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國列子:宇宙天文學發展的鼻祖,比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早2000年

作者:笑史雲煙

文 | 笑史雲煙

編輯 | 笑史雲煙

浩瀚的星空下,一位身着長衫的老者手持拐杖,慢慢踱步而來。

他就是列子,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

列子生活在戰國中期,是一個少言寡語的隐士,他不求權勢,不問世事,獨自隐居在故鄉,潛心鑽研學問。

戰國列子:宇宙天文學發展的鼻祖,比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早2000年

盡管我們對他的生平所知甚少,但列子留下的思想财富,卻蓄積成一部開創性的經典——《列子》。

01

列子出生于戰國時期的鄭國圃田,也就是如今的河南鄭州,他曾拜許多人等為師,學習道家思想,隐居鄭國達四十年之久,不求名利,專心修道。

後世尊稱他為“沖虛真人”。

戰國列子:宇宙天文學發展的鼻祖,比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早2000年

列子一生創作了二十本書籍,所寫字數總計超過了十萬個。

據莊子在《逍遙遊》中的描述,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似乎已經練就了一身卓絕的輕功。

然而,由于莊子書中往往虛構許多子虛烏有的人物,如“無名氏”、“天根”,故有人懷疑列子也是莊子杜撰的“假人”。

不過,《戰國策》、《屍子》、《呂氏春秋》等文獻中都提及列子,是以他應該是真實存在的人物。

戰國列子:宇宙天文學發展的鼻祖,比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早2000年

列子所主張的思想見于《列子》一書,他最早提出了宇宙生成有四個階段的思想。

《列子》中的許多學說,都遠早于西方的同類觀點,他開創了融寓言與哲理為一體的先秦散文文風。

02

事實上,列子出身寒門,40歲時鄭國上下幾乎無人知曉他的存在,直到鄭國發生大饑荒,列子被迫離鄉避難至衛國,弟子們懇請列子傳授遺訓,列子這才留下那段著名的“黃帝篇”。

戰國列子:宇宙天文學發展的鼻祖,比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早2000年

這段文字雖然晦澀難懂,卻引發後人無數解讀和讨論。

列子沒有直接闡述自己的思想,而是引用遠古黃帝的言論來表達核心觀點:天地萬物的更替循環,都源自一個不生不死的根本法則。

列子高深的哲思總結了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論;又吸收黃老學說的“綿綿若存,用之不勤”來形容道的運作;甚至說到玄牝、天地之根,已接近坎卦的義理。

戰國列子:宇宙天文學發展的鼻祖,比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早2000年

我們不得不驚歎,列子的思想竟然比老子和莊子還要早悟到天地自然之道。

其實列子并非生而知之,他有過非常坎坷的求道曆程。

列子少年時期便顯露非凡資質,但求學過程并不順利,幾經輾轉才遇到心儀的老師。

20歲時列子拜關尹子為師,學習兵家思想;30歲時轉投壺丘子門下,研習黃老道家;40歲時列子又向老商氏學習陰陽五行;直到老年時才從支伯高子那裡領悟到玄學奧秘。

戰國列子:宇宙天文學發展的鼻祖,比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早2000年

列子幾十年如一日苦讀,才逐漸開悟,最終能夠“禦風而行,泠然善也”,說法驚為天人。

他将道家思想提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然而高深的學問并未使列子目空一世,相反,他從未在鄭國主動傳道,隻隐居深山,過着極簡樸寡欲的生活。

戰國列子:宇宙天文學發展的鼻祖,比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早2000年

直到走投無路才流亡衛國,面對弟子們的哀求,列子微笑着說:“吾所好者,人能無所好;吾所惡者,人能無所惡。”

簡單的一席話,道出了列子一生的追求,不求名譽,不争利祿,與世無争,淡泊明志,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03

列子的思想确實可以說源自于上古時期的道家思想,尤其是對黃帝文化中關于道的了解。

戰國列子:宇宙天文學發展的鼻祖,比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早2000年

列子先引用了《黃帝書》中的一段話:“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這段話提出了一個重要概念“玄牝”,意指生成天地萬物的根源,也可以說是宇宙的母體。

這一點與《道德經》中對“道”的描述非常相似,都認為世間萬物皆由同一根源衍生而來。

戰國列子:宇宙天文學發展的鼻祖,比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早2000年

但是列子擔心弟子們無法了解這個抽象的概念,于是又對“玄牝”做了進一步闡釋:“故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

意思是說,“玄牝”本身并不真正“生”或“化”萬物,它不會經曆生滅變化,而是永恒常存。

我們描述它“生化”“形色”等,都不過是借喻,“玄牝”超越一切,是不能用言語形容的。

戰國列子:宇宙天文學發展的鼻祖,比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早2000年

這種描述是否定了早期中國有關創世神話,強調“道”的自然屬性,與現代科學觀念不謀而合。

說完這段話,列子提出一個關鍵問題:“夫有形者生于無形,則天地安從生?”

