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路邊的迷之金屬千萬别碰!

作者:aiwism

标題:荒漠尋寶記:迷之金屬路邊“失蹤”,究竟藏了多大的危機?

在澳洲西部荒漠,一場令人匪夷所思的迷局悄然發生。從業人員沿着一條長達1400公裡的公路,如同尋找迷宮中的寶藏一般,搜尋着一個紐扣電池大小的放射源。這個看似微小的失蹤物件,卻引發了一系列不同尋常的問題,牽扯出放射源的神秘世界。

1400公裡,相當于從北京或廣州一路開車到上海。這段路程,如同是一場冒險,從澳洲西部的皮爾巴拉礦區一直延伸到珀斯市。1月12日到16日間,一輛卡車運送了一批裝置,途經這條漫長的道路。然而,9天後在珀斯打開貨物時,才發現一個放射源神秘失蹤,仿佛掉入了無底深淵。

路邊的迷之金屬千萬别碰!

這個失蹤的放射源尺寸微小,僅為6毫米x8毫米,比一枚硬币還小。據悉,這是一次罕見的事件,因為這類儀器本應為長時間戶外作業設計,不應該發生關鍵部件在行駛中脫落的情況。警方初步認定為意外,但這場失蹤事件背後卻是一個引人深思的産業隐患。

據報道,這次失蹤的放射源含有铯-137,是一種被制成陶瓷基複合材料形态,并封裝在鋼制外殼中的物質。通常,這種放射源應用于探測材料密度和液體流量的儀器,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氣和采礦等行業。而涉事企業則是跨國礦業巨頭力拓集團。

失蹤的放射源被認為非常危險,其輻射傷害與距離和暴露時間有關。據相關機構估算,離失蹤的放射源一米遠的地方,呆上一小時相當于接受10次X射線檢查。而西澳洲輻射管理局更是估算每小時輻射劑量為1.665毫希沃特,相當于當地人一年中接觸的環境輻射。這樣的輻射劑量對人類來說可能造成緻命危險。

為防範事故傷害,澳洲政府曾建議,一旦發現放射源,群眾應與之保持至少5米的距離,并立即報警。鐵制外殼雖能一定程度上屏蔽輻射,但一旦被撿起、損壞,後果不堪設想。

路邊的迷之金屬千萬别碰!

這并非放射源失蹤的唯一一例,事實上,工業中放射源丢失相關的事故屢有發生,有的甚至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在1992年,中國山西省忻州地區曾發生一起因放射源丢失導緻142人受到輻射的事件,其中3人死亡。這起事故的原因在于科研人員沒有仔細核對钴-60放射源的數量,導緻在拆卸過程中發生了嚴重的安全事故。

近年來,南京某工業探傷公司也曾因非法雇傭無資質人員操作,導緻源辮子(制作成鍊條狀的放射源)掉落丢失。雖然這次放射源在三天後被找回,但撿到的人将其放進褲子口袋裡,造成了大腿皮膚灼傷。

這一系列放射源失蹤事件給我們帶來了一次次警示,不僅僅是工業領域需要關注,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

路邊的迷之金屬千萬别碰!

在發現類似金屬物品時,我們應該保持警惕,不輕易撿拾,更不能将其帶離現場。盡管這次澳洲的失蹤事件最終得以解決,但類似的隐患并不會是以而終結。在科技發展的同時,我們更需要對潛在的危險保持高度警覺。

與此同時,這次事件也引發了對于法律法規的反思。根據澳洲西部的法律,涉事企業最高面臨的罰款僅為1000澳元,被一些人形容為“低得可笑”。這一數字是否足以限制大型企業在放射源管理上的責任,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總的來說,這場澳洲西部荒漠中的放射源失蹤事件,雖然始于一次技術事故,但卻引發了對于人們日常生活中安全隐患的關切。迷之金屬的失蹤,讓我們意識到科技與安全密不可分,對于潛在危險需要時刻保持警覺,以確定公衆的安全與健康。在追求發展的同時,安全永遠都應該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底線。

路邊的迷之金屬千萬别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