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若提出金庸《神雕俠侶》中的十個漏洞,會不會與武俠讀者引起共鳴

說在前面

找《神雕俠侶》漏洞不是貶低金庸

——

武俠小說是虛構文學,本就是在編故事,既然是編的就一定會有漏洞,但金庸的《神雕俠侶》中的漏洞卻很有意思,但必須聲明,找金庸作品中的問題并不是在貶低金庸,隻是換種方式來重溫金庸武俠經典,并與諸位俠友互動一下。

是以諸位俠友切不要以為小編在雞蛋裡挑骨頭,吃飽了撐的,小編此舉隻是為諸位俠友提供另一種閱讀經典的思路,是以會存在一定的漏洞,但不要生氣,更不要認真,因為認真您就輸了。

若提出金庸《神雕俠侶》中的十個漏洞,會不會與武俠讀者引起共鳴

重點來了

金庸《神雕俠侶》中有哪些漏洞

——

1、裘千尺在絕情谷底天天吃棗,她怎麼喝水,怎麼處理個人衛生?

有時候武俠真的是想到哪就寫到哪兒,根本不必考慮那些常人的習慣,是以裘千尺在絕情谷底雙腿殘疾,全靠以口發射棗核來擷取食物,但是她怎麼喝水呢?這一點金庸沒寫,讀者也就沒有深究,其實隻要一深究就會覺得這一點太不合理。

2、郭靖和衆英雄共守襄陽,但号稱正義俠者洪七公怎麼沒有來?

洪七公是金庸筆下最為正義的俠者,雖身在丐幫卻能為大宋的江山貢獻力量,可是問題就出在這,郭靖守襄陽那麼長時間,最後連黃藥師和柯鎮惡都來助拳,但洪七公在與歐陽鋒對戰之前卻一直未幫郭靖,難道是他退了休就真的什麼也不管了嗎?

3、達爾巴中了楊過的“移魂大法”後就一直叫楊過大師兄。

這一段特别有意思,在襄陽的比武現場,因為楊過對達爾巴施展了“移魂大法”,之後達爾巴 就一直叫楊過大師兄,難道“移魂大法”沒有保存期限,可以一直延續功能嗎?這一點實在讓人想不通。

若提出金庸《神雕俠侶》中的十個漏洞,會不會與武俠讀者引起共鳴

4、一燈大師,周伯通,瑛姑最後在華山相見,他們三個人不尴尬嗎?

這一條實際來看,真的不能算是什麼問題,隻是讓人覺得有些尴尬,即便一燈大師佛法高深,但遇到周伯通和瑛姑,怎麼可能沒有一絲尴尬呢?這一點金庸沒有寫出來,但讀者卻真有能感到不舒服。

5、郭靖帶楊過到全真教學藝,中間那麼多老道怎會沒有一人認出郭靖?

别忘了,郭靖曾在重陽宮對戰過裘千仞、歐陽鋒,是以認識郭靖的人應該不少,但問題出在幾年不見,郭靖再去重陽宮時卻被誤以為是蒙古的惡人,全重陽宮裡的道士竟然無一人認出郭靖,難道幾年不見,重陽宮的招生這麼成功嗎?

若提出金庸《神雕俠侶》中的十個漏洞,會不會與武俠讀者引起共鳴

6、在重陽宮山下有個石碑,碑文是丘處機寫小龍女美貌的詩詞,這牛鼻子心裡想的是啥?

一個全真教的老道,卻寫出贊美小龍女美貌的詩詞,這一個設定直接是在諷刺全真教的老道凡心不死嗎?這丘處機是出于什麼心态才能寫出這樣的詞來?會不會是金庸在暗諷全真教“上梁不正下梁歪”,才會出現尹志平這樣的強奸犯?

7、楊過在書中行為不端,先後招惹了多位女性,實在是太過了。

楊過在《神雕俠侶》中一直是桃花不斷,像陸無雙,程英,完顔萍、公孫綠萼、郭芙、郭襄,還有就是師伯李莫愁以及同門師妹洪淩波,這些女性都與楊過有點小瓜葛,是以楊過這貨簡直是桃花精附體,金庸這樣塑造楊過是不是有些過火了。

8、蒙古大軍十幾萬攻打襄陽,就憑那麼幾個武林高手守城,還能再假不?

當然這個漏洞有的俠友會說,郭靖這批武林高手隻是守城大軍的一部分而已,但你看看《神雕俠侶》,根本沒怎麼提守襄陽的正規軍,大部分還是那幾個武林高手守城,這個漏洞太大。試想戰場之上,什麼武林高手面對十幾萬人都白瞎。

若提出金庸《神雕俠侶》中的十個漏洞,會不會與武俠讀者引起共鳴

9、守襄陽那麼重要,黃蓉還能時不時的來到江湖上,是她有年假嗎?

黃蓉和郭靖守襄陽,她可是一個智囊和軍師,但她卻能時不時的來江湖上走走,這一點真的合适嗎?亦或是黃蓉守城還有年假不成?别忘了,今年的除夕都不放假啊。

10、小龍女在谷底十六年,她有換洗的衣服嗎?她光靠吃魚和蜂蜜,而且沒有陽光,她是怎麼活的?

這個漏洞還是和生活有關,當然武俠不是生活,是以這些常識性的東西雖是漏洞,但讀者和作者好像都不在意。就像楊過斷了一臂,他是怎麼剪指甲和系褲腰帶一樣,是以像這樣的漏洞可以找出百十個不成問題,隻是讀者都被金庸的故事給吸引住了,根本不會在意這些與故事無關的細節。

若提出金庸《神雕俠侶》中的十個漏洞,會不會與武俠讀者引起共鳴

寫在最後

找《神雕俠侶》的漏洞很有趣

——

不知何時迷上的武俠小說,也不知何時喜歡找小說中的漏洞,當然裡面有真漏洞,但更多的是以找漏洞的方式再重溫經典作品,文學作品有趣,但也有邏輯性,隻是畢竟不是現實生活,是以上述的十個漏洞,或許根本不值一提,但隻要過程有趣,不是更會讓人更開心嗎?

是以,所謂的找漏洞,隻不過是用開心的方式讀書而已,同時也能和諸位俠友互動一下,這就夠了。

若提出金庸《神雕俠侶》中的十個漏洞,會不會與武俠讀者引起共鳴

金古武俠

聊聊武俠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