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調料界的“老幹爹”,國民品牌王守義十三香,如今為何不香了?王守義十三香和王幹媽辣椒醬,曾經是中國調料市場的雙子星,它們品

作者:曉瑜海棠

調料界的“老幹爹”,國民品牌王守義十三香,如今為何不香了?

王守義十三香和王幹媽辣椒醬,曾經是中國調料市場的雙子星,它們品質過硬,口碑載道,幾乎家家必備,堪稱調料界的“北喬峰”與“南慕容”。

在進入21世紀後,這對雙子星似乎漸行漸遠——王幹媽辣椒醬蒸蒸日上,王守義十三香則逐漸沒落。

王守義十三香的衰落主要在于企業家族内部沖突的激化。

那個時候60歲高齡的王守義開始創業,以一張百元大鈔申請到營業執照,開啟了白手起家之路。

創業初期他隻能親力親為生産調料,其他經營工作全部交給二兒子王銀良。

在王守義的堅持下,十三香始終堅守“貨真價實”、“薄利多銷”的經營宗旨,每盒利潤僅8分錢,卻因産品誠信而聲名鵲起,成為家喻戶曉的萬能調料。

90年代,王銀良主張注冊十三香商标,以確定品牌長遠發展,這樣做雖獲父親贊同,卻在商标設計上引發争執。

王銀良認為應當使用父親的頭像,有助品牌宣傳和防假冒。

保守的王守義反對,最終還是讓步,果然,消費者很快便記住了十三香紅色包裝上的王守義畫像。

憑借過硬品質和高知名度,十三香迅速稱霸調料界,上世紀90年代末銷售額已破億。

在品牌蓬勃發展之時,隐患卻悄然産生,2003年的時候,創始人王守義病逝之際向子孫立下遺願,要求繼承人不得上市、玩資本、多元化和炒房。

衆人紛紛答應,唯獨英國留學歸來的長孫王太白心懷異想,他早就立志在30歲前成為億萬富翁,對祖父的“薄利經營”理念頗有微詞。

果不其然,王太白将企業資金大舉投入英國房地産,卻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損失慘重。

歸國後又在國内房産市場重蹈覆轍,狂熱投資最終導緻虧損4億多元,差點拖垮十三香。

他并未是以醒悟,反而又将十三香跨界經營火鍋店,這番舉動雖然初時引來不少品牌效應客流,但銷售情況終究難以為繼,無疾而終。

自己膽大妄為的冒進幾乎葬送了十三香,與他旗鼓相當的,還有作為二代上司者的王銀良過于保守的經營政策。

王銀良嚴格遵守父親的遺願,他幾乎将工作重心全部放在了反假冒上,忙于以十三香之名注冊各種類似商标,同時疏于品牌宣傳和創新。

消費者逐漸察覺十三香的香料保存期限有限,不能長久儲存,産品風格老舊,難以滿足現代口味,市場上又湧現出各種高成本效益的替代品。

在内憂外患的雙重壓力下,王守義十三香銷量急轉直下,在調料行業失去了昔日翹楚的地位。

王守義十三香的興衰,昭示着企業發展不能偏激,年輕一輩的沖動與保守會同樣害死一個品牌,而中庸之道,才是長久經營的良方。

新君主王太白不懂風險,沒有聆聽祖訓,執意突破紅線試圖迅速實作野心。

老當權者王銀良則過于穩重,沒有與時俱進,錯失轉型關鍵期。

一家品牌需要智慧與勇氣并重的掌舵人,既不因保守而羸弱,也不因冒進而失控。

唯有平衡大膽與穩健,企業才可能百年不衰。

調料界的“老幹爹”,國民品牌王守義十三香,如今為何不香了?王守義十三香和王幹媽辣椒醬,曾經是中國調料市場的雙子星,它們品
調料界的“老幹爹”,國民品牌王守義十三香,如今為何不香了?王守義十三香和王幹媽辣椒醬,曾經是中國調料市場的雙子星,它們品
調料界的“老幹爹”,國民品牌王守義十三香,如今為何不香了?王守義十三香和王幹媽辣椒醬,曾經是中國調料市場的雙子星,它們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