意思是,既然一切有形的存在都來自無形,那麼宇宙天地又是如何生成的呢?這展現了列子追根究底的思想态度。

戰國列子:宇宙天文學發展的鼻祖,比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早2000年

對此,列子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天地的生成可以分為太易、太初、太始和太素四個階段。

太易時,一片虛無;太初時,先天一氣形成;太始時,氣凝結成形;太素時,形體轉化為有品質的物質。

這四階段與現代宇宙學說異曲同工,太初的“一氣”類似“奇點”,太始的氣凝結成形與“物質暴脹”相當,太素則是各元素形成的過程。

戰國列子:宇宙天文學發展的鼻祖,比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早2000年

可以說,列子的這一段論述,預示了後世許多科學發現和理論,他從抽象到具體,由點到面闡述了一個連貫的宇宙生成順序,展現了道家思想的深邃與開放。

尤其是強調天地萬物皆由“道”所生,否定各種創世神話,充分彰顯了道家思想的客觀性和對自然規律的尊重。

這種開放的思維方式和探索未知的勇氣,使古代道家思想超脫于當時的曆史條件,仍對今人有啟發。

戰國列子:宇宙天文學發展的鼻祖,比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早2000年

04

列子不僅是道家思想的重要傳承者,也是一位著述頗豐、思想獨特的先秦學者。

他提出的許多宇宙觀念在當時都頗為超前,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列子的思想獨特之處,在于他将自己的思維放在無窮無盡的宇宙背景下,而不僅僅局限在世俗中。

戰國列子:宇宙天文學發展的鼻祖,比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早2000年

這使他保持了極為穩定的開放和超脫,提供持久的智慧借鑒。

列子的著作《列子》記錄了他獨特的人生思考。

在思想内容上,最突出的是他将抽象的宇宙觀點巧妙地植入具體的人生話題中,他不僅從天地的全局出發,審視地球生命的局部,而且用宇宙的本原來闡釋生命的根源,用宇宙運作的規律來說明生命變遷的必然,用宇宙存在的方式來啟示生命應有的狀态。

戰國列子:宇宙天文學發展的鼻祖,比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早2000年

這樣,人生觀念就立足于堅實的宇宙觀基石之上,這種方法保證了視角的高度和開闊度,也使他的思想超脫世俗,與道合一。

在思想态度上,列子對道的描述極其冷靜理性,沒有任何形象附加或屬性假設,無法描述的直言無法描述。

這種客觀的态度,使他的思想免受主觀限制。

戰國列子:宇宙天文學發展的鼻祖,比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早2000年

正因如此,列子的思想至今依然閃爍着智慧的光芒,時空的流動絲毫未能削弱其中的道理,反而使之越發契合現代科學,提供持久借鑒。

列子開創性地将道家思想推向高峰,對老莊都有重大的完善和超越。

他将道家世界觀的核心——道,描述為不生不死、周而複始的自然法則,這一理念不僅超前于當時,也遠遠早于西方近現代科學哲學。

戰國列子:宇宙天文學發展的鼻祖,比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早2000年

“我隻是站在宇宙的制高點,洞觀天地萬物的道理,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視角,思考這個世界的奧秘。”

“生命是一條通向智慧的道路,我選擇獨自探索,但你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不要被表面的名利所迷惑,要保持澄明的心靈,傾聽内心的聲音,它會引領你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

戰國列子:宇宙天文學發展的鼻祖,比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早2000年

“這個世界充滿未知和可能,不要被眼前的風景局限,要放眼遠方,拓展視野,天地浩瀚,我們都要努力成為敢于思考、探索未知的人,這需要勇氣和毅力,但過程中你會獲得無窮的收獲。”

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務必秉持謙卑的科學态度,時刻準備接受新的發現與理論,而不是固守陳舊的思維定式。

戰國列子:宇宙天文學發展的鼻祖,比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早2000年

也許,唯有如此,人類才能不斷推進科學發展的程序,逐漸揭開自然的神秘面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