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貧寒,從藝路艱辛
1959年,一個可憐的嬰兒啼哭着降生在吉林省松原市一個荒僻農村的普通家庭,她就是後來喜劇界的一線女演員——高秀敏。
這個家庭并不富裕,共有8個孩子要奔波勞作養活,高秀敏因最小而得不到太多家人的關愛,童年時常挨餓受凍。
15歲那年,正值高秀敏苗條靈動的少女時期,她開始在村裡的民間演出團體中唱二人轉,尋找自己的舞台。18歲,她離開家鄉,來到縣城的一個宣傳隊,跟着大隊演員四處流動表演節目。
高秀敏從小就有當演員的夢想,即使早早結婚生女,也沒有放棄對夢想的追逐。
終于,19歲的她鼓起勇氣報考了縣藝術團,在層層篩選中脫穎而出,得以加入。在藝術團平台較大的舞台上,高秀敏的才華和努力很快得到青睐,後來居上成為副團長。
然而對于渴望在更大舞台上一展身手的她來說,縣級藝術團的規模和影響力畢竟有限。
邂逅知音,感情卻遭非議
1989年的一天,高秀敏手持菜籃去街上采買,遇到了一個面容清癯的男子在寒風中售賣蔬菜。這就是後來與她結下不解之緣的編劇何慶魁。
高秀敏發現何慶魁不僅文筆出衆,還十分有才華,便建議他給自己的縣級藝術團編劇。何慶魁欣然接受,很快就為高秀敏寫出了一部獨幕喜劇《誰嫁誰》。
這部作品大獲成功,兩人在創作中漸生情愫。1991年,他們正式确立戀人關系,開始了14年的同居生活。
然而禁忌的情感路上荊棘滿布,高秀敏為此離了婚,獨自承擔撫養女兒的重任;而何慶魁放不下家庭,最終沒有和妻子離婚,妻子隻能在痛苦中默默忍受。
這段關系遭到了社會各界的非議,高秀敏也備受壓力。她為了感情,不得不面對世俗的眼光;為了事業,又要奮力追逐夢想。
她的内心世界極為複雜——既有對何慶魁熾熱的情感,也有對女兒和事業的牽挂;她為感情離棄了婚姻,卻也是以積累了對“背叛”愧疚;她在成功背後隐藏的辛酸和委屈,無人可以傾訴。
出道央視,事業達巅峰
在何慶魁的鼎力輔助下,高秀敏決定放棄縣級藝術團的穩定工作,成為一名自由演員。1992年,她憑借何慶魁為她編寫的獨幕喜劇《包袱》,在全國獨幕喜劇大賽中一舉斬獲金獎,事業開始步入快車道。
兩年後的1994年春節,高秀敏如願以償第一次站上了央視春晚的舞台,她與知名演員魏積安合作表演了獨幕喜劇《密碼》,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1998年的春晚成為了高秀敏演藝生涯的裡程碑——她與趙本山、範偉這樣的頂級搞笑演員合作,共同演繹了受歡迎度極高的獨幕喜劇《拜年》,并獲得春晚二等獎的殊榮。
從此,高秀敏開始頻繁與趙本山合作,兩人合作表演的《賣車》《賣拐》《心病》等獨幕喜劇深受觀衆喜愛,在全國家喻戶曉。
高秀敏也在趙本山主演的熱播喜劇《劉老根》中出演丁香一角,她洪亮爽朗的笑聲更加深入人心。
事業如日中天的同時,高秀敏作為獨幕喜劇界的一線女演員,在觀衆心中也已與趙本山、宋丹丹并駕齊驅。
決裂趙本山,人生遺憾
2004年,高秀敏與趙本山在春晚獨幕喜劇《送水工》後的合作宣告終止。其實,兩人的關系早在2003年就已經出現裂痕。
那一年,高秀敏臨時接到好友邀請,離開春晚彩排應邀外出演出,導緻彩排效果很差,惹來趙本山的大發雷霆。此後,趙本山漸漸疏遠了高秀敏,兩人的合作次數也在減少。
沖突積累的導火索,則是一場演出的稿費。高秀敏替趙本山聯系了本地的演出,本想自掏腰包預付20萬元, 她絕不會收他們的錢。
誰知趙本山不僅毫不推辭,現場當着高秀敏的面收下了錢财,令她尴尬難堪。高秀敏當即怒斥趙本山太過鐵石心腸,趙本山卻強詞奪理。兩人為此大吵一場,誰也不讓誰。
從那時起,高秀敏與趙本山正式決裂反目,再無合作。而就在這一年,高秀敏自編自演了最後一部電視劇《聖水湖畔》,便于8月因突發心髒病猝然離世,年僅46歲。
臨終前她都沒有能與趙本山和解。多年好友,最後卻像陌路人一樣就此訣别。
其實不光是與趙本山的關系,高秀敏一生中許多重要關系都以遺憾告終。
然而高秀敏通過自己的努力,依然在娛樂圈裡赢得了一席之地。那些與趙本山、何慶魁合作的經典作品,成為她留給世人的寶貴精神财富,将世世代代延續下去。
人生如戲,她用46年的時間完成了傳奇的一場演出,帶給觀衆歡樂,也留下無盡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