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樣是小麥制品,西方做出了烤面包,為何中國古代是蒸饅頭呢?

作者:吟古今的張清風
同樣是小麥制品,西方做出了烤面包,為何中國古代是蒸饅頭呢?

文|張清風

編輯|張清風

同樣是小麥制品,西方做出了烤面包,為何中國古代是蒸饅頭呢?

油條、包子、饅頭、馕餅,就是沒有面包。如今人們的飲食文化發生了重大改變,多少外國人都被中華美食吸引,在各地嘗試了中華美食之後養出了“中國胃”。

隻是同樣是能成為主食的麥制品,為什麼這些很有特色的中國主食在古代很受歡迎,卻并沒有甜美、可口的面包種類呢?

同樣是小麥制品,西方做出了烤面包,為何中國古代是蒸饅頭呢?

明明是有幾千年飲食文化的泱泱大國,有讓人數不清菜名的美食,有令人口水直流的菜系,連糕點都是令人垂涎三尺的精緻,面包卻隻是“舶來品”。

在一些研究文章中,都在說出了古人很喜愛饅頭、米飯這樣的主食,卻做不出這種占據極大市場的面包。難道真是古人不喜歡吃,是以才不做的嗎?

同樣是小麥制品,西方做出了烤面包,為何中國古代是蒸饅頭呢?

同樣是主食,為什麼面包這麼“秀”

面包作為能夠快速充饑的成品美食,在現代人的生活中,已經是不可或缺的一種食品。在小孩子的印象中,面包更是一種香甜的零食。

無論是味道、外形還是香味上,面包對人的吸引都遠大于中國人常吃的主食饅頭。而且随着更多美食家的研究,面包的新花樣也越來越多。

相比之下,饅頭這樣顔色單一、味道單一的無味主食,卻在中國占據了半壁江山,成為能與米飯分庭抗禮的存在,很令人捉摸不定。

而在曆史長河中,古代記錄的美食絕不在少數,中國各地的美食都是從古代流傳下來,各地區都有各地區的特征與偏好,都是古人們一代一代傳下來的。

同樣是小麥制品,西方做出了烤面包,為何中國古代是蒸饅頭呢?

即使經曆了動亂的年代,在人們缺衣少食的時候,仍舊能把這些食譜傳下來,并且劃分出正經的八大菜系,都是骨子裡對美食的追求。

可是在一些現代人看來,面包才是能夠與米飯媲美的存在。這種與饅頭同樣是面粉制成的美食,明明更加誘人、更加美味,才是人們喜歡的食物。

同樣是小麥制品,西方做出了烤面包,為何中國古代是蒸饅頭呢?

為什麼古代明明有各種令人口水直流的糕點,有各種寡淡無味的主食,卻唯獨沒有烤制出來的面包呢?是什麼絆住了面包在古代發展的腳步?

同樣是小麥制品,西方做出了烤面包,為何中國古代是蒸饅頭呢?
同樣是小麥制品,西方做出了烤面包,為何中國古代是蒸饅頭呢?

原料可以,技術差點功夫;廚具很多,就是缺少烤爐

小麥作為中國第二大主糧,卻是國外傳入中國的食物。在小麥傳入中國之前,水稻才是真正的糧食“霸主”,現在仍舊不可或缺,但早已被麥子分走了半數“粉絲”。

麥子在最開始的時候,也沒有那麼多制作方式。隻需要放在水中煮熟,就是古人充饑的食物,甚至在天災時,麥子的收獲就決定人們的生死。

同樣是小麥制品,西方做出了烤面包,為何中國古代是蒸饅頭呢?

後來麥子的制作方法慢慢變多,從蒸出來的饅頭、炸出來的油條、煮出來的面條,到有餡的包子、包肉的馄饨或烙出來的餅,簡直就是碳水人的追求。

并且制作美食的烹饪方法還很多,煎、炸、煮、烤、炖、拌、醉、鹵、扒、糟等多種方法,都是在廚具俱全的基礎上進行。

可是面包的制作,卻是從古埃及就已經存在,經過了幾千年的演進,在清末才傳入中國。這就有點匪夷所思,因為古人完全具備制作材料。

同樣是小麥制品,西方做出了烤面包,為何中國古代是蒸饅頭呢?

其實了解曆史之後也能了解,雖然中國美食已經在世界出名,完全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制作方法,但是要想制作面包,還是差一些内容。

就比如面粉的分類不同,制作出來的成品就不同。制作饅頭和包子使用的是普通面粉,制作面包要使用高筋面粉,在漸漸固定制作方法之後,很少能進行改變。

同樣是小麥制品,西方做出了烤面包,為何中國古代是蒸饅頭呢?

