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點防護人群“過冬指南”請收好

作者:亮網
重點防護人群“過冬指南”請收好

■市民在哈爾濱湘江公園健身。(資料圖)

寒潮來襲,“一老一小”如何應對多病流行季?

12月19日12時,廣東啟動防凍Ⅳ級應急響應。20日,廣州陽光回歸,不過晝夜溫差加大,22日最低氣溫僅4℃,市民需繼續做好防寒保暖。寒潮來襲,氣溫驟降。兒童、孕婦、老年人等重點防護人群,特别是有慢性基礎疾病的人群該如何防寒?新快報記者分别采訪多位醫生了解到,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心梗風險會增加,孩子因免疫系統不成熟也可能受氣溫的影響而生病。醫生提醒,天氣寒冷尤其要注意适當保暖,室内外溫差不要過大,減少溫度變化對人體的刺激。

老年人

天冷時心腦血管患者晨練不宜過早

“溫度驟降是心腦血管的‘隐形殺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醫師黃兆琦向新快報記者介紹,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天氣嚴寒,室内外溫差大,人體血管容易收縮痙攣,導緻心血管供血不足,進一步誘發心肌梗死等意外疾病。其次,低溫下空氣通常較幹燥,水分流失引發血液黏稠度增高,增加心血管發病風險。

“特别是老年人和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病等基礎疾病的患友,更加容易誘發。”黃兆琦提醒,低溫來臨,如果數日有乏力、頭暈、胸部不适,活動時心悸、心絞痛或心絞痛發作頻繁、劇烈、持久的情況,要警惕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要及時增添衣服,預防身體溫差過大。”黃兆琦叮囑道,頭部吹了冷風後血管收縮,老年人更容易出現血壓高、頭痛的症狀,出門時最好戴上帽子防風。

除了做好防寒保暖,飲食清淡、适度鍛煉也同樣重要。同時,要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多曬太陽,盡量保持心情愉悅。對于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定期體檢,按時服藥。“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應該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并預防疾病的發生。按照醫生的建議按時服用藥物,不要随意更改藥物的劑量和使用頻率。若發生不适,立即就醫。”黃兆琦說。

冬季老年人能晨練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醫師魯明軍提醒,心腦血管患者天冷時不宜過早晨練,最好在上午10時以後再去鍛煉。

兒童群體

鼻炎、哮喘患兒病情易複發或加重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黃埔院區兒科副主任醫師謝麗春提醒,寶寶的免疫系統還處于發育不成熟的階段,很難抵禦病原體的攻擊。“天氣變冷時,咳嗽、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高發,有慢性氣管炎、鼻炎及哮喘的患兒往往病情容易複發或加重。”

謝麗春指出,低溫的刺激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影響胃酸分泌和血液循環,是以有些孩子受風寒就容易肚子痛、拉肚子。此外,低溫可能刺激皮膚,引起皮炎和濕疹等。極端氣溫下,兒童更容易遭受凍傷。謝麗春說:“對于有基礎疾病的兒童,更需要謹慎防護。”

謝麗春建議,寒冷天氣早晚減少出門,出門時可以戴口罩。注意添衣保暖,但并非穿得越多越好,如果手心發熱,後背有汗,說明孩子衣服穿的多了,需要及時減衣。

當空氣幹燥時,可以通過每天用鹽水噴霧劑或鼻用凝膠濕潤孩子的鼻子來預防流鼻血。謝麗春表示,家長應避免讓孩子接觸可能傳播感染的環境,應教導孩子咳嗽或打噴嚏時用袖子或肘部遮擋,而不是用手遮擋,盡量避免用手接觸眼睛和鼻子。

“注意防止孩子腹部受涼,盡可能避免反複冷熱環境的刺激,外出時盡量選擇在一天中較溫暖的時段,避開早晚氣溫較低時段;不宜長時間外出,注意休息,不要過度疲勞。”謝麗春說。

此外,對于有基礎疾病的兒童,她強調,除了按醫生的建議進行藥物治療,在寒冷季節,特别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氣品質。

