在騎馬遊山觀景。

離開約塞米蒂時,我們把房間整理打掃幹淨,垃圾送往指定地點,鑰匙放在客廳,門也不鎖,便返程。從預定民宿至離開,沒有見到房主和紅杉旅店人員。

早期環保運動領袖約翰·缪爾感歎道:“這是迄今為止我被允許進入的所有特殊自然神廟中最宏偉的一座。”

作者簡介

走進約塞米蒂|邵孔發

邵孔發,安徽全椒人。畢業于安徽師範大學,教師、學報編輯。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襄水文集》《故園屐痕》《琅琊清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