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編輯|
«——【·前言·】——»
1997 年 8 月 31 日,英國王妃戴安娜在巴黎遭遇車禍,不幸身亡。
她的去世引起了全球的關注和哀悼,而她的葬禮也成為了英國曆史上最盛大的葬禮之一。
然而在她去世後,她的遺體被安葬在一個小島之上,而她的前夫查爾斯王子卻一次也沒有去看過她。
這是為什麼呢?其中隐藏着怎樣的秘密?
遭遇車禍身亡
1997年,36歲的戴安娜公主與情人多迪來到浪漫之都巴黎,原本預計會有一個轟轟烈烈的羅曼史假期。
沒想到8月31日當晚,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結束了戴安娜短暫的一生。
事發當晚,戴安娜與多迪乘坐一輛頂級豪華房車梅賽德斯-奔馳S280,準備從羅浮宮附近的裡茨酒店出發,前往他們下榻的酒店。
開往酒店的途中,戴安娜的座駕行駛在阿爾瑪隧道内。
這是一條地下兩層雙向六車道的市區快速通道,限速每小時50公裡。
然而豪車卻在隧道内以每小時105公裡的速度疾馳。
韋科夫斯基司機當晚飲酒過量,又想甩開後面追蹤的記者車隊,在隧道内瘋狂加速。
車内的戴安娜并未系上安全帶,她那張美麗動人的臉龐此時滿是驚恐。
在突如其來的撞擊下,戴安娜與夫妻的生命永遠停止。
現場的記者并未展現出應有的職業素養,反而争先恐後拍攝死去的戴安娜公主,這無疑加重了這場悲劇。
在這個悲劇發生後的日子裡,英國王室成員的态度和行為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昔日夫妻有些無情
戴安娜信奉基督教衛斯理宗,根據教義不能接受火化。
葬禮上使用的正是原本為王太後設計的儀式,可以看出戴安娜還是借助王室榮耀謝世。
在葬禮後,關于戴安娜的最後安息之地的話題便成為當時英國王室的難題。
根據遺願,戴安娜決定不會在英國王室墓地喬治六世紀念堂下葬。
戴安娜沉睡在重達635斤的鉛棺材中,最終被安葬在了她娘家莊園斯賓塞家族的一個小島上。
那座小島四面環水,景色秀麗幽靜,遠離城市喧嚣。
26年裡,查爾斯從未通路過這座小島,也不願意出資維護,任它荒廢蔓生苔藓。
兒子們倒是勤快祭拜,可見他們對母親的思念。
感情最難捉摸,外人很難評論他人内心。
對一般群眾的感情來說,離婚後很少聯系也是可以了解的。
但戴安娜不僅為王室生了兩個孩子,至死也保有“威爾士王妃”這個稱号。
是以查爾斯的反應實在過于冷漠乃至殘忍。
曾幾何時,戴安娜是炙手可熱的王妃。
童話般的美夢
1982年的一個周末,年僅19歲的戴安娜随家人參加了斯賓塞家族舉辦的鄉村狩獵聚會。
她一襲白裙,神采飛揚地在草坪上與幾位男士交談。
不遠處,34歲的查爾斯王子獨自在林間小路漫步,無意中看到了光彩照人的戴安娜。
五年前,17歲的戴安娜曾與查爾斯有過一面之緣,如今已長成大方動人的少女。
查爾斯不禁為她的變化驚歎,主動上前打招呼。兩人熱絡交談,漸漸産生好感。
原來,性格内向的戴安娜雖然經常進宮,卻很少主動與王室成員攀談。
這次聚會,她難得敞開心扉,和查爾斯相談甚歡。
查爾斯發現,不同于姐姐的張揚外放,戴安娜善解人意,聰慧内斂。
她博覽群書,見多識廣,并對文藝與公益事業頗有興趣,堪稱完美王妃人選。
兩人越談越投機,查爾斯更加确信,戴安娜就是命中注定的她。
從那天起,查爾斯傾力追求戴安娜。
起初,還在讀書的戴安娜不敢奢望,隻當兩人是志趣相投的好友。
