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作者:山松社

這幾天的微網誌,被一個熱搜詞條刷屏了,叫“我們一起走過的20年”。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戳進去,仿佛坐上一台時光機,各種時空生成的回憶在其中交錯,可能是一則童年趣事,也可能是一張父母年輕時的靓照。

意外的是,詞條同樣吸引來了不少明星的分享: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與其說分享,不如說,那些發着光的點滴往事,是他們對即将到來的動感地帶“20周年”音樂盛典,最隆重與熱烈的預告。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似乎這才驚覺,“我的地盤聽我的”,這一抹自帶語音、刻在一代人DNA裡的聲音符号,轉眼已過去20年。

20年的光陰故事或許就那麼滾滾流走,但20年來, 關于青春萌芽與悸動的戀曲,永遠無盡也永遠無悔。

1.

對于熟悉動感地帶音樂盛典的歌迷來說,每年等候這一刻,是與年三十吃年夜飯、蹲春晚差不多意思的習慣——

年年終須有,但今年也顯得尤為地不一般。

一來是迎來了整歲。20年啊,像網友講的,20年前在大學的移動營業廳排隊買動感地帶卡的人,現在,誰還不是養娃的中年人呢。

更叫人感慨的是,今年這場盛典的陣容,從演出嘉賓到主持團隊,無一不是8090後乃至00後,極為标志性的一撮青春印記。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範曉萱唱的,“青春若有張不老的臉”,大概就會長這樣吧:

不同青春樣本裡的人與歌,在同一個舞台回放,縱使許多被改變,變得大腹便便,變得開始長白發,變成無聊的大人,但——

聽歌的18歲始終無敵美好。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唱着歌,陪伴我們18歲的這些人亦永不被時間打敗。

當然這句話,對于正處在青春年華的時代少年團而言,可能為時尚早,但能有什麼不同呢,青春就是青春,鮮活過,則永存。

這七位少年,也真是巧了,他們與動感地帶都誕生于本世紀初。那時,命運的齒輪開始了轉動,轉到20年後——

作為動感地帶的同齡人,時團也成為了中國移動動感地帶芒果卡代言人。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那麼這場紀念20年成長的音樂盛典,自然不會少了時團獻唱。

想想還挺奇妙,四年前,長着小孩兒臉,蹦蹦跳跳唱着單曲《全校通報》出道的七個人,現在,已經長成了帥氣的少年。

當年唱過的那些詞,“我是我的傑作,不需要誰肯定”“别擔心我長不大,我會比誰都強大”,每一句,在這四年裡都得到驗證。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出道的第一年,一首《無盡的冒險》伴随少年們開啟這條追夢之旅。那時他們已然做足了準備,未來要走的路,既是夢想的花路也少不了磕磕碰碰的小路。

于是當各種不那麼友好的聲音湧來,他們肆意又無畏地向這個世界高唱《要你管》,“你沒寫我的歌,受我的傷,走我的路,又憑什麼規定我怎樣發光。”

收獲贊譽時,心懷感恩,一副乖小孩姿态,越過荊棘時,身披盔甲,換作一臉為自我而戰的勇者模樣。難怪說少年人令人心動呢,原來,不是因為多帥而心跳加速,是那份坦然接受一切、好壞都“來吧我不怕”的少年氣,最是迷人。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能成為今天的時團,這場捆緊七人份的青春故事,也終于是從誰是誰都分不清的開篇,漸入佳境,來到了熱血逆襲的重要章程。

許多熱門綜藝總有他們的身影,各大頒獎舞台也必然會出現他們鞠躬、緻謝的畫面,還有考驗重重的時尚類活動,也逐漸對他們抛出橄榄枝。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在時團身上,青春不是某一個定點、某一刻的閃耀,而是一幅高高低低、仍在無限延展和向上的成長流線圖。

他們與當年拽拽地唱,“在我地盤這兒得聽我得兒”的周式青春有異曲同工之妙,都以備受争議起步,最後證明了自己。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可能青春的滋味總是同一種,沒有純甜或者純苦,酸甜苦辣什麼都得來點兒才能回味無窮。

也就愈加期待,幾天後的音樂盛典上,傳說時團的開場秀正是《我的地盤》。不敢想,這首橫跨20年的青春神曲要靓絕多少人。

2.

不過論青春代言人,這幾個名字,莫文蔚、任賢齊、吳青峰、蔡健雅,在8090後歌迷的記憶中,更是催淚彈一般的存在。

說來唏噓,對聽着短視訊最火bgm寫作業的這代孩子來說,莫文蔚大概就是“那個唱《這世界那麼多人》的女歌手”,僅此而已。

但誰懂啊,不久前的GQ晚宴上,莫文蔚一氣兒唱了《愛》《如果沒有你》《廣島之戀》,首首堪稱淚腺開關,值得從頭哭到尾。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蔡健雅晚莫文蔚出道幾年,但她的歌一樣是top級回憶殺。《陌生人》《紀念》《空白格》,總有一首在你失戀K歌時唱哭你吧?

蔡健雅,都市女子的情感療愈師,名不虛傳。是以Spotify公布的2023年度華語流行音樂收聽排行榜,蔡健雅位居女歌手第三。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這一年,也是她超經典的專輯《陌生人》發行20周年。

20年前,她吃盡愛情的苦,于是有了那句痛的領悟,“當我了解不愛了,連回憶都是負荷”;20年後,求求了——

動感地帶“20周年”音樂盛典可以經典重制嗎?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與20年結緣的還有吳青峰。

2003年,蘇打綠的六人團正式成型,2004年發行首張單曲《空氣中的視聽與幻覺》。是以明年巡演已經定好名字,“20年一刻”。

吳青峰這位寫歌如寫詩的舞台詩人,創作驚人,能量充沛,陪着歌迷從讀書到工作、結婚、生子,總有一種他時刻不缺席的感覺。

竟然也陪了我們快20年啊。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除了實力唱将加盟,幾位樂壇新銳也很令人眼前一亮,有“新生代魔嗓”之稱的鄧典、唱跳俱佳的李斯丹妮、主打爵士樂的劉戀等。

鄧典在那年的《明日之子》上,真是刷爆觀衆對“秀人”的認知。首先他是唱歐美搖滾的,其次,他活得也搖滾勁兒十足。

即使可能嗓子全廢,也堅持自己那種“不科學”的發音方式來唱歌。問他不能唱了怎麼辦,不過是淺淺一笑,“那就完蛋。”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這樣一把“魔嗓”,會在動感地帶“20周年”音樂盛典上唱什麼歌,很難不搓手期盼。

3.

回想起來,這麼些年,由動感地帶品牌操刀,已然玩出廠牌内味兒的年終音樂盛典,演出陣容豪華是特色,但不是唯一的特色。

每年都有每年的一套玩法。

前年時逢冬奧會,便召集冰雪戰将同台,設立舞台之外的第二現場。去年正值世界杯,好家夥,直接舞出了一場帶足球元素的元宇宙音樂盛典。

青春這件小事,還得是他們

可以說,打着動感地帶logo的音樂盛典一直辦,也一直在挑戰觀衆的想象,不斷實作内容的更新與深挖品牌的價值。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青春向的陪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