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作者:法老不說教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文|法老

編輯|法老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飛魚紋是明代傳統寓意紋樣之一,以飛魚紋為補色的賜服稱為飛魚服。

所謂飛魚紋,是作蟒形而加魚鳍魚尾稍異,非真作飛魚形,是一種近似龍首、魚身、有翼的虛構形象。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其自出現發展至明代形成獨特的紋飾。

那麼,明代賜服飛魚紋是怎樣發展下來的?

是不是我們認知的那樣,隻有武藝高強的錦衣衛才配穿飛魚服呢?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一、飛魚紋溯源及其衍變

(一)飛魚紋文化探源

飛魚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但是當時大多都是文字描繪或在繪本有描畫出來,并沒有在服裝或者其他器具上進行使用。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山海經》載:“其狀如豚而赤文,服之不雷,可以禦兵”;《山海經·西山經》提到“泰器之山,觀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

是多文鳐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長行西海,遊于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鸾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飛魚又被稱為“文鳐魚”,最初的飛魚是長有翅膀的魚,是魚鳥結合的奇異物種(圖1)。

飛魚紋發展至明代中後期的形态也是經曆了曆史變遷。

從出現到與外來的魔竭紋融合至明代飛魚紋,其發展至明代中後期,呈龍首、蟒身有四爪,有魚鳍、魚尾(圖2)。

飛魚尾巴為魚尾,其形似龍圖案,與傳統龍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尾巴的差異。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二)飛魚紋的衍變

在《山海經》的描述中發現,飛魚就是長有翅膀的鯉魚,這正與魏晉時摩竭魚的造型相符。

顧恺之,他是東晉時期的繪畫巨匠,借助《洛神賦》的靈感,創作了一幅傳世之作——《洛神賦圖》(圖3a),他以生動的方式展現了"魔竭"的形象。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這畫中不乏珍奇異獸,洛神優雅地坐在船上,河水中則有中國傳統的瑞獸,如龍和麒麟。

而在畫面的左下方,藏匿着兩隻怪獸,它們頭部似獸身卻是魚狀,特别是那蜷曲的鼻子,讓人聯想到正是魔竭的身影(圖3b)。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獸首魚身的東方摩羯 圖3b 東方摩羯

摩竭紋在南北朝時期随佛教東傳進入中國,其在中國随着曆史的程序逐漸本土化(表1)。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古老的印度神話中,摩竭以其巨大身形引人注目,常呈現出獸首(或鳄魚、或大象)、長長的鼻子、寬大的嘴巴、鋒利的牙齒,以及魚身魚尾的形象,形态兇惡、威武、令人毛骨悚然。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鳄魚首摩羯形象石闆

從南北朝至隋唐時期,随着佛教的傳播,摩竭的圖案進入了中土。這位來自西方的怪獸形象在中國經曆了一場華麗蛻變。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其文化内涵由印度民間傳說中的可怕怪物,轉變為充滿中國元素、寓意吉祥、祈福的瑞獸。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遼代水器上的摩羯紋

隋唐時期,摩竭的紋飾逐漸融入了中國傳統的圖騰紋飾,與魚紋和龍紋等标志性圖案相融合。

由于中國人對“龍”和“魚”特殊的崇拜,摩竭不僅得到了魚的雙鳍,還賦予了龍的雙角,煥發出獨特的風采。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青玉魚龍 明代 湖南省博物館

摩竭在印度就被認為是河水之精、生命之本,是以它随佛教傳入中國後,自然而然的與中國的水中之神“魚”和“龍”相融合。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遼-摩羯紋金花銀盤

由于中國“魚文化”中“多子多福”“鯉魚躍龍門”等各種吉祥寓意以及民族對龍這一圖騰的精神崇拜。

使得這種龍首魚身造型的摩竭造型(圖4)在唐代備受推崇。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隋唐時漢化的摩竭造型還保留着印度魔竭長鼻上卷的特征,而到了遼金時代,摩竭紋的長鼻造型就逐漸變短,并慢慢消失(圖5)。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遼 白玉摩羯含珠飾 故宮博物院

南宋時期,摩竭紋的發展趨勢變得更加有趣。

中國文化的本土元素深深融入其中,摩竭的頭部變得更為别緻,不再有上翹的長鼻,而是呈現出大張的嘴巴、外露的獠牙,以及一條長長的舌頭,别具魅力。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鎏金摩羯紋銀盤

在這個時代,摩竭的形象經曆了一次華麗的演變,逐漸演變成了一種“魚龍合體,頭為龍尾為鯉魚”的中國式摩竭形象。

這一獨特的融合造型被形象地稱為“魚龍紋”,為摩竭注入了全新的生機。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在宋代,魚龍圖案被廣泛運用于瓷器擺件上。

