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作者:娛簽兒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文 |娛簽兒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宋代皇帝與君臣在殿上的間距,可以說是兩者在政治上和情感當中的一種重要表達方式。

這種行為恰好反映了宋代君臣關系比較密切,殿上間距達到類似“朋友之間”的個人距離,意味着皇帝給予臣僚更多的信任和依賴。

那麼,皇帝面對君臣之間的距離,又說明着什麼樣的政治性意義呢?其中大臣又有哪些行為表現呢?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唾液飛濺帝王

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宋代朝廷鼓勵各級官員直言極谏,以糾正皇帝和朝政的錯誤,且不以言論治罪。

這也成為一項基本國策:“太祖曾經在太廟中設定過一份約定,承諾不會殺害大臣和言官,而且違反此約定會帶來不吉祥的後果。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這項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曆史上從未出現過類似的例子,即使是像盧多遜和丁謂這樣罪大惡極的人,他們隻被流放了,并最終被允許回到家鄉。

這保障大臣和言官的生命安全非常重要,即使他們犯了錯誤或犯了罪,也應該得到寬大處理,這樣做可以維護朝廷的穩定和權威。”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是以,他們在朝堂之上,面對皇帝常常直言極谏,慷慨激昂,乃至于唾沫星噴濺到皇帝臉面上。

年慶曆四年(1044)六月盛夏,開封的開寶寺塔被雷擊焚毀,朝廷意欲重建,谏官餘靖在朝堂上竭力反對。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宋仁宗下朝回宮中委屈地說:“被一汗臭漢薫殺,噴唾在吾面上”,皇帝如此寬宏大量,令史家感歎:“上優容谏臣如此。”

“素不修飾”讓宋仁宗感到汗臭撲鼻,還伴随着唾液飛沫撲面而來,宋仁宗默默地忍受了。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宋仁宗皇祐年間,貴妃張氏(死後被追認為溫成皇後)的伯父張堯佐被皇帝委任為宣徽使,遭到群臣的反對。

宋仁宗一天上朝之前,溫成護送他到殿門口,輕拍他的背說:“陛下今天不要忘記宣徽使。”

宋仁宗回答道:“好的,好的。”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當他下旨後,包拯請對,并堅定地陳述了自己的觀點,多次闡述了自己的反對意見,聲音激動,甚至向皇帝的臉上噴了口唾沫。

最後,皇帝終于對他的請求不再理睬,溫成派小黃門前去偵查,得知包拯言辭直率,主動前來謝罪。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宋仁宗推開袖子擦了擦臉,不滿地說:“禦史中丞竟然朝前吐口水,你還不知道包拯是誰嗎?”

禦史中丞包拯,強烈反對皇親國戚靠裙帶關系擔任朝廷高官,當時曾連續六次上章彈劾張堯佐。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與皇帝面對面争辯時,情緒激動,跨步上前逼近皇帝,又噴了宋仁宗一臉唾沫,迫使他最終收回成命。

一般而言,人們正常說話時唾沫能飛30—40厘米,情緒高昂時噴射長度最遠一米左右。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這就意味着,君臣體位間距在一米左右,其中包拯“向前說話,直唾我面”,與皇帝的距離更近些,當在一米以内,這裡反映的場景,是大臣勸谏皇帝時的聲色俱厲。

當臣僚的唾液能噴濺皇帝的臉上,足以說明臣僚的情緒激動和憤慨激昂,那麼除了唾液的噴濺,還有什麼近距離的間距行為呢?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官臣拉扯帝衣

體觸是一種重要的非言語交際方式,與唾濺帝面相比,宋代臣僚與皇帝争論時拉扯帝衣以阻止皇帝拂袖而去的情況,距離更近,執行個體也更多。

這種事件的前提,是君臣之間發生争執、相持不下時,皇帝一怒之下起立,轉身回宮,以示不滿和結束談話,而大臣為了說服皇帝,急忙拉着皇帝的衣襟不讓走。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在宋太宗的時代,員外郎寇準因為在奏事時與上級的旨意意見不合,導緻太宗不滿,拂袖起身準備進入禁中。

