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來西亞:打通東南亞陸海新通道

作者:潮新聞

潮新聞用戶端 記者 吳橋 周豐 潘駿

15世紀初,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七次遠洋航海,五次駐節馬來西亞馬六甲,跟着他越海而來的,不僅僅是中國的茶葉、絲綢和瓷器,還有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和商貿機遇。鄭和偉大的航海,奠定了中馬友好邦交的基石,在數百年之後,互相促進、共同發展仍然是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交往的基調。馬來西亞是最早一批支援和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國家。

我們看到來自中國的重型機械在馬來西亞鋪軌架橋,馬來西亞的年輕人在馬中合作的産業園裡工作,為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更多年輕人學習中文,刷中國電視劇,搶紅包,看小紅書,逛淘寶……馬來西亞的開放和包容也為中國企業創造了更多發展機遇,讓他們渡過南中國海,在這裡開創新的天地。

2022年,中馬雙邊貿易額達2036億美元,首次超過2千億美元。據馬方統計,2022年,中國對馬投資達125億美元,占馬吸引外資總額的33.9%。基于共赢的合作,正譜寫着宏大叙事的樂章。

馬來西亞:打通東南亞陸海新通道

被圍觀的鋪軌機

和一條“雙赢”的鐵路

從馬來西亞吉隆坡往東270公裡,是彭亨州的首府關丹。成片的單層或者雙層帶小院的住宅掩映在棕榈樹、椰樹之中,散發着平和的氣息。

2023年,對于中國和馬來西亞來說,關丹,這是一個值得被标注的名字。10年來,中馬兩國共建的最具标志性的兩個項目——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銜接道(ECRL)和“兩國雙園”中的馬中關丹産業園(MCKIP)均落子關丹,又因為今年馬中關丹國際物流園項目的開工,而被微妙地連結在了一起。

馬來西亞:打通東南亞陸海新通道

日落時分,一艘漁船在關丹河上返航

2023年12月11日,潮新聞記者在關丹見證了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銜接道(ECRL)隆重的鋪軌儀式。這是2019年東海岸鐵路複建以來,最具紀念意義的一天,當地媒體說“他們(指東海岸鐵路項目公司)從來沒有舉辦過這麼大的活動”。

馬來西亞:打通東南亞陸海新通道

CCPG500A長鋼軌鋪軌機

當天,馬來西亞最高元首阿蔔杜拉和國家元首後東姑阿茲莎親自參加了活動,所有參會的馬來西亞男嘉賓都頭戴傳統的宋谷帽以表尊重。現場,CCPG500A長鋼軌鋪軌機在轟鳴聲中鋪下了第一根500米長軌,這台中國制造的“鋼鐵巨獸”成為人們争相合影打卡的背景。蘇丹阿蔔杜拉饒有興緻在欄杆旁觀看巨大的鋪軌機器自動将混凝土軌枕有規則地鋪放在碎石軌基上,來自中國的先進的基建裝置給現場嘉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鋼軌的鋪設,這條鐵路離通車越來越近了。

馬來西亞:打通東南亞陸海新通道

馬來西亞最高元首阿蔔杜拉俯身觀看鋪軌

全長約665公裡的馬東鐵路是中國企業目前在海外承建的最大單體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之一,可以用萬衆矚目來形容。鋪軌儀式之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甯1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期待中馬兩國各領域合作不斷走深走實,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馬來西亞前駐華大使馬吉德日則表示,馬東鐵項目一旦結項,将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因為它将把馬來西亞東海岸一些欠發達的地區,與西海岸連接配接起來”。它将是馬來半島東西海岸的關丹港和巴生港兩個重要港口的“陸路橋梁”。

鋪軌儀式當天,馬來西亞交通部長陸兆福發表了長達十多分鐘的主旨演講。他表示,從中國引進的先進鋪軌裝置大大提高了鐵路建設效率,馬東鐵項目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推動馬來西亞東海岸地區社會進步以及帶動技能提升等具有重要意義。

在演講中,陸兆福表示,到目前為止,有23000名勞工在沿線的1900個建設地點辛勤工作。至少40%的ECRL項目總土木工程将涉及馬來西亞本地公司。從2017年到今年10月,約有2800家馬來西亞公司參與了ECRL項目。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實施的ECRL項目,為馬來西亞和中國創造了雙赢局面。

