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共同富裕中國行丨專題片:花裡淘“金”

作者:央廣網

視訊加載中...

奶牛、風車、郁金香,當你看到這些元素的時候,是不是以為到了歐洲的某個小鎮?其實,在國内就有這樣一個地方,足不出戶便能感受荷蘭風情。這就是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的荷蘭花海景區。它為什麼叫“荷蘭花海”?這裡跟荷蘭又有什麼關聯?

共同富裕中國行丨專題片:花裡淘“金”

從鹽堿地到“大花海”

100多年前,大豐是一片沿海灘塗鹽堿地,十年九澇,農作物收成低,原住民們以捕撈和煮鹽為生。1919年,中國著名實業家張謇從荷蘭聘請水利專家特萊克在當地興修農田水利工程,令土壤脫鹽并解決水患危害。直到現在,這一工程仍在發揮作用。為了紀念這段曆史,2012年,大豐在這裡栽種下象征中荷友誼的郁金香花,打造“荷蘭花海”景區。

鹽城市鬥龍港生态旅遊度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華說:“荷蘭花海全年都有花,花卉種植面積大概在3000畝。這個季節(秋季)最有特色的就是百合(不是郁金香)。現在我們正在對郁金香進行産後的處理和種植前的篩選工作。”

共同富裕中國行丨專題片:花裡淘“金”

每年的三四月份是郁金香的盛花期。花期一過,就要對郁金香進行選種、培育、移栽。這個時候,景區花農們就要忙着為來年的郁金香選種。

“這個是我們郁金香種球分級選種的生産線。這裡大概有20名勞工。生産線的第一個功能是除雜,把一些病質的郁金香在輸送帶上揀掉;第二個功能是分級,把大的跟小的分開。”王華說。

共同富裕中國行丨專題片:花裡淘“金”

普通家庭一年收入六七萬元

在探訪郁金香種球生産線時,我們遇到了正在工作的花農李小蘭。通過交談,我們了解到,她把家中土地流轉給荷蘭花海景區,并在這裡工作,每年的土地流轉費和工資收入有4萬多元。

共同富裕中國行丨專題片:花裡淘“金”

土地流轉後,村中老人不但得到二次就業的機會,更多了一份生活保障。然而,面對如此大面積的景區,在籌建初期,當地政府面臨重重困難。

“土地流轉是從2012年開始的,流轉規模有1000多戶。很多老百姓有顧慮:地流轉給你了,會不會把我這塊地挖得稀巴爛?會不會産生污染?”談到如何打消農民這些顧慮問題,王華說:“給老百姓流轉費,老百姓在我們這裡參與種植、養護,他們還能拿到工錢。現在普通的家庭一年都有六七萬元的收益。”

共同富裕中國行丨專題片:花裡淘“金”

讓中國的郁金香産業發展起來

土地流轉完成後,景區建設面臨更為核心的問題是郁金香培育所需技術、裝置、原材料都要依賴國外進口,成本高昂。為降低成本同時保證郁金香的品質,景區多方聯系,請來了荷蘭郁金香種球專家尼可。

共同富裕中國行丨專題片:花裡淘“金”

尼可說:“起初,我的工作是給花海做一些有關花卉的咨詢工作。幾年之後,我的任務變了,我們需要發展中國的郁金香行業。”

随着尼可的到來,景區成立郁金香研發中心,種球培育、土壤管理等核心技術逐漸國産化。

“現在,80%至90%是我們自主擴繁的國産郁金香。我們培養了一支自己的技術團隊,實作了郁金香種球擴繁的機械化,也産出了一些新品種,比如黃美人、紅美人等。”王華說。

共同富裕中國行丨專題片:花裡淘“金”

産業鍊模式日漸成熟

新技術、新裝置的應用讓郁金香的培育成本降低了90%。景區快速實作規模化種植,并配套建設了花卉市場,大豐的郁金香正在走向全國。荷蘭花海帶動了産業的發展,也為當地人帶來了更多的就業崗位,直接崗位約1000個,間接崗位約5000個。

共同富裕中國行丨專題片:花裡淘“金”

王華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們想對标雲南的花卉市場,把荷蘭花海打造成長三角最大的以郁金香為主的貿易平台,為當地的老百姓再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

如今,荷蘭花海“旅遊景區+種球基地+農戶種植”的産業鍊模式日漸成熟,帶動了周邊8個村、3000多農戶從事花卉種球産業,每年人均增收3萬多元,地方經濟産值增加3億元以上。同時,景區還助推了演出、餐飲等衆多行業的發展,圍繞着花的産業藍圖正在大豐徐徐展開。

共同富裕中國行丨專題片:花裡淘“金”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央廣網”用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将追究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