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盡管讓董明珠記仇去吧

盡管讓董明珠記仇去吧

成功“整頓職場”的孟羽童給所有打勞工上了關鍵一課

盡管讓董明珠記仇去吧

董明珠置氣為哪般

從11月到12月,董明珠在年末文娛版頭條的活躍程度幾乎超過了任何一位女明星。

上月被傳為談資的落點是“女老總的绯聞相關”,這一次則變成了“憤怒的董大姐”,但定睛一看很快會發現,兩個事件的本質并無不同,都在圍繞着老闆和員工、上司和下屬之間的關系而展開,妥妥職場活教材上下集。

盡管讓董明珠記仇去吧

不得不說,董總看人眼光真是絕,王自如和孟羽童,正好就是分别處于兩個極端的打勞工翹楚。

自如主打一個投其所好、擇木而栖,為了将這一生存政策貫徹到底,拍幾句響亮的馬屁、被網友噴幾口唾沫星子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小case;

盡管讓董明珠記仇去吧

小孟主打的則是逆流而上、自由飛翔,讨好是斷然不存在的,必須堅決奉行“一切為我賦能、一切為我所用”時下流行大女主做派,哪怕觸了大老闆的逆鱗、背一個“忘恩負義”的罵名也在所不惜。

盡管讓董明珠記仇去吧

其實這兩位我都挺佩服的,但硬要拜頭一下的話,我還是毅然決然投小孟一票。

像王自如般收起鋒芒、明哲保身,基本不用照貓畫虎地學。

你要是天賦異禀,根本不需要找榜樣模仿;你若是“天生傲骨”,那麼到了一定年紀,被生活捶打個幾次以後,自然能習得幾分精髓,硬學反而會荒腔走闆。

等于說是但凡人在職場混,你混着混着,遲早有一天能讓“一部分王自如”混到你的靈魂裡。

孟羽童可就不同了,她“整頓職場”的魄力,你越早get越有用。

我不是在空喊什麼口号哦,也不是在宣揚什麼唯成功者論,而是,作為一個99年剛畢業不久的小姑娘,她能擺格力一道、敢于惹位高權重的董明珠不痛快,這一點真的很有種。

盡管讓董明珠記仇去吧

此處不得不把最近的新聞搬過來:

12月13日,在格力電器2023屆大學生入職儀式中,董明珠再度提及前網紅員工孟羽童,态度還是一貫的批評指責,隻是這一次講得更絕。

首先她指出孟工作能力不行——“當秘書連一個文都寫不出來”,随後抨擊了其以金錢為上的價值觀——“僅僅掙錢多一點,跟行屍走肉有什麼差别?錢不應該是大學生的夢想,而應是奮鬥的結果。”

就,“公報私仇”那味兒是不挺濃的?

此時距離孟羽童離職已有半年之久,董大姐還如此念念不忘,可見小姑娘是真的有狠狠冒犯到她。

盡管讓董明珠記仇去吧

而小孟同學呢,面對前老闆隔空放箭,她隻是淡淡回應:正在備考國外研究所學生中,無暇分心關注其他。

再看粉絲高達130多萬的小紅書賬号簡介一欄,最前排還赫然寫着“前500強總裁秘書”,仿佛一面屹立不倒的錦旗炫耀着自己的勝利——“你随便罵,反正這嫁衣我穿得挺合身。”

盡管讓董明珠記仇去吧

可不就淡定麼?占了便宜還有什麼好叫嚣的?自覺吃了大虧的一方才需要通過罵罵咧咧來疏解心中怨氣。

董大姐跟孟羽童置氣,又何嘗不是在氣自己?

一氣自己的權威遭人踐踏——“我對你提拔重用,你卻不識好歹、背信棄義,你知不知道多少人排着隊想占這個崗位呀?你就算不感恩戴德也得老老實實聽話才對吧?”