其造型為:身體部位呈鯉魚狀(圖6),但在魚身的背部與腹部沒有繪出魚鳍,而是繪出了大張的雙翼。

頭部則有了龍頭部才有的支叉角,頭部的形态與同時期龍紋的頭部形态除鼻部有一絲不同外,其他地方幾乎沒有差别。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在另一方面,一些摩竭形象在魚龍的基礎上進行了富有創意的發展。

鯉魚形态被拉長,與頭部的比例逐漸趕超龍頭和龍身的關系,甚至神奇地生長出了類似龍的前肢。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白玉魚龍 台北故宮藏

這個時期的摩竭紋飾不僅越發神秘,而且形态逐漸貼近龍的身姿。

到了元明時期,能夠被歸類為傳統摩竭紋的紋飾已經不多見,卷曲的鼻子特征徹底消失,摩竭形象完全實作了中國化的蛻變。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元 白玉摩羯紋帶闆

在明代稱之為“飛魚紋”,飛魚紋樣在衣物上使用最多。明代飛魚紋得到廣泛的運用,在明代不同時期發生變化,具有不同的形态(表2)。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明代初期的飛魚紋以宣德海水飛魚紋大罐等為代表,飛魚首部具備明初龍首的特征,形象兇猛,雙翼伸展,呈動态變化(圖7)。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在嘉靖時期,過渡時期的飛魚紋龍頭龍身,但沒有四肢,隻有雙翅和胸鳍、腹鳍,尾部呈魚尾狀。

明後期嘉靖之後,飛魚紋改變以龍紋為造型基礎,開始用蟒紋進行主體造型設計(圖8),龍首,前肢為四爪,兩脅有翼。到清代就不再流行,逐漸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圖8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二、賜服飛魚紋元素解析

通過研究現存的飛魚服,發現明代賜服紋樣包括這樣過肩式的、補子式的等等。

賜服飛魚紋元素主要包括飛魚、海水江涯紋、四合如意祥雲。研究飛魚紋的色彩及元素組成,挖掘飛魚紋内蘊深厚的文化價值和隐喻。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一)飛魚紋

飛魚,傳說中的上古神獸,據《山海經》載:“其狀如豚而赤文,服之不雷,可以禦兵。”以飛魚紋為補的服飾是明代錦衣衛的經典服飾之一。

《林邑國記》說:“飛魚身圓,長丈餘,羽重沓,翼如胡蟬。”《中國文物大辭典》中記:“飛魚作蟒形而加魚鳍、魚尾,亦有兩角,惟較短。”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明代最典型的飛魚造型以蟒紋進行主體造型設計,龍首、雙翼、魚尾、雙足四爪。飛魚的雙翅、魚鳍、魚尾在形象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特征。

這些特征不僅是用來區分與它相似的龍、蟒、鬥牛等服飾紋樣,也是明代等級規制辨別的需要。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二)海水江涯紋

在明代飛魚紋中,海水江涯紋運用在紋飾的下方及邊緣部分。

在封建社會中,海水江涯紋中水紋的元素象征着江海湖泊;山涯紋,也為姜芽,意為山頭重疊,象征着江山,兩者組合意指“封建統治”。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海水江涯紋暗含着上層統治者美好寓意,隐喻“江山一統”“萬世開平”和“國土永固”之意。是以常出現在官員朝服的補服紋樣之中。

海水江崖紋作為明清官員服裝補子上的輔助裝飾圖案,無固定的形式,山石無固定形狀,分為“海水紋”和“江涯紋”。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海水紋以波浪型海浪為主,水紋的波浪比較靈活,雖有一定規律但仍能看見不同起伏的波浪感,且隻占裝飾畫面邊緣的很小部分,波浪海紋象征江海湖泊,其中聳立的山石為江涯紋。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山的形态呈連續的山巒狀,由三座或五座山峰連接配接而成,中間的峰最高,兩邊的峰高度依次遞減,在一個畫面中,通常有一座、三座或五座山巒。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海水江涯紋在色彩方面,除去素色補子中的金色,基本上多為本色展現。

海水江涯紋的整體在紋飾中所占比例不大,作為輔助性紋飾之一運用在飛魚紋中,以象征性的形式出現在飛魚造型的下方襯托飛魚造型的威武姿态。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三)四合如意雲紋

雲紋作為中國傳統紋飾,經曆了多個朝代的演變直至清代,不僅具有裝飾作用,更蘊含深厚寓意。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雲紋演變的過程中根據不同時代的工藝技術程度産生不同的形态。

