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鳥類骨骼标本制作與鑒定指南

作者:考古研史
鳥類骨骼标本制作與鑒定指南

有一年夏天,我在阿拉斯加霍默附近的考古打撈處做志願者時,開始了與鳥類骨骼有關的工作。從垃圾堆中挖出了數百塊鳥類骨頭。我花了一個冬天的時間來努力鑒定這些骨頭的代表性樣本。一開始我甚至不知道這些骨頭是鳥類還是哺乳動物的。之後,對這些鳥骨進行分類是比較困難的工作,弄清楚骨頭是從哪裡來的,又叫什麼名字。接下來的挑戰是将骨頭左右分開,并計算出鳥的最小個體數。最後,我必須試着按物種來識别它們。下一部分的資訊将使我作為一個鳥骨初學者完成這個項目變得容易得多。

鳥類骨骼标本制作與鑒定指南

在研究了多年海洋哺乳動物的骨骼之後,我發現鳥類骨骼的神奇和迷人之處真是一件樂事。這些骨骼經常是如此模糊和不精确,以至于需要進行DNA分析才能确定其中的一些。它們是如此得小巧精緻,卻又如此精确而完美。這些骨骼擁有足夠輕的重量來飛行,看起來像是高強度的最新高科技工程原理——拱門和支柱,穹頂和柱子,支撐結構和蜂巢結構,圓形切口和加強部分,以及在受力點有雙對接壁厚度的空心管。很難想出一種工程實踐沒有被鳥類世界所采納,其中許多特征在鳥類骨骼系統中顯而易見。根據其生活方式的确切結構要求,每個物種的每個骨骼的藍圖都略有不同。但是,該物種的每個個體又都遵循該藍圖,其準确性将使現代機械師羨慕不已。

這個指南應該能讓人們從小型哺乳動物的骨頭中分辨出鳥類的骨頭。它還可以作為确定骨骼的解剖學部位名稱(即桡骨、尺骨、胫跗關節等)和确定骨骼屬于身體的哪一邊(即桡骨左右、胫跗關節左右等)的指南。這是鳥類骨骼學的另一個方面,盡管它對确定骨頭來自哪種鳥類沒有太大的幫助,但是我會繼續努力的。

鳥類骨骼标本制作與鑒定指南
鳥類骨骼标本制作與鑒定指南
鳥類骨骼标本制作與鑒定指南

頭骨的前部——喙和牙齒,很容易區分鳥類或哺乳動物。對于隻保留頭骨後部的标本,确定它是來自鳥類還是小型哺乳動物的頭骨有點棘手。

鳥類骨骼标本制作與鑒定指南

科 普

鷹頭骨:長130毫米、20克、少于1盎司

狐狸頭骨:長130毫米、60克、2盎司

海狸頭骨:長130毫米、310克、7.5盎司

鸬鹚的頭骨後面有一塊骨頭,多餘的颚肌可以固定在上面,增加颚部的力量。

鳥類骨骼标本制作與鑒定指南
鳥類骨骼标本制作與鑒定指南

科 普

鹦鹉和其他鳥類一樣,可以通過頭骨上的一個鉸合部移動它們的上颌,這個鉸合部就是一塊骨頭,但薄到足以彎曲。

貓頭鷹的耳孔通常不對稱,一個比另一個高,這有助于它們辨明微小噪聲的來源。

本文由 王琳玮 王蕾 摘編自 〔美〕李·波斯特(Lee Post)著 王春雪 于昕 劉海琳 譯 《鳥類骨骼标本制作與鑒定指南》。内容有删節、調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