二氣自己考慮不周,低估了小姑娘的野心,也低估了網紅經濟的影響力,同時高估了入職格力對于應屆畢業生的吸引力。

她或許壓根沒想到現在的年輕人“這麼眼光不長遠、這麼吃不了苦、這麼想賺快錢”,關鍵是這錢還真就讓小丫頭片子賺着了,她還真就走成這條捷徑了。

盡管讓董明珠記仇去吧

試想,假若孟離職後混得平平,董明珠大概也不至于在數月之後如此大動幹戈,但偏偏人家挺風生水起的,又掙得多,又到清華大學去演講。

格力秘書該寫的文可能寫得不怎麼樣,但自媒體文案倒是寫得有模有樣,至少粉絲們吃得津津有味。

可以說,孟越是成功,越是高調,越是放大了董和格力在這一局當中的失敗和短闆,董總就越是羞憤難當。

格力是傳統型企業,董明珠是權威性老派上司,玩轉網紅經濟本來就是他們共同的薄弱環節,可他們偏偏招進來一個很适合做網紅的人予以重用,這種天然的資訊差才是導緻自己掉坑兒裡的根本原因。

但人嘛,自己錘自己多難哪,還是錘别人來得更理直氣壯,也更有利于保全顔面,畢竟說起來,“受害的正義者”總比“被兔子擺一道的笨蛋老虎”更好聽。

盡管讓董明珠記仇去吧

孟羽童的“背叛”不隻為錢

孟羽童女士當然不是那種為推動劇情而純壞的惡毒女配。

她并非為了冒犯而冒犯、為了背叛而背叛,“惹董明珠生氣”不是目的,而是作為職場新人的她逃離困頓迷茫所付出的代價。

要知道,能讓一個人甯願“背信棄義”也要奔赴的,要麼是很大的無奈,要麼是很大的誘惑,而這兩樣東西,孟羽童恰好都有。

首先,董明珠以為的重用,可能在孟接私活以前便已成為了她的負擔。

我總覺得董大姐這種強勢型上司有時特别像自以為是的大家長,就,“我這麼安排肯定是為你好,你最好乖乖聽話。”

當然,這種“獨裁”對于帶團隊是有用的,有“鐵娘子”之稱的董明珠對這種上司模式的堅持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以往的成功經驗。

但是這種模式的弊端也很明顯,習慣了說一不二的上司者會自動屏蔽一些自己認知以外的可能性,以至于滋生出一種“除了我所認同的,其他都不對”的盲目自信。

盡管讓董明珠記仇去吧

而孟羽童,正好就是那種思想很活絡、跟她有代溝、遂難以與之保持步伐一緻的的“異端分子”。

頻頻接私活、在自媒體賬号公然說自己工資不高但工作強度大,都是結果啦,“背叛”的種子在于——她與格力的不相容日益明顯,卻又迫于重重壓力找不到溝通解決的路徑,是以幹脆就以不厚道的方式進行側面反抗。

發現沒,這跟親子關系的邏輯是一樣兒一樣兒的,她想做自己,但又預感到十之八九跟你講不出個一二三四五,那就幹脆暗戳戳地叛逆好喽~

盡管讓董明珠記仇去吧

對孟羽童而言,“做自己”同“大家長意志”之間到底有多不相容?我總結了以下兩個方面:

1、工資幾千塊,工作時間長、強度大,下班後也得待命,投入與産出之間的不平衡難以形成足夠有誘惑力的外部獎賞。

2、具體工作内容難以給到她顯而易見的成長。

在外當衆跳跳舞、被上司高度誇獎,看起來是有點小風光,其實像極了被拎出來溜一圈兒的吉祥物,浮華罷了。回到公司後,她的位置依然是基層小白。

據她自己說:董事長秘書的工作面臨着和具體業務的脫節,雖然也有參與電商和市場的項目,但是大多數是“高高在上”的旁觀者,而不是“腳踏實地”的執行者,一方面會覺得本身有些工作就很懸浮,一方面會擔心自己是否具有核心競争力,基礎的業務能力會不會消失。

這應該是基本屬實的,因為這種處境是符合職場普遍現狀的——你一新來的,沒經驗、沒技能,難道要給你派什麼核心業務嗎?專門有人帶,上班八小時手把手教,當然也是不可能的,搞咩呀?大家都很忙的好伐?

