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車冬測争議:懂車帝繼續測,特斯拉加入論戰,長城提七點倡議

新能源車冬測争議:懂車帝繼續測,特斯拉加入論戰,長城提七點倡議

新能源車冬測争議:懂車帝繼續測,特斯拉加入論戰,長城提七點倡議

(圖檔來源:長城汽車官方微信)

作者|嶽家琛

編輯|陳弗也

出品|棱鏡·騰訊小滿工作室

12月14日,北方寒潮,新能源車迎寒潮暴雪大考。氣溫轉冷,有關電動車冬季續航的話題也在持續升溫。

低溫會導緻電池的放電速率加快,同時電池的儲電能力也會降低,這使得新能源車在冬季的續航能力大打折扣。

12月11日,懂車帝冬測活動釋出的測評結果在汽車行業内引起軒然大波。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等相繼發文質疑懂車帝的測試。車企所質疑的,不僅僅是評測結果,還有評測标準。

12月14日下午,長城汽車在河北保定舉行關于“共同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環境測試水準”的圓桌論壇。“在事件受到關注的背後,實際上證明了一件事情,就是針對各種極限環境下測試标準的缺失。”長城汽車總裁穆峰表示,“行業标準亟待完善已是行業共識。”

與此同時,懂車帝的冬測活動仍在持續。

12月14日,懂車帝在漠河舉行冬測開放日,邀請車企、媒體、行業機構、使用者代表等到場觀看,總共六款車型參與測試,測試排名從前到後分别是:仰望U8、岚圖FREE、騰勢D9、魏牌高山、問界M7、領克08。

圍繞冬測的“輿論戰”

在懂車帝舉辦的冬測開放日中,第一輛退賽的車型是領克08,隻跑了6.5km發動機就介入。第二輛退賽的車型是問界M7,在動力電池電量31%時發動機介入,純電跑了10.6km。其後退賽的分别是魏牌高山、騰勢D9、岚圖FREE和仰望U8。

冬測開放日在懂車帝app中進行了現場直播,但直播關閉了評論功能,且信号一度中斷。

上述評測中,主持人介紹稱,此次冬測的溫度為零下40度,與此前測試的零下20度相差較大,但通過流程的一緻性能保證相對客觀的結果。

不過,也有網友對冬測結果提出質疑:“問界M7出發前起始電量52%,結束時電量33%,相當于隻消耗了19%的電量,跑了10.6km。而很多車型耗電量超過40%,不計算從出發到結束的耗電量,隻根據行進裡程進行排名,是否不夠嚴謹客觀、具有誤導性?”

“坑人的測試,誤導群眾。”餘承東此前在朋友圈裡針對懂車帝的測評如是說。

“有關測試,初使車輛的狀态怎樣?電量是否一緻?如何去充電?這些都需要去進行關注。即便電量一緻,快充和慢充也是有差别的。”一位業内人士對《棱鏡》作者說。

“此外,司機也很重要,評測還要關注駕駛過程,要注意行駛是勻速、高速還是減速的。”上述人士質疑道。

吉利集團副總裁楊學良也發文回應懂車帝冬測:“關于懂車帝釋出的《2023懂車帝冬測》混動車型純電續航達成率這項測評結果,我也是不認同的。我同樣認為測評過程不科學、不嚴謹,結論不令人信服,不僅誤導了消費者,還傷害了懂車帝自身的公信力。”

AITO汽車發文稱,相關測試在嚴寒極限及空調持續制熱條件下,多次長時間開車窗、車門,嚴重背離使用者真實使用場景。

圍繞懂車帝冬測标準問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旗下的“汽車縱橫”釋出文章《公共輿論監督下的汽車測評,應具有科學性、專業性、嚴謹性和公正性》。

“任何第三方針對汽車性能的測評,雖不同于汽車産品準入或者産品開發過程中開展的測試,但也應該遵循和參考相關國家或行業認可的标準。一些媒體自設的測評方法可能缺失某些認證步驟,因而專業性和普适性受到質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兼技術部部長王耀在上述文章中稱。

王耀表示,新能源汽車性能測評是一個複雜的“技術活”,需要有專業技術支援和嚴格操作程式,包括專業機構人員參與等,這是確定測評結果準确性和公正性的關鍵。個人或企業可以自行進行汽車性能測評,但當這些測評未遵循相關标準或嚴格流程時,測評結果的公開就有可能誤導公衆的判斷,進而影響相關企業的權益。

最後一個加入“戰場”的是特斯拉。

12月14日,“特斯拉”官方微網誌轉發上述文章稱:“我們的全球工程團隊每年都會進行大量極其嚴苛的極寒測試,以確定産品的可靠性。正如協會所說,媒體脫離行業标準開展測試,會對公衆産生誤導,消耗公共資源。”

新能源車冬測如何實作“專業、公平”?

“最近針對冬測的各種口水仗,是沒有任何建設性意義的。”在長城汽車的上述論壇中,穆峰表示。

招商局檢測車輛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上述活動中稱,極端環境下的新能源汽車性能測試,是目前标準體系裡缺失的一環。

“雖然安全、環保等新能源強制性标準已經解決,但使用者比較關心的性能方面标準仍然比較缺失。目前在極熱、高原等其他場景的标準是缺失的。”上述人士說,“雖然各個企業做了很多研發驗證,作為公開測試的依據,還缺乏共識。”

上述人士認為,測試評價是非常專業的事情。對于測評規範,需要行業充分讨論、達成一緻以後,才能作為測試依據。

新能源汽車環境測試的标準和規範已成為整個行業矚目的焦點,而如何做到“專業、公平”,則是争論的關鍵詞。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一位與會專家表示,其所在機構近幾年一直在推進這樣的新能源汽車測試标準,但标準的推出一定要通過大量實驗驗證,不是簡單定個規則。

其稱:“現階段,我們把測試的規範陸續推出來,最近在市場備案,也得到了行業的認可。我們準備推國标和行業标準,應該很快就能推出。”

此外,一位來自天津大學的專家認為,“高寒高熱高原”三高實驗是過去在燃油車條件下提出的。如今,中國是新能源汽車制造大國,目前在引領全球發展,我們的标準已經走到了無人區。新能源汽車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來進行測試,這是對中國汽車界提出的新的考驗。

他指出,社會機構特别是媒體,對産品進入市場之後的檢測是正面的,但評測必須遵守科學規律,否則就會有失公允。

在上述論壇中,長城汽車也提出了七項倡議,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車環境測試應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認可的标準;應建立嚴格程式認證,應有專業人員提供專業技術支援;行業各方應正确認識輿論引導責任,維護公平、公正的輿論環境,剔除“以商養測”對測試結論的影響;行業各方應積極響應共同制定新能源汽車環境測試标準,推動标準釋出和應用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