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方風來人行早”系列報道①|科技創新,新征途上他們同向同行

作者:紫牛新聞

視訊加載中...

江蘇,承載着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關懷和殷切期望。

“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7月5日至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希望江蘇在科技創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

在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上走在前、做示範,新征程的進軍号在江蘇大地奏響。

“我們創新的動力更加強勁”

深秋,蘇州華興源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片忙碌。研發工廠中的房間、光電實驗室,尖端儀器裝置旁,是一張張專注的面孔。

“國家要實作科技自立自強,你們生逢其時,正是大顯身手的時候,一定要把握曆史機遇。”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裡考察時勉勵他們的這句話,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韓傳雲激動不已。

與時間賽跑,用奮鬥發聲。先進技術研究院主要承擔平闆顯示、半導體、汽車電子等領域檢測裝置的研發工作,60多名科研人員平均年齡32歲,43歲的韓傳雲是他們中的“長者”。“7月份以後,我們對各項工作進行了複盤,創新的動力更加強勁了。”韓傳雲說。

在開放合作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韓傳雲帶領團隊成員先後通路了中微上海研究所、上海交大,評估科研項目,開展科技攻關;與半導體上下遊企業緊密合作,牽頭成立創新聯合體。

華興源創是國内為數不多的可以自主研發SoC晶片測試裝置的企業,在平闆測試領域,裝置已超越來自日韓的國際巨頭,在柔性OLED等新型顯示檢測技術方面更是獨占鳌頭,已全面實作國産化替代。“前沿科技也要适應市場需求,我們要與客戶更貼近。”韓傳雲告訴記者,現在華興源創的研發工程師與客戶的研發人員是互相依伴式地走在一起,即便是遠在美國的客戶,也能做到一天24小時随時對接。

“你們在這裡做的正是攀登高峰的工作,很有意義。”光電視覺部經理熊星說,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時的話語暖心又鼓勁,大家做科研,更加努力認真。他們正在進行的3D光機重建算法,團隊核心成員不到5人,這幾個月來,大家自覺自願地加班加點攻克技術難題,研發的速度明顯提升。“原本預計需要一年半時間,但如今不到十個月,我們就完成了95%。”熊星說。

信念就是勇氣,信心就是力量。熊星告訴記者,他們已建立了光電産業不良品資料模型,目前在做良品資料模型。良品資料模型,對光電視覺産業的精度和效率提升意義重大,但難度将遠大于不良品資料模型,工作量更是增加20到50倍。“難度很大,工程複雜,但我們信心很足。”熊星堅定地說。

“我們有信心做到全球最好”

夜深,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何亮和團隊成員,依舊在實驗室忙碌。

2022年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南京大學留學歸國青年學者回信,對他們寄予殷切期望。

何亮是120名青年學者之一。“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蘇州科創企業時,希望科技人員繼續攀登技術的高峰,對我們也是激勵。”何亮說。

國之所需,吾之所向。在光源方面為“中國芯”助力,是何亮和他帶領的團隊的目标。“極深紫外光源,是EUV光刻機的核心關鍵之一。”在南京大學為他們建設的實驗室裡,何亮團隊不斷縮短與世界先進水準的差距。

“‘996’隻是我們的起步價,我們正常一周工作六天,很多時候從上午九點到晚上十一點,都紮紮實實地呆在實驗室。今年九月一日到現在,我沒有休過一個周末。”說起每天的工作狀态,何亮也是一臉陽光。

何亮所在的團隊,有5位老師、50名博士和碩士研究所學生,磁性二維材料是他們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在這個領域,我們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已經很小了。趕上他們,我們信心很足。”何亮告訴記者,2023年下半年,他們在二維磁性材料的科研成績不斷提升,為實際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極深紫外光源研究,實驗室實作的波長與歐美的差距也大大縮短。

“生逢偉大時代是人生之幸,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以創新創造貢獻國家,是我們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鄭鵬教授,是南京大學海外學成歸國的120名青年學者代表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的執筆者之一,說起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他難掩内心的激動。

鄭鵬研究的領域,與人民健康緊密相關。他帶領的團隊,主要針對病毒,特别是病毒變異感染人體的分子機制和變化進行研究。他們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新冠病毒RBD結構域N501Y突變後果的科研團隊之一,成果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新冠變異株監控報告引用。

“科技創新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新冠病毒到猴痘病毒,再到支原體肺炎病原體,鄭鵬一直走在全球的前列。今年開始,鄭鵬加大了人工智能和蛋白質設計的研究,他将團隊分成兩組,一組做實驗,一組做計算機人工智能,兩組科研人員每周工作6天。“有時到淩晨一二點,還有人在工作。我沒有要求他們這樣做,但大家都在争分奪秒。”鄭鵬說。

“我們的研究已站在了國際的最前沿,我們有信心做到全球最好。”展望新的一年,鄭鵬豪情滿懷。

“更高的任務需要我們去奮鬥”

腳步,從未停歇。11月2日,被授予江蘇“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兼首席科學家劉韻潔,與年輕記者們坐在一起暢聊科技創新。80歲高齡的他,神采奕奕。

十年内,劉韻潔兩度向習近平總書記彙報最新科研成果。十年兩度囑托,是關愛,更是激勵。“我們把總書記當年布置的‘作業’交上了,新的網絡架構已在布局,9年前的夢想已成真!”劉韻潔對記者們說。

紫金山實驗室,年輕人很多。在年輕人眼中,這位八旬老人說話做事比他們還充滿激情,隻要不出差,劉韻潔幾乎每天都9點前趕到實驗室上班。

“更高的使命,更高的任務,需要我們加倍地去奮鬥、去努力才能完成好。”劉韻潔對記者們說。

2023年,劉韻潔總是步履匆匆。作為中國公用網際網路的創始者,他一直是勇闖未來網絡“無人區”的先行者。目前,大陸的5G基站在全球設定最多,但離“全覆寫”還有很遠的差距。“6G時代網絡将實作‘全域覆寫’,也可以說是空天地海無縫覆寫,就是把基站裝在衛星上,從衛星往下覆寫。”世界電信日,劉韻潔描繪着他們正在攻關的壯闊圖景。

8月24日,在第七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開幕式上,劉韻潔釋出了“全球首個跨廣域網網絡編碼分布式存儲系統”重大成果。“我們要把南京建成‘東數西算’的算力和網絡排程中心。”劉韻潔堅定地說。

“接續奮鬥攻關,提升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是劉韻潔的心願,也是江蘇科技工作者不變的執念。這執念,催生出了一個個科技榮光。

10月17日,中科南京智能技術研究院自主研發的“問天Ⅰ”類腦計算機重磅釋出,這是國内目前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較現有計算系統能效提升10倍以上,核心晶片自主可控,實作了超過5億神經元2500億突觸智能規模,突觸規模位居全球第二。五億神經元數量規模,大緻相當于貓和狗這樣中等動物的智能水準。

11月5日,在第六屆進博會在上海開幕。卡赫蘇州團隊研發的無線多功能清洗機全球首發,鑫科技光伏“黑科技”FBR顆粒矽精彩亮相,......各大展館,江蘇元素或“顯”或“隐”,江蘇的研發團隊和本土的跨國企業,正書寫着一篇篇科技創新的華美樂章。

科技進步的靈魂在創新。踔厲奮進新時代,科技創新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在這條征途上,江蘇人民将牢記囑托,勇攀“珠峰”,前行的步伐铿锵有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陳太雲 薛馬義 徐媛園

校對 陶善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