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幾杯就醉,古代的酒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度

文 | 論芸軒

編輯 | 論芸軒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幾杯就醉,古代的酒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度

想必大家都在影視劇中都見過這樣的場景,一人高呼“小二,拿酒來”,然後就開始了暢飲,是一壇一壇的喝酒,幾壇子下去竟然也沒有喝醉。

這樣的場景讓人驚訝不已,如果換算到現在酒的度數,相比一壇子下去,人早就酩酊大醉了,絕對不會這麼的清醒。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幾杯就醉,古代的酒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度

那麼,古代的酒究竟是怎麼樣的,為何會出現千杯不醉的場景,換算成現在又會是多少度呢?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幾杯就醉,古代的酒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度

在曆史的長河中,酒文化已經深深的紮根在我們的文化中,成為我們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不少的文人墨客選擇用酒來寄托自己的感情。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幾杯就醉,古代的酒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度

有李白的“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展現出他超凡脫俗的狂士風度,也有杜甫的“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對親人流離失所的無奈感慨。

也有武松在井岡山上喝下十幾壇酒,卻已經能赤手打過老虎的豪邁氣節,尤其是武松的酒量讓人佩服不已,喝了那麼多酒依舊武力值超群。

這樣的場景似乎還不少見,經常能看到古人大口喝酒吃肉,有時候都能喝上一下午的酒,甚至是拿着一壇子直接往嘴裡灌。

不過“千杯不醉”也隻是一個形容詞而已,并不是說古人真的都非常的能喝酒,他們也是會遵守一定的酒桌文化,甚至還會搭配一些解酒的食物一起使用。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幾杯就醉,古代的酒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度

在古人的概念中,出來喝酒是一種聯系感情的方式,是生活中的一點情趣,并不是一定要喝到不醉不歸的程度。

并且古人看起來酒量比現代的人大,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古代酒的度數和現代酒的度數是不一樣的,也不能相提并論。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幾杯就醉,古代的酒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度

現在的白酒的度數最低也是18度,最高已經也能達到78度,按照現在的标準,白酒被分為四個檔次,分别為低、中、高、特高度。

古人釀的酒度數遠遠低于現在白酒的度數,是以古人想要喝醉,那就意味這需要喝更多的酒,而且古代人釀酒的技術經過多次的發展變化,酒的度數也在不斷的改變。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幾杯就醉,古代的酒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度

古代人之是以看起來千杯不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古代酒的度數并不高,充其量就和我們現在的果酒度數差不多,也可以說就是一種稍微帶點酒味道的飲料而已。

是以這樣酒的度數是遠遠不能和現在相比的,就算是品質好一點的酒,最多就和現在的低度酒度數差不多,遠遠達不到現在一般白酒的度數。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幾杯就醉,古代的酒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度

而之是以出現這樣的原因,還是因為釀酒的技術不發的的原因,雖然大陸酒出現的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新石器早期。

在進入夏朝之後,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初步的掌握了釀酒的技術,按照當時的釀酒技術,已經可以成功的釀出黃酒和濁酒。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幾杯就醉,古代的酒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度

當時的人們就已經掌握使用酒曲釀酒的方法,當時主流使用谷物釀酒,而加入的酒曲其實就是谷物發黴後得到的一種微生物,這種微生物可以将谷物中的澱粉轉化成酒精。

而專家分析,這是古人在不經意之間發現了這樣的做法可以制作出好喝的飲品,是以在此基礎上不斷的實驗,進行改良,最終得到了最适合釀酒的酒曲。

等到了秦漢時期,使用酒曲釀酒的技術得到了大力的發展,當時的人們逐漸的掌握了多種酒曲的制作方法,酒也慢慢的進入到普通百姓的家中。

在《齊民要術》中就有詳細的記載,古人是如何去制作酒曲的,這可以說為大陸之後酒的發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但這樣的方法也有一定的不足之處,就是不能很好的将雜質分離出來,是以得到的酒自然不夠清亮,這樣的酒被稱為濁酒或者是黃酒,自然酒的度數也不高,也就4度多的樣子。

