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原則

作者:新華社客戶

作者:□丘水林

習近平總書記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作重要講話時強調,圍繞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這标志着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曆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為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不斷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隻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堅持和發揚自己的文化;隻有堅持走自己的路,才能凝聚起發展繁榮中華文明的強大力量。中華文明曆經數千年而綿延不絕,在長期演進過程中,形成了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質,這是我們差別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鑄就了中華民族博采衆長的文化自信。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就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曆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作精神上的獨立自主。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踐行者,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奮鬥曆程中,中國共産黨高度重視發掘、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曆經幾千年創造的偉大文明,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之路從此有了強大精神依托和文化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新時代文化建設工作作出系統謀劃和部署,推動大陸文化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

自信才能自強。有文化自信的民族,立得住、站得穩、行得遠。站在曆史新起點上,應牢牢掌握意識形态工作上司權,推動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人心,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的指導地位,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以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着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公德心建立、精神文化産品創作生産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繁榮發展。

◆秉持開放包容,提升文明交流互鑒,不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開放包容是文明發展的活力來源,也是文化強國的顯著标志。無論是對内提升先進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還是對外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都離不開融通中外、貫通古今。中華文化的這種開放胸懷具有深厚曆史底蘊,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不斷彰顯,為建設文化強國提供了豐厚底蘊、奠定了堅實根基。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就是要堅持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在文化交流互鑒中實作不同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不斷培育創造和繁榮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互相交流、互鑒、融合的偉大畫卷。中華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形成的開放體系。從曆史上的佛教東傳、“伊儒會通”,到近代以來的“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傳入中國,再到改革開放以來全方位對外開放,中華文化始終以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與其他文化交流交融,不僅造就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文明,而且為人類文明貢獻了中華文化寶藏。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關鍵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在融通中外、貫通古今中博采衆長、兼收并蓄,不斷續寫社會主義文化的新輝煌,極大豐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園。

各種文明隻有交流互鑒,才能充滿生命力;隻有開放包容,才能不斷鑄就文化新輝煌。站在曆史新起點上,應繼續堅持“兩個結合”,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社會主義文化。繼續保持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在交流借鑒中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深化人文交流互鑒,推動建構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豐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管道,努力架起人與人之間情感溝通的橋梁,共同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

◆堅持守正創新,處理好繼承和發展的關系,不斷為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态注入活力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一切國家和民族的崛起,都以文化創新和文明進步為先導和基礎。中國式現代化是赓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内生于中國式現代化程序中,是社會主義公德心建設的重要内容。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二者互相融通、彼此成就。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就是要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煥發榮光,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新的強大活力。

對曆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曆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态。中華文明在繼承創新中不斷發展,在應時處變中不斷升華,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百年奮鬥曆程中,中國共産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曆經千辛萬苦找到了中華民族邁向現代化的正确道路,中華文化也由此走上了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軌道。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曆史進步中實作文化進步,推動中華文脈綿延繁盛、中華文明曆久彌新,不斷為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态注入活力。

站在曆史新起點上,應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适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大力推動文化創新,不斷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内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作者機關:福建社會科學院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所)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原則

編輯:束孟卿

來源:新福建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