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功德林最奇怪的戰犯:不敢惹杜聿明、王耀武,卻敢主動招惹宋希濂

作者:無人的江湖

一、比沈醉還幸運

功德林戰犯内,那些國軍的将軍們最怕什麼人?不是沈醉這類“沒事瞎打聽”的特務,甚至連管理所從業人員也敢硬剛,卻唯獨害怕功德林裡戰犯中,那些舞文弄墨的人。

據沈醉的《戰犯改造所見聞》載:能橫掃這些帶領過比千軍萬馬還多得多的将軍們,隻要他再牆報上,貼出一張質問某某号“同學”的小字報,這就會使許多人感到頭疼……

比如沈醉,剛進功德林時,徐遠舉就提醒“要注意此人”。最初沈醉還不懂,因為“此人”就是李帆群,跟沈醉年齡相仿。至于在國民黨那邊,沈醉能甩李帆群一條街。

功德林最奇怪的戰犯:不敢惹杜聿明、王耀武,卻敢主動招惹宋希濂

沈醉不但是戴笠的心腹大将,還曾受蔣介石的耳提面命,讓他負責去刺殺過李宗仁。

再看李帆群,僅一尋常文人書生。在1947年25歲時,作為中央政治學校新聞系高材生主動去新疆,任職于《新疆日報》,撰寫了50餘萬字的關于新疆的散文體遊記。

李帆群僅在快解放時,才擔任了幾天的“省黨部代理書記長”,這完全是不夠資格進功德林的——但問題是,他咋就進來了?

筆者說過多次,沈醉是包打聽,被他惦記上的都必要搞明白。隻不過李帆群破例入功德林這事,卻是在他特赦之後——也就是1960年之後才弄清楚,就四個字:運氣超好。

功德林最奇怪的戰犯:不敢惹杜聿明、王耀武,卻敢主動招惹宋希濂

原來“被俘的戰犯中,夠這一條件最多的軍長一級的将軍,行政官員和特務也能湊出一批(沈醉就是被湊數進來的),唯獨(國民)黨官太少……”

一提國民黨官沈醉就來氣,在書中跳着腳罵,概括起來就是:當初就是這些國民黨官們,天天嚎着打,必須打,不打就對不起“社稷蒼生”,反而是許多統兵将軍們不想打——這跟如今的大老美一樣啊。

開打後卻發現,扯犢子,打不過!然後就一個賽一個的能跑,于是造成了将軍們被俘的最多,國民黨官少得可憐,隻能“降格以求”。

就這樣李帆群這位,僅當了幾天的省黨部代理書記長,就被送進入功德林。這事搞得沈醉都直呼:跟先人埋葬的風水有關。潛台詞就是,竟然比我還幸運。

功德林最奇怪的戰犯:不敢惹杜聿明、王耀武,卻敢主動招惹宋希濂

二、給沈醉一個下馬威

接着說沈醉,徐遠舉雖提醒他了,但沈醉卻表示沒啥,當年我可是刀口舔血的好漢,豈懼一書生乎?果然很快,李帆群開始試探性接近沈醉了,用沈醉的話說就是,要給我這新人一個下馬威。

那麼沈醉是咋應對得?直接表示:我在重慶學毛澤東著作時,學會了十六個字,能應用得很好。

李帆群明顯有些慌了,旋即就鎮定下來表示不信:你就一個特務,還能讀書學習,竟然還是毛主席的著作?有種你就說說,是哪十六個字!

沈醉态度堅定地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說完,當着李帆群的面,右手一使勁,就是沙包大的拳頭,胳膊上比雞蛋還大的肌肉,還隆隆鼓了起來……

功德林最奇怪的戰犯:不敢惹杜聿明、王耀武,卻敢主動招惹宋希濂

不得不贊一聲沈醉,果然是揚長克短的高手——說不過你,寫不過你,罵不過你,但打得過你。那麼李帆群啥态度?沈醉沒說隻是表示:自此後我們兩人就君子之交淡如水了。即,李帆群不敢再招惹沈醉了。

