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坐班房竟然不是坐牢?那班房是怎麼回事,是用來幹什麼的呢?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坐牢和班房變成了一個概念,但其實兩者完全不是一

作者:江嶼闊

坐班房竟然不是坐牢?那班房是怎麼回事,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坐牢和班房變成了一個概念,但其實兩者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先從監獄的來源說起,監獄在一般人看來就是關押犯罪之人的地方,裡面全部都是罪犯。

監獄在上古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當時就已經有了各種制度來懲戒犯罪行為,最早的監獄雛形是由臯陶創立的,他也是那個掌握刑罰的人,後來經過不斷地發展使得監獄制度變得更加成熟。

監獄一開始也不叫監獄,經曆過多個叫法,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叫法,在夏朝的時候叫夏台,這是因為夏朝的最後一個君王夏桀把商湯囚禁在夏台,後來這裡就逐漸地成了監獄的代稱。

在商朝時候纣王又把姬昌囚禁在羑裡,是以把羑裡稱為監獄,這兩個朝代的命名是有相似的,也是最早時候的監獄原型,到了周朝和秦朝的時候就用了囹圄兩個字來概括。

還是很生動形象的,人被圍了起來,不能夠出去,在到了漢代的時候監獄又叫牢獄,這個時候已經很貼近後來的叫法了,到了宋代的時候變成了牢城,和漢朝的很是相似。

到了明代的時候監獄就稱為監,把犯人捉拿到監獄又叫收監,到了清代的時候監獄才正式地叫監獄,取以把監和獄兩者合二為一的意思,後來也一直被流傳了下去。

那麼監獄是什麼時候起開始和班房聯系到一起了?班房最初的時候又是指代什麼呢?

其實班房一開始的時候并不是監獄的代稱,最初的時候是衙門中衙役們值班的地方,古代的審判都是在公堂上面進行的,公堂上的案件又是比較多的。

這個時候為了友善看管證人,也為了提高公堂提審的效率,就會在公堂的附近開辟一個地方,将證人和疑似犯罪的人員派衙役們給看押起來,友善在提審的時候能盡快地找到人,提升效率。

因為這些人也不是已經闆上釘釘被判有罪行的罪犯,是以也不能把他們給放到牢裡面去,是以就想到了這麼個主意,而之是以把這地方叫作“班房”還要從古代統治者制定的制度開始說起。

古代一直以來就有“三省六部”的相關制度,目的就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也逐漸形成了完善的各層機構,到了明朝的時候在各項制度完善的基礎上就又誕生了“三班六房”的制度。

其中“三班”就負責着上公堂前的一系列程度,什麼驗證、提刑訴訟都是他們來做的,“六房”掌握着地方的各項事務,等于說老百姓的大部分事情都是他們的管轄範圍。

而當作班房的地方就是“三班”中從業人員值班的地方,他們負責看管着證人和即将要上公堂的人,以便在需要提審的時候能很快地找到人在哪。

漸漸地在普通百姓的眼睛裡這些班和房就成了一個上公堂必需的步驟,隻要一被這些人給帶走,多半就是要上公堂然後進監獄了,是以百姓們逐漸把“班房”也指作了監獄。

雖然班房也不是真正的監獄,但是裡面的門道可一點也不比監獄少,一進了班房就少不了要掉一層皮,要經曆所有辦公人員的不斷剝削。

在你被關進班房後命運就已經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了,是交給那些衙役們來決定了,而一些黑心的衙役還會趁機敲詐勒索進入班房的人,如果沒有他們滿意的話就一直不放人。

會惡意地增加進入班房人的羁押時長,讓人一直都不能自由活動,直到給了他們足夠的好處才能夠立即地放出去,那些富貴人家的還好,他們有足夠的錢财去賄賂衙役們。

也能夠得到一些特殊的照顧,條件能夠好一點,可要是貧苦人家的人進入班房那就是非常的殘酷,會受到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不但受不到特殊的照顧,還會被更加殘酷地剝削。

他們會一律都睡在大通鋪中,就連上廁所什麼的也都在一間屋裡解決,日常的生活都是需要拿錢去辦事的,一切以錢為主,隻認錢不認人,沒有錢的話就什麼也享受不到。

進入監獄的人一般是那些已經确認了罪行的人,反而一日三餐會有保證,而進入班房的是證人和還沒有被定罪的人員,對他們的界限就比較模糊了,沒有規定說要怎麼對待他們。

他們的命運自然就是交給衙役們來決定了,坐牢有個釋放的期限,可是進入班房的人卻沒有,等衙役們什麼時候開心就就釋放他們,不然的話就是遙遙無期的。

是以監獄是用來關押已經确認了犯罪的人員,而班房則是用來看押那些和案件有關的證人、相關人員、嫌犯的,這就是兩者的差別。

坐班房竟然不是坐牢?那班房是怎麼回事,是用來幹什麼的呢?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坐牢和班房變成了一個概念,但其實兩者完全不是一
坐班房竟然不是坐牢?那班房是怎麼回事,是用來幹什麼的呢?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坐牢和班房變成了一個概念,但其實兩者完全不是一
坐班房竟然不是坐牢?那班房是怎麼回事,是用來幹什麼的呢?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坐牢和班房變成了一個概念,但其實兩者完全不是一
坐班房竟然不是坐牢?那班房是怎麼回事,是用來幹什麼的呢?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坐牢和班房變成了一個概念,但其實兩者完全不是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