這樣的酒放到現代來說,根本不能稱它為酒,頂多就是含有一點酒精味的飲料而已,這樣的東西,自然是喝多少也不容易喝醉了。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幾杯就醉,古代的酒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度

而到了唐宋時期,酒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以此時的釀酒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酒曲的制作更加的精細。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幾杯就醉,古代的酒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度

是以這個時候,品質比較好的酒度數已經能達到十幾度左右了,酒的顔色更加清亮,但這種品質上乘的酒,價格自然也比較昂貴,一般的百姓也是喝不到的,自然喝醉的場景也就不多。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幾杯就醉,古代的酒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度

元朝是大陸酒文化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朝代,這元朝酒的品質得到了質的飛躍,酒的度數也随着上升了。

在唐朝後期的時候,蒸餾技術就已經傳入大陸,而将蒸餾技術大規模的運用到釀酒上,還是在元朝。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幾杯就醉,古代的酒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度

使用這種技術釀造的酒也被稱之為蒸餾酒,這樣的酒酒精含量更高,酒也就更烈,非常受蒙古人的喜歡。

此時也出現了更多,更好的釀酒方法,再加上元朝人已經學會使用高粱釀酒,得到酒的口感更好,是以慢慢的高粱酒也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而明朝人更加的喜愛發酵酒,是以使用酒曲發酵得到的酒又重新回到了主流市場,這個時候市面上酒的種類已經很多了,好的酒口感更好,度數也能達到二十多度。

此時的人們也不再是“千杯不醉”的狀态了,就算是一般的酒也有十渡左右,但和現在自然是不能相提并論的。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幾杯就醉,古代的酒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度

古代的酒雖然度數不太高,但這并不意味着酒的品質就不好,其中還出現了多種不同功效的酒,就比如菊花酒和羊羔酒。

菊花酒主要的原料就是菊花和糯米釀制而成的,味道微甜,又明目去肝火的功效,深受大家喜愛,并且它的度數才8度左右,深受大家喜愛。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幾杯就醉,古代的酒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度

是以即使是這樣的酒喝上一壇,也是完全不會喝醉的,頂多就是有點上頭而已,再加上在古代酒壺并不大,而古人喝酒的器皿也就是小酒盅,是以一壺酒的分量也沒有多少。

像《水浒傳》中那樣一壇接着一壇喝的酒,一般度數都不高,畢竟度數高的酒價格比較昂貴,絕大多數都是有錢人才能喝到的,一般的百姓喝的酒還是度數比較低的濁酒一類。

而除了酒度數本身就不高這樣的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曆史上的多個朝代都是頒發過禁酒令的,不準百姓私自釀酒。

還有的朝代甚至連釀酒的谷物都不準種植,就比如明朝時期,朱元璋就下令了禁酒令,“民間造酒糜費,故行禁酒令”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幾杯就醉,古代的酒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度

用大量的釀酒容易造成浪費的緣由,不讓百姓私自釀酒,這樣以來,普通的百姓隻能買酒喝,酒的價格自然也就高了。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幾杯就醉,古代的酒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度

在清朝乾隆時期,也出現過禁酒令,這件事情還引起了不小的風波,禁酒的原因是認為,釀酒是一件非常浪費糧食的一件事情事情,也正是這樣的一個禁令,還難得的讓山西汾酒出現了奏折上面。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幾杯就醉,古代的酒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度

普通百姓哪有多餘的錢買酒,能顧上自己一家的生活就不錯了,這樣的禁令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喝醉酒的情況發生。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幾杯就醉,古代的酒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度

古代和現代在釀酒技術上就有很大的差別,古代的發酵酒度數不高,最開始的時候,也就是四五度的樣子,即使是使用上了蒸餾技術,酒的度數也不能和現在相提并論。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幾杯就醉,古代的酒相當于現在的多少度

是以看起來古人非常的能喝酒,這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他們喝的充其量也就是“飲料”而已,不過還是提醒一句,酒多傷身,還是少喝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