十年造園

中國企業在大馬尋商機

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的馬東鐵路關丹段東側,一片總規劃面積約460公頃的新園區同樣熱火朝天,這裡正是由中國交建旗下的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與馬來西亞IJM集團、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合作開發的馬中關丹國際物流園。它也是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兩國雙園”之一的馬中關丹産業園的第三期。

馬來西亞:打通東南亞陸海新通道

潮新聞記者正在開發中的馬中關丹國際物流園

2013年,在兩國上司人的見證下,馬中關丹産業園正式開園,與中馬欽州産業園一起開創了“兩國雙園”模式。經過10年發展,園區總協定投資額約460億元,工業總産值超600億元。作為首個入駐馬中關丹産業園的項目,聯合鋼鐵廠僅用18個月就建成第一條生産線,如今,年産350萬噸的聯合鋼鐵是馬來西亞最大、最先進的全流程工藝鋼鐵企業之一。進入園區的企業還包括駱駝電池、新迪輪胎、熱電聯産和建晖紙業等。聯合鋼鐵員工的薪水遠遠高于當地平均工資水準。在這裡工作的馬來西亞小夥凱利說,關丹所在的東海岸發展相對落後,當地居民尤其是年輕人,以往都去相對發達的西海岸地區找工作。如今,他可以就近到産業園工作,生活水準有了明顯提高,“我們這裡有的一家四五口人都在産業園上班”。

而馬中關丹國際物流園則在新10年的開端,展望更為廣闊的未來。

東海路鐵路的建設,也為中國企業帶來了在鐵路沿線投資開發的機會,中國港灣也籍由這樣的機會,進行了戰略性的轉型。在“一帶一路”共建的“五通”中,他們由“設施”進而轉向了“經貿”。馬中關丹國際物流園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萬宇,這樣描述産業園的願景:園區的發展目标是建設成為中國馬來西亞産業合作示範區,進而建設成為中國東盟區域經濟合作示範區。

馬來西亞:打通東南亞陸海新通道

馬中關丹國際物流園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萬宇向潮新聞記者闡述産業園規劃

馬來西亞給了入園企業最高可以享受15年100%企業經濟所得稅減免的優惠政策。這對于正在尋找出海途徑的一些中國企業來說,無疑很有吸引力。據悉,園區從去年9月份簽署投資協定,成立開發公司,到今年三季度末,已經有近100家國内企業進行投資意向對接,近60組企業到關丹進行了實地考察,其中不乏來自浙江的企業。

12月的周末,當記者走進這片尚處于早期開發的“處女地”,隻見30多台機械裝置正安靜整齊地排成一列,空曠的土地盡頭是茂密的森林。關丹國際物流園建設項目負責人賈智科告訴記者,物流園的土方工程将于明年6月完成,未來兩年還将完成“五通一平”(通水、通電、通路、通訊、平整土地)基礎設施的建設。

在操作土方工程的員工中,近9成是馬來西亞本地人。“中國員工勤懇的工作态度令我印象深刻,希望這個項目能夠為我的國家帶來更多就業機會,為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53歲的馬來西亞印度裔員工姆魯說。

馬來西亞:打通東南亞陸海新通道

53歲的馬來西亞印度裔員工姆魯

賈智科開着吉普車帶着記者巡園,眼前出現的是一片一片廣袤的原野、美麗的草甸倒映着樹木的小河流……很快,一個包含物流、工業區、住宅和商務區的現代化園區就要在這裡拔地而起,中馬建設者們,在這裡筚路藍縷,開創新的天地。

馬來西亞:打通東南亞陸海新通道

從關丹到北部灣

1200海裡雙向奔赴

在馬中關丹國際物流園東南方向直線距離僅1.7公裡處就是關丹新深水港區。中國和馬來西亞把共建的産業園放在關丹,和關丹港密不可分。座落于馬來西亞東海岸,面向南中國海,1200海裡之外,就是中國廣西欽州港,船行時間大概3-4天。這是關丹港天然的區位優勢。

2013年10月,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簽署了關丹港部分股權收購協定。

馬來西亞:打通東南亞陸海新通道

潮新聞記者采訪關丹新深水港區這天,陽光燦爛,海面波光粼粼,10萬噸級的貨輪FJ IRIS号停在碼頭,正在卸煤。堆料場内,一輛輛滿載礦石的運輸車輛來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關丹港新深水港區裝置副經理蔡始興告訴記者,這裡原來水深隻有12.5米,隻能泊5萬噸級的船,經過改造後,現在水深達18米,能泊15萬噸級的船,吞吐能力從原來的2600萬噸提升到5200萬噸。

