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來源:經濟日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提出明确要求,強調“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作高品質發展的關鍵環節”。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還需進一步完善支援綠色發展的财稅、金融政策,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産業,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一是着力完善政策法規制度。綠色發展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要按照綠色發展理念的要求,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研究。在健全法治保障方面,應在已有的生态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基礎上,統籌推動有關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清潔生産、進行污染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營造更好的法治環境;因地制宜采取環境規制手段,強化執法監督,加大違法行為查處和問責力度。在增強财稅扶持力度方面,完善環境保護稅、資源稅、水資源稅等“多稅共治”的綠色稅收體系,落實好稅收優惠政策;優化财政補貼政策,鼓勵更多社會資本投資綠色産業,促進消費者使用綠色環保産品;健全穩定的财政資金投入機制,保障對綠色創新項目的投資和補貼,重點支援關鍵項目的自主創新研究、應用示範和産業化發展等。在完善綠色标準體系方面,健全方法科學、實施有效、更新及時的标準制定修訂工作機制,建構展現特色、名額先進、系統完整的綠色環保、節能低碳和資源循環利用标準;加快綠色産品認證制度建設,培育一批專業綠色認證機構。

二是建立健全綠色産業體系。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國際潮流所向、大勢所趨,綠色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産業競争制高點。要加快建設綠色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提高綠色低碳産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推進産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一方面,要加快推進能源綠色化轉型。不斷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準,推動風電、光伏發電、水電、氫能等綠色能源加快發展,逐漸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使用;加速能源清潔化、高效化發展,積極探索傳統煤炭能源的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打造可持續的綠色能源供應體系。另一方面,要持續推進産業結構優化更新。加大傳統産業結構調整力度,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加快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和企業,推動傳統産業綠色化轉型;強化科技賦能,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裝備制造、新材料、醫藥生物、節能環保等産業;利用數字技術,推動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産業深度融合,推進産品綠色設計,建設綠色制造體系。

三是加強綠色技術研發應用。綠色技術創新把技術創新與生态系統融合起來,能夠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重要動力。要增強綠色技術供給能力,聚焦能源節約與綠色低碳轉型、污染治理、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等關鍵領域,圍繞綠色低碳産業鍊與創新鍊中的關鍵技術,統籌布局前瞻性重點專項技術攻關方向,加快推動形成一批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要壯大綠色創新主體,加大政策引導與支援力度,着力培育一批綠色技術領軍企業、綠色低碳科技企業、綠色技術創新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引導綠色技術創新企業、高等院校等主體與中介機構、金融資本等聯合,充分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有效整合技術創新要素資源,建構“政産學研金介”協同創新機制,促進綠色技術研發。要加快綠色技術轉化應用,加強綠色技術交易平台、綠色技術推廣機制建設,實作綠色低碳技術研發相關成果更快更有效地落地應用。釋出綠色技術推廣目錄,加快推進創新成果轉移轉化和産業化發展。

四是注重發揮綠色金融支援作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離不開綠色金融的支援,必須積極發展綠色金融。目前,大陸綠色金融的頂層設計基本形成,綠色金融業務快速發展。下一步,要繼續完善綠色金融統計監測和考核評價體系,推動金融機構綠色轉型。要對标國際先進做法,推動研究制定碳核算和綠色金融資訊披露的标準。金融機構要加強産品服務創新,積極支援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應用項目,特别是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綠色制造、綠色建築、綠色交通等領域的金融支援,探索綠色信貸資産證券化等創新産品;持續豐富綠色保險産品,為綠色技術創新提供風險保障;可将碳績效名額作為授信決策和産品定價的重要基礎,科學評估高碳資産估值變化和風險敞口,做好前瞻性風險應對。加快培育綠色交易所,健全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等交易機制,推動經營主體以市場化交易形成的資源環境要素價格為指引,主動進行生産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需要建立健全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科學考核評價體系,落實生态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等制度。各級政府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樹立綠色政績觀,強化系統思維和科學謀劃,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态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妥善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态保護的關系,堅決扛起生态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切實把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進生态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作者張風帆 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