但寇準伸手拉住太宗的衣袖,讓他重新坐下,并解決了問題,然後才離開,因為這個舉動,太宗對寇準表示贊賞。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曆史上最典型的引裾事例,是陳禾在朝堂上彈劾了當時權臣童貫等奸臣的罪行,宋徽宗是以怒不可遏,拂袖而起,露出了衣裾。

此時陳禾迅速拉住徽宗的衣角,請求能聽完他的陳述,避免了皇帝沖動的行為,徽宗咳嗽着說:“這位正言差點兒把我的衣服弄爛了。”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陳禾回答說:“陛下您不惜弄壞衣袍,您的臣子怎麼會在意自己的生命呢?這些奸臣今天享受了權利和财富,而陛下将來可能會面臨危險和災難。”

陳禾的話越來越尖銳,宣洩出了自己的不滿,徽宗氣色也是以變得不好看,他的内侍建議他換一件衣服。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但他回絕道:“留着這件既是表彰忠誠臣子的象征,也是表明皇帝的正義之舉的象征。”

可見雙方力量之大,宋徽宗之開明和氣,并不以為衣裾落地為顔面落地,反而以為這是值得贊賞的忠直表現。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可以看出,幾步之遙的距離也伴随着臣僚的身家性命,不過在進一步來說,臣僚如果接近禦榻,那麼會有什麼樣的下場呢?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接近禦榻

殿上皇帝的座位是禦榻,禦榻一般為坐卧具,既然能卧就是比較寬,但實際上隻坐不卧,除了坐以外還可以放置檔案等物品。

宋太宗生前曾數次私下交代宰相呂端“與太子問起居”,後來太子即位後,跟随将他帶到福甯庭,先上禦榻,解開衣物檢視,然後向太子行禮,太子登上禦榻後,便即位為皇帝。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另一份記載提到:“真宗即位後,下旨垂簾與群臣見面,呂端平立在殿下不拜,請求卷起簾幕,升上殿台審視,然後降下台階,帶領群臣齊聲拜呼萬歲。”

呂端平擔心後宮會有另立皇帝的陰謀,登基前親自走到身邊驗證身份。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宋仁宗曾對翰林學士張方平說:

“朕在國家中的缺失,以及國家的奸邪之人,朝廷中谄媚之輩,都可以直言相告。”

然後讓他靠近:“特意将您引到近前,密密探詢,還有要緊的話要說。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張方平歎道:“對于暴君出于私心逼迫别人陷入困境,然後還将他們強行剝奪一切,我無法支援這種行為。”不過最後也沒有說出什麼。

還有一個例子是在元符末年,剛剛登基的宋徽宗召見宰執們,根據當事人曾布的記載:“皇帝就座之後,宣布了安危萬福的奏章,然後升上殿台。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皇帝私下裡跟章惇密語,輕聲細語,其他人都聽不到。他說:“我們都沒有聽到聖意。”于是章惇建議皇太後來做出處理決定。

皇帝小聲秘密地吩咐章惇,在場的曾布等其他人未能聽見,章惇當是附耳過去才聽到,以上兩例君臣的距離,不遠于咫尺之間。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在熙甯年間,王安石積極推動熙河之役,對宋神宗謊報所耗軍費僅為三百萬。

後來,有西帥上奏,皇帝詢問此事,帥回答:“除了内帑所賜的之外,本路應副接近千萬。”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皇帝驚愕不已,指令退回具體的實數報告,之後,報告呈給了荊公,荊公默不作聲,将其放回禦榻後,這個“将其放回禦榻後”的舉動意味着王安石不認可那份資料。

在宋徽宗朝,宦官童貫權勢強大,屢次做壞事,朝廷指令右司郎官方邵調查童貫的六宗罪行,然而,童貫派人進行跟蹤,探知了邵的行動并将其報告給上級。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每當邵上奏時,皇帝都以自己所知的回答:“你不知道這件事情”,并在禦前做出決定。

