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作者:西柚談娛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文|柚子

編輯|西柚談娛

#文章首發挑戰賽#

“我跟郭德綱并沒有鬧僵,但也永遠不會聯系了。”

“當年不是決裂,我隻是離開,但以郭老師的性格,并沒有好聚好散這一說。”

當記者提起與郭德綱目前的關系時,李菁意味深長的說下了這段話。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同是德雲社的創始人,又與郭德綱為同門師兄弟,李菁在說這段話的時候,難掩多年經營的心酸與無奈,而郭德綱的“強勢”,也再次被網友看到。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01、相聲天才

和郭德綱出生在曲藝之鄉不同,李菁對相聲,單純是骨子裡的熱愛,也有老天爺賞飯吃的“天賦”。

并非出身于曲藝世家,李菁對快闆和相聲的愛,全都來自于收音機。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7歲時,他就可以把聽過幾遍的《珍珠翡翠白玉湯》完整的說下來,不僅能堅持40分鐘不停頓,而且韻味和節奏也相當對位。

直到今天,這段錄像仍舊在李菁的家裡。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雖然看到了孩子的天賦,但李菁父母并沒有打算讓孩子從事這一行業,更沒有着重培養。

最大的态度就是,給了他更多的時間聽相聲。

靠着耳朵與模仿,李菁的能力越來越顯著,并且吸引了不少文藝團體的注意。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15歲那年,李菁拜師快闆藝術家梁厚民先生。

有了專業的教師指導與學習途徑,李菁的進步突飛猛進,還曾在全國快闆藝術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2006年,在開蒙恩師梁厚民的引薦下,李菁再次拜在了相聲大家師勝傑的名下,正式成為一名有門戶的相聲演員。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又與郭德綱、于謙、高峰等4人一起,拜師民間藝人金文聲先生,學習評書藝術。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至此,李菁與郭德綱的牽絆又多了一些。而他們真正的緣分,早就在德雲社成立之前就開始了。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02、一拍即合

在郭德綱的第三次進京中,曾與李菁共同在玻璃廠的一個茶館說相聲,隻不過由于效益不好,茶館倒閉,兩人也就沒怎麼聯系。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後來兩人各自發展,李菁求學拜師,郭德綱則繼續在相聲的道路上耕耘。從相聲演員到主持人,以及玻璃櫥窗裡的48小時,都是在這段時間。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直到2002年,命運再次将李菁和郭德綱牽在一起。

這一年,郭德綱與張文順、李菁一起,在北京大栅欄舉辦相聲大會。

那時,郭德綱一心想闖出個名堂,張文順有錢也願意投資相聲,而李菁則是從小對相聲的喜愛。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就這樣,三個出發點雖然有些不同,但最終都是想要在相聲上發展的人,創立了北京相聲大會,也就是德雲社的前身。

兩年後,郭德綱拜師侯耀文,名正言順,并正式将北京相聲大會更名為德雲社。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隻是直到此時,李菁都不是郭德綱的固定搭檔。

剛開始時,李菁雖然小有名氣,但還算不上大咖,搭檔了同樣正在努力期間的何雲偉。

兩人搭檔多年,通過一則《我要幸福》被觀衆看到,并一步步走向央視春晚的舞台。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後來名聲漸起,才開始與郭德綱在一些舞台上搭檔,再加上德雲社合夥人的身份,兩人搭檔的次數也漸漸多了起來。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直到2006年,李菁拜師師勝傑,師勝傑又師從侯耀文父親侯寶林,這一下,他與郭德綱就有了同門師兄弟的名分,可謂是親上加親。

看起來是近了,可實際上呢,也有一些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讓兩人越來越遠。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03、理念不合