少數民族的馕和面包雖然都是烤制成品,但是原料的不同和混合比例的不一樣,都會做出不一樣的成品來。而且相比“烤”這種技術,蒸要更便捷和值得一些。

面包的“烤”需要專門的爐子,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在經曆了幾個朝代中,平民百姓依舊是多數人生存身份,很少能夠翻身變為富豪的。

同樣是小麥制品,西方做出了烤面包,為何中國古代是蒸饅頭呢?

他們做飯用的廚具,都是比較普通且一緻的。單獨做一家的食物,就是簡單的炒菜和粥,而在物資并不豐富的時候,炒菜的油都沒有,隻能吃煮菜。

烤食物用的爐子,就是相當難得的廚具。無論是在青銅時代還是在鐵器時代,這樣的炊具難做且昂貴,平常百姓并沒有足夠的錢财買廚具。

同樣是小麥制品,西方做出了烤面包,為何中國古代是蒸饅頭呢?

以至于在一定的時間裡,像烤鴨、烤肉這樣的吃食,僅是皇家專供。一些達官貴人偶爾也能吃到如此美食,但想要經常吃到也是一場空夢。

就連真正是烤出來的面粉主食石子馍,都是在大鍋中進行烤制,而并非可以烤出香軟面包的爐子。廚具的限制讓人難以發揮,一口鍋就能走天下也不是夢。

制作美味面包的油,也并不是中華美食中經典用油,像豬油、花生油等帶着渾厚氣息的炒菜油,并不适合制作甜美、輕柔的面包。

雖然黃油引入中國的時間,要早于面包,但是黃油這種從牛奶等各種奶類中提煉出的産物,昂貴的價格讓普通百姓可望而不可即,更别說拿來嘗試創作新的美食。

同樣是小麥制品,西方做出了烤面包,為何中國古代是蒸饅頭呢?

是以唐朝時就引入的黃油,并沒有在清朝末期傳來面包時,在使用過程中有創新使用。而面包也隻能是在國外引進之後,學了制作手法後有了進步。

同樣是小麥制品,西方做出了烤面包,為何中國古代是蒸饅頭呢?
同樣是小麥制品,西方做出了烤面包,為何中國古代是蒸饅頭呢?

知足生活,任何食物都來之不易

古人的生活在一些時代很精彩,在吃穿不愁的朝代,在安穩又富裕的生活中,創作出一道道令人驚豔的美食,并且一直流傳至今。

雖然有一些用料複雜、制作麻煩的美食,是尊貴的皇室專享的美味,在時間流逝中漸漸失傳,但是在網絡發達的現在,越來越多的能人奇士,能重制古代宮廷美食的精彩。

同樣是小麥制品,西方做出了烤面包,為何中國古代是蒸饅頭呢?

現如今能夠吃到的八大菜系美食,都是智慧古人為現代人留下的,能養成吃遍天下仍舊懷念中國美食的“中國胃”,也都得益于古人的智慧。

而且饅頭也并非從前那樣單一,逢年過節安排上的棗花饅頭就形式多樣,香甜美味。隻是在慌張與資源貧乏的年代裡,沒有辦法經常制作。

同樣是小麥制品,西方做出了烤面包,為何中國古代是蒸饅頭呢?

明明中國的糕點種類并不少,相比國外的這種隻是烤出來的面包,中國的糕點種類更是繁多,而且精緻并非面包可比。

為什麼現代人在吃過面包之後,反而對中國的饅頭和糕點不屑一顧呢?其實不然,中國的美食已經讓人們興奮多年,偶爾吃一下速食也是興趣。

人們不會經常吃面包,就像很少有人會把自己喝豆漿、吃油條的早餐習慣,變成喝咖啡和吃面包,隻是為了友善而随便将就一下。

同樣是小麥制品,西方做出了烤面包,為何中國古代是蒸饅頭呢?
同樣是小麥制品,西方做出了烤面包,為何中國古代是蒸饅頭呢?

原因已經明了,古代做不出面包确實是由各種原因造成,并不遺憾古人做不出面包,因為古人制作出來的無論是主食還是美食,都是世界中獨一份的精彩。

而且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連各地的人們都會因為地域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喜好。面對美食衆多的中國,面包隻是漸漸融入生活的一種。

同樣是小麥制品,西方做出了烤面包,為何中國古代是蒸饅頭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