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無國界社群藝術節連辦25年:外國小夥現學非遺絕活空竹

作者:南方+用戶端

視訊加載中...

這個無國界社群藝術節連辦25年:外國小夥現學非遺絕活空竹

美國小夥Jack雙手一揮,原本上下轉動的空竹瞬間從左邊跳躍到右邊。在七旬阿公阿婆的指導下,抖空竹、甩流星錘,打花棍,Jack已經學得有模有樣。他的下一個目标是,學會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抖空竹中的絕活“盤絲舞龍”,将長達3米的彩帶絲綢空竹在空中盤旋起來。

12月16日下午,在廣州市番禺麗江花園的社群藝術節上,這種無國界文化交流随處可見。

這個無國界社群藝術節連辦25年:外國小夥現學非遺絕活空竹

鄰居“無國界”

近90國200餘位外籍人士定居

Jack是一名美國小夥。十年前,他就來到中國,去過北京、西安、上海等地,特别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和面食。今年年初,他來到麗江花園定居,并在一家藝術機構擔任老師。他喜歡每天早上在小區散步,觀摩着各種晨練和藝術活動。在看到老人們抖空竹後,他特意向來自陝西、65歲的唐忠元“拜師”。雖說學習時間并不長,但Jack感覺“已經找到了一點點訣竅”。他想等學會後,和他所教學的奧爾夫音樂課結合起來,讓孩子們在音樂的旋律中感受到更多文化的交融和樂趣。據唐忠元介紹,空竹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空竹曆史可追溯到三國時期,一句“精靈盤絲任翻飛”,把古人玩耍空竹的姿态描寫得惟妙惟肖,他希望有更多像Jack這樣的年輕人能喜歡中國傳統文化。

這個無國界社群藝術節連辦25年:外國小夥現學非遺絕活空竹

Jack所居住的番禺麗江花園,共有居民4.5萬人,小區内有大大小小200多個社團。作為“廣州最具文化氛圍的大型社群之一”,這裡有着全國各個省份的居民,也是外國年輕人抵達廣州的第一站。洛浦街外國人管理服務工作站資料顯示,來自美國、加拿大、澳洲、英國、法國、南韓、奈及利亞、模裡西斯等近90個國家超200位外籍人士長期在該小區居住。

為讓小區多元文化充分融合和展現,社群在江邊、文化廣場、醉心湖等拓展出多個活動區域,每天可容納3000餘人同時進行鍛煉及開展藝術活動。各地文化也在這裡産生交融,每天清晨沿着小區走上一圈,不僅可以聽到二胡、琵琶等樂器的吹拉彈奏,感受平劇、粵劇、花鼓戲等傳統劇目的韻味,還可以跟着大媽們來學一段扇子舞,或者邀請大爺現場來一場“冬日華爾茲”。

藝術“無國界”

25年持續辦藝術節加速文化交融

1997年起,麗江花園開始舉辦社群藝術節。在今年12月16日開幕的第25屆社群藝術節上,共有超過500名居民通過繪畫、書法、舞蹈、音樂等各種方式展示其對美的追求和藝術素養,吸引了超5萬名小區及附近居民參與。記者在現場看到,小區醉心湖旁挂滿了來自居民的創意繪畫作品超300幅,醉心湖的大白鵝和小鴨子,小區随處可見的木棉樹和大榕樹,江邊下棋的老爺爺,都成為繪畫作品的主角。在江岸文化廣場,各種傳統文化美食雞公榄、糖畫、冰糖葫蘆、龍須糖吸引了中外小朋友的目光,雞公榄傳統藝人喇叭聲一響起,就會在現場引來一陣歡呼。不少家庭都吃着冰糖葫蘆,抱着醉心湖的同款大白鵝公仔,排着隊和雞公榄的傳統藝人求合影。

這個無國界社群藝術節連辦25年:外國小夥現學非遺絕活空竹

在全家福拍攝地,很多家庭穿上了親子裝、佩戴特色民族服飾,吃着冰糖葫蘆,抱上醉心湖的同款大白鵝公仔來拍全家福,來記錄這段是最長情的告白。來自模裡西斯的Gavin一家五口選擇在大紅色的中式背景下,小朋友們提着紅燈籠,大人行雙手抱拳禮,說“恭喜發财”,對于他來說,全家福所記錄下的場景親切感十足。

這個無國界社群藝術節連辦25年:外國小夥現學非遺絕活空竹
這個無國界社群藝術節連辦25年:外國小夥現學非遺絕活空竹

在藝術節的重頭戲上文藝彙演上,中國傳統的平劇、扇子舞、旗袍秀等一一亮相,美國小夥Jack和他的同伴帶着一群小朋友,用經典奧爾夫音樂,通過非洲旋律、節奏模打、問答與呼應等活動形式展示了非洲的壯觀風景後,趕緊在現場學起了“抖空竹”。來自哥倫比亞的Carlos Andres則和夥伴把舞台變成了音樂會現場,唱完一曲《Oceans》後,還在現場招募起粵語搭檔,他想在下一次的舞台上,用粵語唱響《光輝歲月》。

“小有所樂、青有所益、老有所趣,老外不見外,麗江花園早已突破了單一的居住功能,成為便捷、多元的幸福生活圈,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無國界社群。此次社群藝術節是粵海物業近年來最大規模的社群活動,希望借助多元文化的吸引力,讓社群居民感受現代城市與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形成鄰裡相親、文明相助的新型鄰裡關系, 讓‘鄰居’更親切而溫暖。”粵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區域首席李遠樑說,“鄰裡和諧是社會穩定的基石,提升小區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一直是粵海物業努力的目标和前進的方向。今後,粵海物業将開展更多類型鄰裡活動,繼續激發社群活力,打造出更具煙火氣、人情味、文化味的社群。”

據悉,這個無國界社群藝術節将持續至年底,還有藝術作品展覽等系列活動舉行。

南方+記者 王越瑩

【作者】 王越瑩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