德雲社正式成立後,三人各司其職。

隻是那時,觀衆聽慣了諷刺相聲與歌頌相聲,對郭德綱口中的大俗大雅并不十分認可。再加上網絡不如現在發達,想出名,那是一件很遙遠的事。

為了迅速給德雲社打下知名度,郭德綱要經常帶着徒弟們外出演出,再次讓相聲回到茶館街頭。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郭德綱外出演出了,李菁就隻好留在北京料理一些幕後事宜,将家裡的團隊管理好,保證後勤不出亂子。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在兩人的默契配合下,德雲社果然迅速走紅,那時候,“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的名号,比許多演員明星的名字好用的多。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随着名聲上漲,郭德綱趁着熱度,迅速擴張德雲社,小圓子一家一家的開,徒弟一個一個的捧,打着藝術的名号,賺的盆滿缽滿。

生意是越來越紅火了,但對于李菁來說,他與郭德綱之間的隔閡,也變得越來越大了。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郭德綱外出跑業務時,李菁不僅需要照顧公司的大攤子,還要分出點精力來做自己喜愛的相聲創作,一切都太有限了。

而随着時間的發展他漸漸發現,自己要面對的,不僅有逐漸商業化的藝術模式,還有衍生出的各種其他沖突。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04、沖突激發

李菁與郭德綱最大的沖突,就是經營理念的不合。

李菁想要的是一個藝術團體,以快闆書、京韻大鼓、相聲傳承等為主。

而郭德綱想要的,是将德雲社更将商業化,利用熱度與流量帶動藝術發展。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時間長了,李菁想要離開德雲社的想法也越來越濃烈,也無數次想過要與郭德綱深談一次,但始終缺少一個契機。

2010年,這個機會終于來了。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8月,郭德綱被爆出玫瑰園别墅圈地,在記者前往調查拍照期間,弟子李鶴彪與之産生沖突,并動手毆打記者至住院。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對此,郭德綱做的既不是出面道歉,也不是解釋事情的原委,而是發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打人者是英雄,記者就是妓女。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言論驚人,極盡刻薄,北京電視台受了奇恥大辱。

緊接着,北京電視台下架了郭德綱所有的節目,并批判他為“三俗藝人代表”,沸沸揚揚,一發不可收拾。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借着這個機會,李菁也到了選擇人生道路的時候。

一方是與德雲社一起,被主流媒體拉黑,即便有機會“重見天日”,也是重複之前的狀态。

另一條路則是自尋出路,雖然要離開德雲社,但事業和未來的發展與自己想要的更相似。

兩項權衡下,李菁選擇了後者,事實證明,這也是一個正确的選擇。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05、兵分兩路

離開德雲社之後,李菁則繼續發展自己的相聲事業,經常在一些大型晚會上面露面。

與此同時,他還在一些節目中當主持人、參加《喜樂街》等喜劇節目等等。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在李菁之後,也有不少德雲社弟子先後離開,比如曹雲金、何雲偉等等,但不管是誰,結局都鬧得有點難看。

每當此時,網友看到李菁與郭德綱的“和平分手”,都感到十分慶幸,認為兩人都是很大度的,事實卻不盡然。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正如我們開頭所說,李菁曾在采訪中表示:

我們并沒有決裂,隻是分開了。但也代表,可能從那之後再也不會聯系了。

雖然有不少人罵李菁當初走的不是時候,但也不可否認,對于李菁而言,這已經是最好的選擇。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他當初離開德雲社,就是不喜歡商業化的發展。而郭德綱在度過了“八月風波”之後,再次帶着德雲社出征,走的還是商業化這條路,甚至比之前更商業。

炒捧哏與逗哏之間的CP、帶弟子玩“飯圈文化”、跨界做綜藝影視劇等等,最終目的,都是紅。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反觀李菁,在離開德雲社之後,則潛心在演藝圈發展。要麼在喜劇節目中寫段子,要麼去影視劇中打磨演技。

李菁談郭德綱:當初本可以好聚好散,但郭德綱性子沒這一說

隻是讓人難免遺憾,曾經滿腔熱血的兩個追夢人,最終還是走到了不相往來這一天。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