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持續推動綠色高品質發展 深交所4條ESG指數将集中釋出

作者:海峽網絡

深交所全資子公司深圳證券資訊有限公司(簡稱“深證資訊”)日前公告稱,将于12月22日釋出深證國企ESG指數、深證民企ESG指數、深證ESG成長指數、深證ESG價值指數等4條指數,多元度反映深市ESG(環境、社會、治理)表現領先上市公司的股價變化,進一步完善深市ESG指數體系。業内人士指出,這是深交所加大力度支援國企改革和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提升資本市場服務高品質發展質效的務實舉措。

國内民企ESG指數“首現”

積極助力各行業推進綠色高品質發展,更好與全市場投資者分享綠色發展成果,促進可持續投資生态的完善,4條新指數的出爐“恰逢其時”。

民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生力軍”,是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此次釋出的新指數中,即将面市的深證民企ESG指數(代碼970056)備受關注。據介紹,深證民企ESG指數是國内首隻關注民營上市公司ESG績效表現的指數,選取ESG評分排名靠前的50隻股票組成樣本股。樣本彙聚綠色屬性高、責任意識強、經營品質優的民營公司,如新能源電池龍頭甯德時代、員工權益保障模範順豐控股、内控治理标兵彙川技術等。作為民營企業的“主陣地”,深交所近年來培育了甯德時代、比亞迪、邁瑞醫療等一批新經濟标杆企業,目前A股總市值最大的10家民企中,有6家在深交所上市。

目前,深交所已成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新高地”。近三年深市國企營業收入、淨利潤複合增長率分别為11.6%、9.4%,改革發展成效顯著。即将釋出的深證國企ESG指數(代碼970055)也彙聚了多家在ESG領域表率作用突出的A股行業龍頭企業,如全球領先半導體顯示供應商京東方A、國内汽車及裝備制造頭部企業濰柴動力、首批入選工信部綠色設計示範企業名單的酒企五糧液等。

服務多元化投資需求

據介紹,即将同步釋出的深證ESG成長指數和深證ESG價值指數将A股市場兩類主流風格因子與ESG理念高度融合,既是對國證ESG評價成果的創新應用,也是對本土ESG投資發展趨勢的前瞻布局,旨在更好服務多元化的ESG投資需求。

具體來看,深證ESG成長指數(代碼970060)反映的是深市ESG表現良好且成長能力突出的上市公司的股價變化情況,深證ESG價值指數(代碼970061)則反映深市ESG表現良好且具有較高估值回複潛力的上市公司的股價變化情況。

資料顯示,深證ESG成長指數樣本公司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4.7%、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近3倍,成長風格明顯。截至11月底,深證ESG價值指數市盈率約16.7倍,樣本公司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37.2%。

據悉,本次釋出的4條ESG指數是國證ESG評價研究成果的進一步應用拓展,旨在豐富深市ESG指數供給,服務日漸多樣化的ESG投資需求。

積極助力ESG生态體系建設

在新發展格局下,ESG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架構,是資本市場服務“雙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上市公司實作高品質發展的必然選擇。近年來,以打造“可持續交易所标杆”為發展目标,深交所始終注重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指數創新和應用推廣,于2022年7月指導深證資訊研究釋出國證ESG評價方法,先後推出基于深市核心指數的ESG基準、ESG領先、ESG增強等系列指數,積極推動本土ESG投資生态發展,努力打造中國ESG最佳實踐。

中信證券投研團隊表示,高品質發展引領下,ESG已成為企業發展的新趨勢。回顧2023年,A股上市公司資訊披露比例達34%,企業數量同比增加23%。展望未來,一方面預計國内ESG資訊披露标準工作将有突破性進展,有望在2025年落地。另一方面,随着大型公司對供應商設定ESG審查,ESG已經成為企業開拓客戶的新競争力展現,ESG表現也将極大影響企業聲譽。同時,ESG理念也或将融入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工作中,成為金融工作重點規劃。為契合不同資金方對ESG投資的訴求,也需進一步拓展ESG投研範疇,加深ESG投研體系建設,保證投資與社會雙重效益。

“從宏觀角度看,ESG能夠改善實體經濟品質。借助資本的力量,改善實體經濟的效率和品質,倒逼傳統産業轉型更新,促進新興産業壯大發展,同時改善生産經營與生态環境的關系,實作經濟效益與生态效益的統一,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川财證券表示,ESG理念能有效抑制上市企業潛在風險積累,随着ESG概念和架構的快速發展,企業ESG實踐和責任履行逐漸深入,相關資訊披露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了更為充分的互動途徑,在提高資訊透明度等方面也将起到監督治理作用。

國信證券介紹,ESG生态體系建設已成為推動大陸低碳轉型發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推動建構與“雙碳”目标相契合的ESG政策和标準體系是目前ESG生态體系建設的主要方向。現階段,ESG生态體系建設聚焦能源轉型與環境治理,旨在推動企業通過采用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等措施,改善環境績效,同時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競争力。(記者韋夏怡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