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穩中求進,推動經濟實作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作者:王琦 785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全面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目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随後,在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2023-2024中國經濟年會”上,聚焦“着力增強發展内生動力,紮實推進高品質發展”,多位權威部門人士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及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做了解讀。

會上,中央财辦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表示,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韓文秀指出,先立後破就是要統籌兼顧穩和進,該立的要積極主動地立起來。該破的要在立的基礎上堅決地破。同時要穩紮穩打,把握好時、度、效,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

如何了解“先立後破”?“立”的是什麼,“破”的是哪些?明年穩增長的政策重點有哪些?圍繞市場熱議的相關話題,21世紀經濟報道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進行了專訪。

專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穩中求進,推動經濟實作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張永軍。資料圖

先立後破:為消費和産業更新創造條件

《21世紀》:中國經濟年會上提到,今年大陸經濟運作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怎麼看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

張永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産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隐患仍然較多,國内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中央對于目前中國經濟所面臨挑戰的分析判斷是全面準确的,這些問題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結構性的,既有需求側的也有供給側的,這些困難和挑戰交織在一起,對于大陸經濟發展的影響是比較大的,而且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顯現的程度不同,這也是大陸經濟運作呈現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重要原因。但這些困難和挑戰是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挑戰。綜合起來看,大陸發展仍然是機遇和挑戰并存,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21世紀》:你認為哪些方面要“立”,哪些方面要“破”?

張永軍:對于“先立後破”,既要做到該立的要積極主動地立起來,該破的要在立的基礎上堅決地破;同時要穩紮穩打,把握好時、度、效,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就是要統籌兼顧穩和進的關系。

關于先立後破,就我的學習體會而言,可以從以下方面來了解:從産業發展來說,就是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發展新質生産力,強化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支援新動能成長壯大,打造若幹戰略性新興産業,開辟未來産業新賽道。同時,要加快傳統産業轉型更新,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對傳統産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提高生産效率和産品品質。在此基礎上,對于高能耗、高排放的落後過剩産能要堅決淘汰。

從改善民生、擴大内需的角度來說,就是要在産品更新和消費條件改善的情況下,淘汰落後産品。目前,有關部門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标準為牽引,推動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産品等大宗消費,鼓勵壯大新型消費,開展新能源汽車、綠色建材、智能家電下鄉活動。這些行動對于提升居民消費水準、改善民生、促進相關産業更新,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在推動高品質發展方面也将發揮重要作用。

但應該注意的是,要适應先立後破的要求,就意味着要為消費更新創造相應的條件。以電動汽車為例,目前在大中城市,已經建設了很多充電樁等設施,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長很快;但在小城市、城鎮和農村地區,很多地方還沒有建設足夠多的充電站、安裝足夠多的充電樁,如果要求這些地區快速淘汰燃油車,就不符合先立後破的要求。要注意避免出現以前部分地區在煤改氣過程中曾經出現的未立先破、影響居民生活的情況。

具備實施較為積極宏觀經濟政策的條件

《21世紀》:明年宏觀政策将在哪些領域重點着力?

張永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要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品質、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币政策,加強政策工具的創新和協調配合。這為明年制定各項經濟政策确定了指導原則和方向。

首先,應該看到,大陸具備實施較為積極的宏觀經濟政策的條件。大陸物價水準較低,中央政府債務水準不高,财政政策、貨币政策還有較大的空間。

從各項經濟政策的着力方向來看,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發改委、财政部、央行等主管部門負責人的講話,主要有以下領域:一是積極支援科技創新,加快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财政部門要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支援力度,保障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資金需求,同時要深化科技經費配置設定使用機制改革,調整優化經費使用方向,支援加快現代制造業體系建設。

二是着力擴大有效需求,繼續用好中央預算内投資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用好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工具,多管道增加居民投入,增強消費能力;支援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體系建設,加快補齊鄉村商貿流通短闆,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釋放消費潛力。

三是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支援鄉村振興和農業發展,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穩定種糧農民補貼,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健全糧食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調動地方政府發展農業的積極性。支援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返貧底線。推動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落實區域發展戰略的财稅支援政策,推動建構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四是着力促進綠色低碳發展,通過财稅政策和貨币政策,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加大生态系統保護修複力度;繼續支援工業、交通、建築等重點行業領域綠色低碳轉型,持續優化清潔能源的支援政策。

五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繼續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推動抓好重點群體的就業創業工作,強化社會保障措施,進一步健全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均等化,積極支援保障性住房、“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設,支援加快建構房地産發展的新模式。

同時,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緻性,加強财政、貨币、就業、産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的協調配合,而且要把非經濟性政策也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緻性評估,以形成支援經濟增長和高品質發展的政策合力。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