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市公司理财“變奏”:規模縮水超三成,青睐低風險産品

作者:第一财經

今年上市公司購買理财的熱情逐漸降溫。根據choice資料,2023年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含理财、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資管計劃,下同)規模持續縮水,部分公司亦進一步調低2024年拟委托理财規模。與此同時,上市公司“求穩”心态顯著,在委托理财“購物車”中,結構性存款等低風險産品占比過半,且持續上升。

有業内人士分析,上市公司對理财市場态度“變奏”,主要與市場行情波動有關。一方面,随着淨值化轉型進一步深化,理财産品收益率波動加大;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存款利率多次調降,對上市公司的吸引力有所減弱。

上市公司投資理财求穩

或受去年理财贖回潮的傷痕效應影響,與往年相比,今年上市公司在理财市場“買買買”的步調有所放緩。choice資料顯示,截至12月14日,2023年共有895家公司釋出委托理财公告(含預案、實施完成、實施中,下同),認購規模約為8134億元。

而去年同期,共有1171家企業釋出委托理财公告,認購金額為12445億元。對比來看,2023年上市公司在參與數量、規模上均有明顯回落,其中規模下降超過三成。

這一資料也與今年理财市場規模資料相吻合。銀行業理财登記托管中心釋出的《中國銀行業理财市場半年報告(2023年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銀行理财市場存續規模25.34萬億元,同比下降13.1%。一名上市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因為在2022年底吃過一輪虧,其所在公司2023年對理财産品的投資相對謹慎,縮減了投資規模,将資金用于其他領域。

從具體結構看,今年上市公司更青睐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低風險理财等求穩産品,高風險投資則頻頻踩雷。

根據choice資料,截至2023年12月19日,上市公司累計認購13827款産品,其中結構性存款産品為7827隻,占比為56%。而去年,這一比例為50%。這意味着在整體委托理财規模縮水之際,結構性存款占比逆勢提升。

此外,認購理财産品為1737隻,占比僅為12.5%。其中,多為R2及以下低風險理财,預計年化收益率大多集中在2%~3%之間。僅有少部分上市公司購買了高風險的含權類理财産品。

穩健占主流的同時,上市公司博弈高風險産品以擷取高額收益的方式也暫時退隐江湖。根據choice資料,2023年上市公司在委托理财産品方案中含有“證券投資”表述的僅為32家,較去年有所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年内有部分公司因“炒股”出現大幅虧損的案例。例如陝西煤業(601225.SH),根據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該公司淨利潤下滑超五成,部分原因在于其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26.60億元,其中股票的變動損益為-22.25億元。還有部分公司“踩雷”信托産品。例如金博股份(688598.SH)近期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回應稱,截至目前,公司購買的兩筆共計6000萬元的中融信托産品暫未收回。除金博股份外,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還有藥石科技(300725.SZ)、鄭煤機(601717.SH)等多家企業宣布所投資信托産品逾期或存在兌付風險。

部分上市公司“減倉”明年理财

2023年理财規模縮水同時,也有上市公司在2024年委托理财預案公告中提前選擇“減倉”。據第一财經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19日,共有天馬科技(603668.SH)、金龍魚(300999.SZ)等32家企業公布2024年委托理财預案。刨除資料缺失的3家企業,其中有13家企業2024年拟認購金額較去年預案出現大幅下調,占比近半。

其中降幅較大的是金龍魚。在近期公告中,金龍魚表示将使用額度不超過30億元(含本數)的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較2023年計劃的45億元現金管理規模下降15億元。

無獨有偶,藍帆醫療(002382.SZ)近日公布2024年購買理财産品的總額将不超過3.7億元,對比2023年預案下調1.45億元。創新新材(600361.SH)近期釋出的公告顯示,計劃将暫時閑置自有資金購買低風險理财産品,2024年委托理财單日最高餘額上限為20億元。而2023年單日最高餘額上限為50億元。

“下調委托理财規模說明上市公司現金管理計劃有變。”上述業内人士指出,可能是上市公司預備擴大生産或進行回購,短時間内需要動用大筆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除減倉外,也有上市公司選擇加倉或持平。例如雲南能投(002053.SZ)在近期公布的委托理财公告中稱,同意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使用不超過8億元的自有閑置資金(不含募集資金)開展委托理财。而在2023年其委托理财投資規模也為8億元。中順潔柔(002511.SZ)公告顯示,2024年中順潔柔及子公司拟使用不超過10億元閑置自有資金進行委托理财,比2023年6億元的計劃增加4億元。

資金可能流向哪裡?

上市公司對委托理财熱情降溫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或與今年收益率波動有關。從存款端來看,今年以來銀行存款利率多次調降,目前已降至低位。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的資料顯示,2023年11月,2年、3年、5年期存款平均利率相較去年末分别下降了27BP、39.5BP、43.5BP。

存款利率走低的同時,理财收益率波動也進一步加大。據第一财經此前報道,今年6月、9月債市均出現波動行情,部分理财産品淨值出現短期回撤。根據Wind資料,截至目前年内上市公司投資産品收益率中,以算術平均數口徑統計,平均預計最低收益率為1.66%,而這一資料去年同期為1.82%。

行情變動下,部分上市公司也選擇階段性調降委托理财規模,将部分閑置資金用于公司回購、擴大生産等方面。以恒逸石化(000703.SZ)為例,該公司近日宣布将使用5億元~10億元回購公司股票,回購股份的價格不超過10元/股。拉長時間線來看,該公司2021年前每年都公告使用部分閑置募集資金購買銀行理财産品,而2021年後則未再有購買理财産品的公告,取而代之的是開始頻繁公告回購公司股票。

也有公司選擇将閑置資金調倉至國債逆回購等低風險産品。例如,西磁科技(836961.BJ)在2022年釋出的多份公告中均提及,将以閑置資金适度進行權益類等高風險産品為投資标的的理财投資。而在2023年公告中則開始“轉向”,強調将進行銀行中低風險理财、國債逆回購和其他以債券等中低風險業務為基礎的衍生金融産品。

展望未來,大多機構對理财市場規模回升仍持樂觀态度。中信建投證券大金融研究組組長、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馬鲲鵬認為,2024年,銀行理财規模有望實作10%左右的增長,預計餘額将達31萬億~32萬億元。理财業績比較基準下行空間在縮窄,将逐漸企穩回升,這也将助力規模增長。

上述上市公司相關人士也稱,一般預案多代表的僅是基于目前時點的判斷,會根據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理财市場的變化,靈活調整投資的理财産品金額。如果市場相對穩定,收益率不斷上行,公司可以臨時公告“加倉”。反之,如市場不好,則上市公司也不一定會按照預案中的上限投入這部分金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