直到有一天,查爾斯單膝下跪,向她求婚,戴安娜這才意識到,自己也深深被查爾斯的真誠善良所打動。
1981年7月,一場盛大隆重的皇室婚禮在英國舉行。
20歲的戴安娜穿上了潔白的婚紗,如願成為查爾斯的新娘,她羞澀的笑靥與嬌豔欲滴的花束映襯,讓所有賓客為之着迷。
至此,戴安娜的童話般的夢想成真。
盡管她與查爾斯之間有着明顯的代溝,但兩人堅信,隻要有真摯的愛,一切困難都能跨越。
可惜事與願違,她的童話夢還是破碎了。
婚姻破碎
1981年,年僅20歲的戴安娜公主在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嫁給32歲的威爾士王子查爾斯,正式成為威爾士王妃。
這場婚禮被稱為“世紀婚禮”,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這對新人身上。
然而盛大的婚禮掩蓋不了兩人今後關系的裂痕。
婚後的戴安娜很快意識到,她的丈夫從未忘記過一位名叫卡米拉的女士。
卡米拉與查爾斯相差一歲,兩人早在1970年就相識相戀。
如果不是卡米拉嫁給了另一位軍官,命運本該讓這兩人走到一起。
婚後,查爾斯屢屢回頭,通過各種管道與卡米拉秘密約會。這無疑是對妻子的最大傷害。
面對這番局面,年輕的戴安娜選擇了錯誤的發洩方式。
她暴飲暴食又狂吐狂吃,很快就患上了厭食症。
她還外遇報複,與多位政要保镖建立暧昧關系。
這樣的醜聞被媒體披露後,戴安娜與王室決裂。
盡管群眾大多站在戴安娜一邊,但王室不能再容忍這種混亂。
15年的婚姻生活使戴安娜身心俱疲。
到最後,是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主導了這場離婚。
1996年8月28日,查爾斯和戴安娜正式宣告離婚。
戴安娜的自卑與善良
戴安娜生于英國斯賓塞家族,一個與英國王室關系密切的老貴族世家。
但她的童年并不快樂。家族的嚴格法則要求必須誕下男性後嗣,但戴安娜的父母先後生下了三個女兒。
父親對此極為焦慮和不滿,常常家暴母親,認為這都是她的錯。
在戴安娜八歲那年,父母離了婚。這給幼小的戴安娜帶來巨大創傷,使她性格内向,缺乏安全感。
少女時代,戴安娜并沒有受到系統的貴族教育。
她在貴族學校裡總覺得與其他同學有些格格不入。終于她隻念了高中就選擇離開學校。
成人後的戴安娜雖有迷人的外表,但内心的自卑與敏感依然難以抹去。
1981年,二十歲的戴安娜嫁給了查爾斯王子,成為威爾士王妃。
表面上她享有萬千寵愛,但内心的孤獨感依然如影随形。
于是,戴安娜投入到一個又一個的慈善事業中,似乎希望通過幫助他人來填補自己空虛的内心。
1987年,在艾滋病仍不被社會公衆了解的年代,戴安娜公開擁抱艾滋病患者,讓英國群眾對這一疾病的态度發生改變。
此後十幾年間,她繼續頻繁探訪各大醫院,關心癌症患者和其他弱勢群體。
36歲那年,戴安娜在令人震驚的車禍中猝然離世。
她雖早已與王室斷絕關系,但在普通群眾心中,她依然是那個慈善的“人民王妃”。
如今多個以她命名的慈善基金仍在延續她的遺志,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結語
戴安娜王妃的離世令人痛惜,她的墓地所在,也讓人們對她的人生充滿了更多的好奇和想象。
無論如何,戴安娜王妃作為一個傳奇人物,她的影響力和魅力将永遠被人們銘記。
她的美麗、善良和勇氣,将繼續激勵着無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