從商周時期的雲雷紋到漢代的雲氣紋,再到唐宋時期的靈芝雲紋,有着極高的工藝水準和欣賞價值,展現了大陸古代人民為滿足自身審美需求所做的不斷努力。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在明代,雲紋是最為普遍最為流行的裝飾紋樣,常用的有四合如意雲,如意雲,卧雲,行雲,大小勾雲,骨朵雲等。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四合如意雲根據形态劃分,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四合如意雲上下伸出一朵帶狀雲,左右各伸出一朵小勾雲(圖9a),有單線構成,也有雙線構成。

第二種四合如意雲的上下左右四個方向各伸出一朵小勾雲,形态整齊,錯落有緻(圖9b)。

第三種是四合如意雲的上下各伸出帶狀雲,隻一側飾以小勾雲(圖9c),有的在左有的在右。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賜服象征着榮譽,而飛魚紋飾作為賜服的補色,其圖案紋飾也有着深厚的寓意。雲紋作為最為常見的傳統紋樣,在封建統治的社會中象征着人們高升和如意,備受人們喜愛。

飛魚紋飾中,四合如意雲紋作底紋裝飾,分布在紋飾的空白部分。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如意雲紋常與動物紋樣組合在一起運用在服裝或者器皿上,四合如意雲紋象征四面八方吉祥如意,寓意一生如意,吉祥安康。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與海水江涯紋組合的紋樣,象征天與地合二為一,同時寓意着統治者為天地共主的概念。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卷曲翻滾的如意雲紋在整齊規律排列的江牙海水紋中交錯,既增加了祥瑞仙氣,又加強了韻律感和形式美感。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四)飛魚

紋色彩構成明朝時期,統治者對服色的使用有嚴格的等級規定和禁令,服飾顔色根據等級不同有不同的規定。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洪武二年:庶人冠服,不許用黃”“洪武五年令,民間婦人禮服惟紫施,不用金繡,袍衫止紫、綠、桃紅及諸淺淡顔色,不許用大紅、鴉青、黃色,帶用藍絹布”。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明代紋樣色彩風格經曆了兩個階段:一個是“簡樸穩重”的早期風格,另一個是“繁複富麗”的中晚期風格。

在明中後期商業發展繁榮、百姓思想開放的社會背景下,“繁複富麗”的風格成為了明代中後期造物的特點和色彩取向。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在山東博物館收藏的明衍聖公香色麻飛魚袍中(圖10)前胸後背各一過肩飛魚,前胸為紅色飛魚,後背處為黃色飛魚。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前胸過肩飛魚紋整體色彩赤色為主體,藍色條貫穿蟒身統一用金色勾邊。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勾邊金線不僅起着調和和統一全局色彩的作用,還使整個織物色彩豐富,色調明快,增添了織物的富麗感。

在紋飾底部沿邊緣彩織海水江涯紋,呈藍白兩色,紋樣整體色調既層次分明又和諧統一。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三、飛魚紋文化意蘊

中國古代圖案藝術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産,它為我們藝術創造者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明代紋樣造型既注重外形之美,更注重圖案背後象征的寓意和其蘊含的意境,值得我們去深度發掘。

在明代,飛魚紋是賜服紋飾,是一種榮譽的象征,等級象征是飛魚紋的主要功能,當朝官員通過服裝紋飾而得到大家的認同,滿足精神上的地位與自信。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飛魚紋除滿足穿着者心理需求外,還向人們昭示皇權的威嚴。

《明史·職官志》載:“錦衣衛,掌侍衛、緝捕、刑獄之事,恒以勳戚都督領之,恩蔭寄祿無常員……服飛魚服,佩繡春刀,侍左右。”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賜服的存在彌補了官服無法達到的目的,既可以獎勵有功之臣,又不會增長官員的俸祿,增加國家财政負擔,還能展現當朝者的英明,達到激勵安撫的目的。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飛魚紋在發展演變的過程中由原本的魚紋不斷的趨龍、趨蟒化,發展至明代飛魚紋地位僅次于龍紋。

瑞獸蟒化、龍化現象的本質是渴望接近權力核心的野心,是對權力的向往。

“由魚化龍”這一變化,同時也展現的是古代士子踏實肯幹、不懈努力的優良品質,還展現了掙脫束縛、追求自由的美好願景。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結語

飛魚紋的演變經曆了數個朝代,最終形成的寓意紋樣融合了各地區的文化及外來文化不斷地創新發展。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其溯源研究對我們了解這段曆史,學習和繼承傳統文化以及研究中國古代圖案發展程序提供了大量價值的線索。

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生活水準提升,對審美有更高的追求,将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相結合。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了解和發揚五千年曆史文明的同時,使中國現代設計藝術引領時代潮流,成為國際化的藝術形式。

錦衣衛“門面”飛魚服明明沒有魚,印有龍紋和蟒紋,為何叫飛魚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