邵對此非常憤怒,他一直站在禦榻前不離,最終曝光了童貫的罪行,但也導緻邵自己惹上麻煩,無法再回複原狀。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皇帝的辯解回護,令方邵大怒,抗議性地站在禦榻前不走,無所畏懼地揭發童貫,反駁皇帝。

宋光宗降手诏授皇後的親屬李端友為郎官,左丞相留正“以禦筆繳還,上不納,公執奏不奉诏,遂納之禦榻而退”。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親手把禦筆檔案放回到禦榻上,轉身即走,表明不奉旨意。

臣僚走向禦榻,有的是主動向前,有的是皇帝要求,無論哪種情況,都改變了君臣殿上正常的空間距離,身體更加接近。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在禦榻上取放檔案者,雙手已接觸到禦榻,至于呂端對即位前的宋真宗解衣驗視,則是直接的肢體接觸,禦榻一般亦稱禦座。

雖然臣僚和禦榻隻有幾米的距離,但是這幾步的距離可以讓臣僚的官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保持這幾米的對立距離,到底會有着什麼樣的影響呢?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對立關系

按照北宋王鞏的記載:“有一個故事,執掌政務的官員在殿上坐着商議事宜。”

太祖皇帝登基的第二天,執掌政務的官員上殿時,皇帝說道:“朕眼花,拿近一些文字給我看看。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執掌政務的官員走近禦榻,偷偷派遣宮廷侍衛清理他的座位,執掌政務的官員站起來奏事,從此開始。”

這一簡短的殿上片段,它包括執政大臣殿上辦公體态變化,宰相首次來到宋太祖禦榻前,卻失去了坐而談論的權利。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所凸顯的是強化了君臣之間的尊卑關系,身體站起來,尊嚴降下來,背後的政治意義即君主專制,對此,宋代士大夫頗多不滿。

如朱熹就專門談論過“今日立對之非”,憤憤不平地批評道,古者三公坐而論道,方可仔細說得。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如今不僅教宰執坐着奏對時頃刻即退,就連文字也收在袖間,隻說幾句便将文字給宣讀過去,怎麼可能有詳細的指點。

就連沒有座位的情況下,也應該有一個案子供開展在上面,讓大家能夠指畫利害,上面也能夠仔細了解。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他從事務層面來指出,君臣坐着讨論能夠從容地詳盡問題,而站着談判時間匆忙,無法展開論題,對指令的實際執行和綜合考慮都不利。

樓鑰則直指核心問題:“君與臣共同治理天下,是以當面對大臣時,君應在高座上,起身時臣應當站立。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這是尊重德行和樂于公正的展現,上下一體,不拘形迹,是以才能夠推動事業成功和功業順利。

自宋朝太祖皇帝登基之初起,他親自負責總理各項事務,前朝的三位宰相自覺遠離政務,主動避開決策過程,選擇直接送出備忘錄讓皇帝做出決斷。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這必然導緻各種大小事務都需要在皇帝面前進行讨論,因為忙于工作而無法抽出時間喝茶坐着讨論,隻能站立回應。

在朝廷各機關中,立對是上下級關系,上級向下級問話,要站立回答以示恭敬,如士大夫強至所言:“夫部吏之見上台,有所問必立對。”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宰相與皇帝間也是如此,這是一種新型的君臣關系,至于其他臣僚,宋以前也是立對之儀,宋代延續而已,并無差别。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

人際交往中的距離,受個體之間相容關系不同而産生情感距離的影響。

人類學家觀察發現,人與人之間在面對面的情境中,常因彼此間情感的親疏不同,而不自覺地保持不同的距離分寸。

這種不自覺,卻是臣僚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冒犯皇帝的勇氣之自覺的反映,更是緣于皇帝開明的包容,二者缺一不可。

宋代君臣殿上間距,看似隻有幾步之遙,卻隐藏着很大的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