馬來西亞:打通東南亞陸海新通道

關丹港新深水港區裝置副經理蔡始興向潮新聞記者介紹關丹港情況

馬來西亞:打通東南亞陸海新通道

如今,關丹港已經成為馬中關丹産業園發展的重要支撐。未來,随着東海岸鐵路關丹站的開通,這裡将進一步形成以現代化港口為核心、綜合物流為紐帶、“港-鐵-園”協同發展的關聯模式,幫助園區産品輻射至中國、印度半島、遠東及環太平洋地區等國際市場。也可以通過馬東鐵路将貨物運往馬來西亞的西海岸,馬來西亞最重要的港口門戶巴生港直接出海,通過海運主航線運往歐洲或者北美地。關丹港——馬東鐵路——巴生港,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創造了馬六甲海峽之外的另一條黃金通道。

今年4月7日,“關丹港—北部灣港—中國川渝多式聯運航線”開通,5月8日,“關丹港—北部灣港—中國川渝多式聯運”首櫃436箱貓山王榴蓮,入庫南甯國際綜合物流園。北部灣控股(馬來西亞)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陸勇說:“馬來西亞西部有非常豐富的農産品資源,馬來西亞地處熱帶,生鮮、果蔬和中國有很強的互補性。我們打造雙向物流,努力把馬中關丹産業園和關丹港打造成通往東盟地區的重要節點。”

民心相通

從曆史深處共赴今日輝煌

彭亨最早出現在中國人的文字記載,是《唐書》,稱為婆鳳。彭亨自南宋即與福建省通商,也出現在《鄭和航海圖》上,1412年和1416年,鄭和兩次到達彭亨。“土田沃,氣候常溫,米粟饒足,煮海為鹽,釀椰漿為酒。上下親狎,無寇賊。”這樣一處富饒而平和的土地,今天因為一帶一路共建而更顯生機勃勃。

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帶一路”所追求的“五通”之一,也是最基礎、最堅實、最持久的互聯互通。

馬來西亞:打通東南亞陸海新通道

關丹晚霞

北部港控股(馬來西亞)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陸勇說,馬中關丹産業園區的土地使用權是99年,産業園引進的項目,比如鋼鐵産業屬于重資産項目,周期也比較長。而關丹港獲得了馬來西亞政府準許的60年特許經營權,一直到2075年,“從這個土地的年份和我們港口特許經營權來講,我們都是長期的投資或長期開發項目,是以要長期在這裡紮根。我們對于文化交流,民心相通這一塊就更加注重,也做了特别多的工作。”

馬來西亞:打通東南亞陸海新通道

北部港控股(馬來西亞)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陸勇

陸勇用“雪中送碳”和“錦上添花”兩個詞語來總結:公司所在的關丹在雨季極易出現水災,總會率先組織為當地百姓送上急需的物資;每逢穆斯林節日會組織各類聯誼活動,加深兩國員工對不同文化的了解;2018年6月,中馬兩國書畫家組織在關丹寫生,公司将部分作品贈予了當地政府;2019年7月,公司承辦的“兩國雙園 共同繁榮”音樂會讓國外音樂愛好者領略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廣西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

“中國員工與馬來西亞人民互親互愛、互幫互助的生動故事很多,我們要做好‘搭橋人’。”陸勇說。

馬來西亞:打通東南亞陸海新通道

中馬兩國書畫家在關丹寫生作品

2022年,中馬兩國貿易額首次超過2000億美元,中國已連續14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夥伴。

如今,雙方合作成果早已在各個領域顯現:中企承建的吉隆坡标志塔等項目拔地而起,重新整理着城市天際線;中國吉利和馬來西亞寶騰合作生産的汽車随處可見;馬來西亞的榴蓮、燕窩等産品則進入中國千家萬戶……

2024年,中馬将迎來建交50周年。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中馬兩國的合作成就了許多典範。“我們還可以在更多領域拓展合作,包括但不限于經貿、教育、文體和民間交流。要珍惜共同的曆史記憶,未來兩國關系仍然擁有巨大的潛力。”馬來西亞交通部長陸兆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中國和馬來西亞,從曆史的深處走到今日的輝煌,激蕩出攜手共進的時代強音。

“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