畢竟,沈醉那沙包大的拳頭,對他這種文弱書生來言實在恐怖。但問題是,想讓李帆群這種文人安靜下來,在功德林内實在太難辦,畢竟寫文章是其習慣。是以功德林的牆報,就被這些文人攻占,将軍們隻能幹瞪眼。

再說李帆群,他被沈醉吓退後,就又開始尋思其他人——杜聿明?不敢惹,在功德林内威望太高了。

王耀武呢?更不敢惹,那是學習委員,曾有幾位跟王耀武同級的大佬,組團攻擊想取而代之。可管理所上司卻表态支援王耀武,是以王耀武更惹不得了。

功德林最奇怪的戰犯:不敢惹杜聿明、王耀武,卻敢主動招惹宋希濂

三、招惹宋希濂

李帆群就把目标鎖定在宋希濂身上,那麼為何李帆群如此奇怪,須知在功德林内,宋希濂是不亞于杜聿明的大佬啊?

在兩人特赦後,沈醉真曾問過他:為啥在功德林裡非要去招惹宋希濂?李帆群表示:當年宋希濂任新疆警備總司令時,每次去機場接送,我都排不上隊,隻能擠在記者群裡羨慕。

有一次宋希濂同我握了一次手,忽悠一下竟在報刊上最顯著的地方刊登出來了,讓我“引為最光榮”。沒想到在功德林裡,我跟他成了平等的“同學”關系,而且還有權批他,自然就不能放過這機會了。

功德林最奇怪的戰犯:不敢惹杜聿明、王耀武,卻敢主動招惹宋希濂

于是,李帆群就寫了一篇批宋希濂的文章,貼在了牆報上。至于内容,恐怕是他在新疆時,聽聞的宋希濂的一些小道消息——畢竟沈醉在書中,沒說明寫了啥内容。那麼結果如何?

用沈醉的話說就是:宋希濂是騾子脾氣,誰招惹了他,他一定要以牙還牙……于是宋希濂一怒之下,連寫三篇文章貼在牆報上,反問李帆群——你在新疆啥地位?能知道些啥?聽一些捕風捉影的事就瞎嚷嚷,現在我來告訴你,啥叫真實情況。

再妙筆生花的文筆,在真相面前也無顔色。李帆群懵了,不得不向宋希濂道歉:沒弄清情況就亂批評,是我錯了,一定改正之類,此事這才結束。

功德林最奇怪的戰犯:不敢惹杜聿明、王耀武,卻敢主動招惹宋希濂

不過李帆群這糗事,卻讓沈醉,還有那些受過氣寫不出的将軍們,都高興了起來,終于有人能治一下這些搖筆杆子的人了。哪料李帆群卻随後對沈醉表示:不能再惹這些功德林頂級大佬們了,應“黑夜摸柿子,要撿着軟的捏”。

潛台詞就是,排除掉如杜聿明、宋希濂、王陵基等這些頂級大佬,去惹那些能打不能寫的将軍。所謂:論打仗,我不行,論寫文章,你不行——如今沒仗可打了,就是我的天下了!

至此,筆者突然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覺,難怪沈醉這個大特務,在特赦後突然開始寫文章了,恐怕這就是最直接的動力吧……

功德林最奇怪的戰犯:不敢惹杜聿明、王耀武,卻敢主動招惹宋希濂

四、尾聲

最後必須說一下李帆群,他比沈醉遲出來三年。回到了老家安慶,後來還成為了陳延年、陳喬年事迹資料收集“四人小組”的成員之一。

沒錯,就是《覺醒年代》中的英烈:陳延年、陳喬年——皆為陳獨秀之子。

所謂,“一個照相機、一個錄音機、四顆赤誠的心,在陳延年、陳喬年曾工作戰鬥過的地方,“四人小組”邊看邊聽、邊記邊錄”。

這四位成員分别是:張君、萬峰岩、李帆群和陳延年、陳喬年的胞弟陳松年……

功德林最奇怪的戰犯:不敢惹杜聿明、王耀武,卻敢主動招惹宋希濂

後左一 李帆群 後二 陳松年 前左一 張君 前左二 萬峰岩

沈醉特赦後撰寫功德林回憶文章,李帆群特赦後搜集英烈事迹,不得不感慨:功德林,果然是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