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毫無道德的乾隆,直接當着大臣的面罵人家祖宗是貳臣

作者:a嘚不嘚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表彰明朝殉國的大臣?因為到乾隆時期,清朝統治者的心态變了。在清朝建立之後,從順治一直到乾隆朝早期,清廷官方對于明朝曆史尤為敏感。尤其是南明的曆史。清朝一直要求把南明稱之為是僞朝,完全就是拒絕承認。

毫無道德的乾隆,直接當着大臣的面罵人家祖宗是貳臣

這種情況直到乾隆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66年發生了變化。乾隆皇帝對大臣要求,再提到南明的時候,那就不需要加“僞”字了,等同于是承認了這段曆史。另一個就是對于南明時期的反清将領們不再稱之為匪或者賊。

說實話,乾隆這個人不是那種心胸開闊、陽光開朗的皇帝。乾隆這麼做的目的很明顯,就是告訴大家清朝的性質已經不一樣了。以前大清是一個消滅舊政權的新勢力,隻要和前代有關的都要反對。但是現在大清已經穩固了,完全可以以前朝的繼承者自居。

這個态度在十年之後的一本書裡面就能夠展現出來了。乾隆四十一年的十一月初八,清高宗親自下令編撰了一部官方性質的人物傳記——《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這本書的名錄裡面開篇就提到“明自萬曆以還,朝綱日紊,中原瓦解,景命潛移。大陸家肇造丕基,龍興東土。王師順動,望若雲霓。而當時守土諸臣,各為其主,往往殒身碎首,喋血危疆。”這一大通話的意思就是大明朝要完蛋了。天下要歸有德之人。那這個有德之人是誰呢?當然是努爾哈赤了。明朝的臣子們不識真龍,非得和努爾哈赤對着幹。但是這種拿命去給老闆家幹活的精神我還是很喜歡的。是以才出了這本書,要表彰一下為明朝殉國的忠臣。

毫無道德的乾隆,直接當着大臣的面罵人家祖宗是貳臣

這本書一共收錄了3982人。其中有1941人被清朝追予了谥号。當年康熙皇帝也曾經說過,“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說實話,這個“得國之正”可能有點争議。畢竟。他兒子雍正後來在《大義覺迷錄》裡面還說大清是偷了李自成的果子。不過這個不重要。反正提到康乾盛世,總會習慣性的忽略雍正。乾隆表彰明朝大臣的這個态度,完全是繼承了康熙的那套理論,覺得不管是明朝還是清朝,那都是中國的正統王朝。清朝取代了明朝,是正常的朝代更替。這不影響中華文明的延續。

為了把這個思想給貫徹清楚,乾隆在編纂《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之後,又搞了一個大動作。那就是在乾隆四十一年完成了另一本大作——《貳臣傳》。這本書的影響力那可太大了。因為這本書裡面收錄的幾乎全是清朝初期投奔女真人的明朝大臣。可現實是這些人的後代還在清廷裡面幹活呢。沒有想到,乾隆直接把這些人的老祖宗拿出來祭天。搞得大臣們都懵了。

有人就勸他說,人家後代都在咱們大清當官的,你拿人家老祖宗開涮,萬一這些人不幹了怎麼辦?乾隆态度十分堅決了:就算他們給我老祖立過功,也不能夠把活着的時候幹的那些缺德事一筆勾銷。乾隆這麼做還是有底氣的。畢竟大清皇帝靠的是八旗勳貴,不像明朝那樣要看你們大臣的臉色。現在把這些人陰陽怪氣一頓,正好可以給全國的官僚搞一下思想建設,讓大家學習曆史上的忠臣,不要跟那些人學習。是以這就是一場乾隆本人親自主持大清朝全國上下集體學習的一次氣節主題教育。

毫無道德的乾隆,直接當着大臣的面罵人家祖宗是貳臣

不過諷刺的是,等到後來大清真垮台的那一天,八旗子弟根本沒有一個為國殉節的,甚至都在挖大清的牆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