孟羽童最初是在職場節目中露臉并被董明珠選為千裡馬的,但節目終究不能等同于現實。節目中的濾鏡再美麗也無法省去現實中的按部就班。

盡管讓董明珠記仇去吧

真正的職場新人,一般兩種去處:要麼幹最基層的工作,比如儲備幹部之類的,主打一個吃苦受累沒光環;要麼被配置設定一些可有可無的邊邊角角,既然你還沒有證明你的價值,那麼你就做一個隐形人好了,你問不給我機會我怎麼證明,别人攤攤手——“呵,關我什麼事?”

50後的董明珠還是很看重勤勉和踏實這類品質的,在具體培養方面,她肯定不會真的給小孟開什麼特權。

器重未必是假的,厚望應該是有過的,但即便你是千裡馬,也得先一步一個腳印地給我跑完這段馬拉松。

可小孟會覺得:除了腰酸背痛、大汗淋漓,又能從這日複一日的奔跑中得到些什麼呢?

盡管讓董明珠記仇去吧

不相容至此也就算了,關鍵是,有更具成本效益的選擇剛好就擺在眼前,叫人怎能視而不見?

關于孟羽童離開格力,李國慶曾做過如是總結:“我早說過,孟羽童早晚會離職,董明珠說把孟羽童按照管理者來培養,還去市場部輪崗,可要成為下一個董明珠,怎麼也得熬八年,而且格力那種銷售冠軍,孟羽童未必扛得住。”

我們大概可以想象這種工作狀态——辛苦、壓力大、灰頭土臉、三年兩載也熬不出一個頭。

總有人與之相比對,但那個人一定不是小孟。

她之前在格力直播帶貨,收益也并不算很喜人,完全無法像董宇輝那樣成為企業中的重臣,獲得足夠的成就感和歸屬感。

而另一邊,态勢良好的網紅工作完全是另一番光景——輕松、光鮮亮麗、來錢快。既能保持美美的,又不會讓“我”淹沒于集體中,還能在短時間内得到各種正回報(諸如粉絲的數量、粉絲的贊美、商務、錢)。

可以說,這一條“捷徑”正好能夠完美解決她深陷格力的迷茫和焦慮。是以,孟羽童的“背叛”“出走”以及“另立門戶”幾乎是必然。

面對自我職業規劃和老闆期望的職業道路之間的沖突,她總要做一個選擇。就好像一個初出茅廬的青少年,想要按照自己的心意完成一個重大決策,總要狠狠忤逆強勢大家長一次,甚至多次。

盡管讓董明珠記仇去吧

祛魅,然後大膽向前

當然,孟羽童有很多處理不當的地方,比如在職期間頻繁接私活,不止一次在社交平台透露格力的待遇如何不盡如人意等等……确實不成熟、不厚道,也确實會有很多人會卻步于同這樣的“寡義之人”合作。

但是,這并不耽誤我們看客擇其精華而從之。

再者說,路要一步一步走,尤其年輕人,不必一上來就追求事事周全。

對于初生牛犢的年輕朋友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事事周全,是勇氣、是膽量,而擁有勇氣和膽量的一個重要大前提,是祛魅,對萬物祛魅。

你看,堂堂董明珠也能被畢業不久的小姑娘擺一道:堂堂大老總、王牌大企業,也會有業務和管理上面的薄弱之處,是以,怕什麼呢?

盡管讓董明珠記仇去吧

權威不是全能的,成功者也是會有疏漏的,沒有哪位老闆是得罪不起的。義正辭嚴之下總有稀稀疏疏,光鮮亮麗之後必有一片狼藉。

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你越是能早早撤掉加于其上的光環,越是能讓渺小的自己快快長大,而不至于被某些平台或某些人的光環所吞沒。

隔壁東方甄選那點“家事”不也同樣說明這點麼?文化人和CEO又如何?在利益面前,照樣可以吵成一鍋粥,根本無暇優先考慮什麼體面不體面,烏煙瘴氣的程度跟妯娌掐架不遑多讓。

盡管讓董明珠記仇去吧

是以啊,放開了造吧。

無所畏懼并不隻是一碗暖心的雞湯,而是一種最好能擁有的姿态,因為大部分時候,這個世界上的人事物都配不上你的畢恭畢敬和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