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院山長屬于什麼編制,一年的收入大概又有多少?

作者:左都禦史

有一位福建的讀者私信,說他的高祖父是同治時期進士,退休後曾在鳌峰書院當過山長,詢問禦史清代的書院山長是一個什麼樣的編制,一年可以拿多少銀子?

書院山長屬于什麼編制,一年的收入大概又有多少?

關于書院方面的内容禦史似乎還真沒有寫過,借着這個機會,分享相關的内容供諸位參考。

書院山長屬于什麼編制?

書院分為很多種,級别最高的當屬省級書院,像開篇提到的鳌峰書院就屬此類,還有嶽麓書院、紫陽書院等,都是清代名氣最大的書院。

另一類是府州縣書院,依行政級别遞減。但是不管是省級的還是府州縣級的,都是官方主辦的,書院的山長和教職也是官府聘請,按照現在的觀點來了解,書院各類教職不是公務員,而是事業編。

此外,民間也有私人籌辦的書院,這一類書院數量很多,多為當地缙紳和富商捐資辦學,屬于純粹的私立學校。

書院山長屬于什麼編制,一年的收入大概又有多少?

了解清史的讀者應該知道,各府州縣都是有官辦學校的,即府學、州學、縣學,這些學校的教職人員屬于體制内。其長官為教授、教谕、學正、訓導等等,品級依行政等級遞減。

按照《大清會典》的說法,各省書院的辦學本質是補官學之不足。雍正以前各省書院都是地方籌建,朝廷不撥款撥糧。

雍正十一年,雍正谕令内閣和各省督撫,此後朝廷将拿出一部分錢糧資助各省書院,讓書院的學生和官學生一樣,可以有限度地享受到膏火(即獎學金)。

乾隆皇帝很重視書院的教化作用,并在全國範圍内大力推行書院的建設。也就是從乾隆朝開始,各省書院持續增長,幾乎每個縣都有一座規模較大的書院。

書院山長屬于什麼編制,一年的收入大概又有多少?

書院關系到全國的教育,故而清代皇帝很重視書院山長的選任。乾隆對書院師生人選就曾特别訓示說:“凡書院之長,必選經明行修、足為多士模範者,以禮聘請。”

由于書院不是國家的行政機構,故而充當山長和教職的人選,一般都不是在任職官,就連教授、教谕、學正等有品的教職官也不能兼任書院教職。

大多數情況下,省級書院的山長都是由退休在籍、進士出身者充任;府州縣級書院要求略低,但至少也是舉人出身。

山長一年能拿多少銀子?

書院作為清代重要的教育機構,也是“養士”的重要場所,其優厚的待遇也是一般低級職官所無法企及的。

書院山長屬于什麼編制,一年的收入大概又有多少?

省級書院山長任職資格高,且都是當地的名儒碩學之士,加上本身就是進士出身,是以身價很高。禦史特地查閱了史料,就以鳌峰書院為例,來列一列山長的待遇情況。

山長年俸400兩,嘉慶十五年後改為600兩;

聘請之時,送上聘金16兩,盤纏費以遠近而定,以24兩為最高;

夥食費每月10兩,計年為120兩,遇閏月再加10兩;

年節敬銀每次10兩,端陽、中秋、年邊三次,每次10兩,計30兩;

山長上任送下馬銀3兩,上任頭三日每日3兩;

山長生日以及父母生辰,每次送壽禮銀10兩,共銀30兩;

山長卸任回籍,送程儀銀24兩;

書院開館、散館(新生開學,老生畢業)每次發銀15兩。

書院山長屬于什麼編制,一年的收入大概又有多少?

大緻統計,嘉慶十五年以後鳌峰書院山長的年收入為871兩。如果僅以俸祿一項而言,鳌峰書院山長将閩浙總督、福建巡撫遠遠地甩在身後,更是接近20個知縣的基本工資。

盡管乾隆、嘉慶時期全國的物價比較貴,但是歲入871兩對于普通百姓來講,絕對也是一個天文數字。正因為山長待遇高,是以退休進士們擠破頭也要到書院任職。

鳌峰書院畢竟處在全國第一梯隊,山長工資高點可以了解。但若是縣級書院山長,待遇就要差不少了。

比如四川邡縣的方亭書院,以及四川新都縣的龍門書院山長,每年的保底工資隻有100兩,加上其他進項不超過150兩。

書院山長屬于什麼編制,一年的收入大概又有多少?

有讀者會說,合法收入不能說明問題,山長待遇再好也無法與再任官相比,此言不虛。清代地方文官的大宗收入主要是養廉銀和陋規,沒有哪個官員靠俸祿過日子。

不過,山長也有灰色收入,即學生送的禮品。古代時教師是個很崇高的行業,按規定是不能收學生禮品的,但是受清代官場風氣的影響,山長收學生的禮品已是主流,如果哪個山長不收,就會被認為是“假裝清高”,很容易受到排擠。

學生的禮品有輕有重,這筆收入不太好計算,大緻估計省級書院山長一年收個幾百兩銀子應該問題不大。

書院山長屬于什麼編制,一年的收入大概又有多少?

至此,開篇讀者提出的問題也就解答清楚了,他的高祖如果是在鳌峰書院任山長,那麼一年下來一千多兩銀子那是最少的,按照清代的标準,絕對屬于高收入、高地位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