嬰幼兒

穿衣蓋被不要過量以防出現脫水熱

“新生寶寶們所在的室内溫度宜控制在22℃~24℃,如果使用暖氣、電暖爐,空氣比較幹燥,可以使用加濕器,使室内濕度保持在55%~65%。”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生兒科劉小利提醒穿衣蓋被不要過量,以防孩子出現脫水熱,“判斷孩子是否穿夠衣服、蓋夠被子,把手放到其後背感受,如果出汗了就是穿太多了,這容易出現脫水熱,表現為出汗、精神不佳、手腳涼,甚至呼吸困難。”

冬春季節是呼吸道疾病高發期,連日來,在新生兒門診劉小利接收到呼吸道感染患兒增多,她建議室内每天通風兩到三次(每次20~30分鐘)。“通風時,可以将寶寶抱到另一房間,以防着涼。家裡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要注意與孩子隔離。”

除了常見呼吸道疾病,新生兒寶寶在冬天還容易出現消化、皮膚的問題,劉小利分享,“可以給寶寶穿連體服,防止寶寶肚子受涼,換紙尿褲、洗澡等操作動作要快。”

“有些家長怕寶寶着涼,不敢給寶寶洗澡的做法并不可取。”劉小利指出,寶寶皮膚嬌嫩,不洗澡很容易出現皮膚皺褶發紅糜爛、紅臀等。“洗澡時,适當升高室内溫度,水溫在37℃~43℃,5~10分鐘洗完,迅速徹底擦幹後穿衣。如果不能洗澡,可以用溫水擦身,臀部、頸下、腋窩、腹股溝這些部位要保持幹爽。”

嬰幼兒正在長身體,需要太陽促進鈣的吸收,需要适當的室外活動。“不能因為太冷就減少外出。如果風很大或者氣溫很低,就應選擇中午前後氣溫暖和的時候外出。”劉小利鼓勵,冬日裡适當帶孩子出去曬太陽。

【貼士】

冬季可适時溫補少吃鹽

“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氣溫下降,寒冷來襲。中醫界對應的養生金句:早卧晚起,祛寒就溫。天冷時,如何進補能防風、防寒且溫暖呢?

廣東省名中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李俊指出,天冷時,可适當食用富含蛋白質及脂肪、有較大熱量的食物,如牛肉、鴿子、海參等益腎壯陽、補氣生血;适當多吃溫補益腎之物,如羊肉、山藥、腰果、芡實、紫米粥、白果、核桃等;适當進食溫性食品,例如洋蔥、蕃薯、蘋果、香蕉、棗、牛奶、蛋類、核桃等。不宜食用生冷食物。此外,冬季應注意少吃鹽,高血壓人群尤其要注意。

廣東省名中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内科主任吳偉向新快報記者分享了兩款補氣溫陽和一款滋陰潤燥藥膳方。

●藥方一

黨參黃芪排骨湯

烹煮方法:取黨參30克、黃芪30克,豬排骨300克洗淨、斬塊,飛水備用,生姜2片,放入炖盅,煮沸後,改文火,炖煮約120分鐘,加鹽适量即可飲用。

●藥方二

當歸生姜羊肉湯

烹煮方法:取當歸10克、生姜3片;取羊肉500克剔除筋膜、洗淨後切塊、飛水。先用鐵鍋,以花生油、生姜片将羊肉放入爆炒,加蘸少量黃酒,然後以武火燒開後,轉文火,慢炖約90分鐘。加鹽适量,微量胡椒粉,喝湯食肉。

●藥方三

淮山枸杞子元肉炖乳鴿

烹煮方法:乳鴿斬件、飛水,以花生油姜片爆炒,蘸酒微量,入炖盅,放入淮山50克、枸杞子10克、元肉10克,生姜2片,武火煮開,調文火,炖60-90分鐘,加鹽适量調味,食用。

■采寫:新快報記者 高镛舒 許力夫

通訊員 白恬 劉苡婷 圖檔:新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