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國經濟還有好消息嗎?

作者:慧眼速遞

本文轉自作者 | 張冬方

德國經濟還有好消息嗎?

整體來看,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德企傾向于減少投資,而不是增加投資。

年終将至,又到了寫“德國這個冬天有點冷”的時候了,去年因為取暖高峰中的天然氣價格飙升,這次,德國的舊病未愈,又添新症:政府财政預算危機、企業投資意願不足、企業創新動力斷崖式下跌,等等。在預算面臨巨大缺口,德國總理朔爾茨再次引用了那句歌詞“你永遠都不會獨行”,就像在去年能源價格高企時那樣。他想以此來承諾政府向群眾做出過的承諾一定會兌現,不會對誰不管不顧。這句話也可以用來形容德國目前的狀況百出,那就是,一個危機不會讓另一個危機獨行。

ifo經濟研究所最新釋出的研究報告稱,德企明顯縮減了其投資計劃。該機構11月份景氣問卷調查顯示,ifo投資計劃指數從3月的14.7點下降至11月的2.2點。該指數用于衡量計劃加大投資的企業的比例,但不涉及具體投資金額。ifo專家Lara Zarges表示,“投資環境明顯黯淡是由上升的融資成本、疲軟的需求和經濟政策上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 企業對來年的投資也保持謹慎,投資計劃指數比今年還要低,才1.2個點。最悲觀的是貿易行業,越來越多的企業打算減少投資。制造業尚屬最樂觀的行業,多數企業打算在今年和來年增加投資,但增加幅度比原計劃要少,尤其是能源密集型企業。總之,整體來看,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德企傾向于減少投資,而不是增加投資。

IW經濟研究所12月初釋出的報告同樣展現了相當悲觀的景象。該機構今年秋季進行的景氣問卷調查報告表明,德國經濟遭受沖擊之後陷入無力的狀況将繼續下去。2023年的商業狀況明顯惡化,尤其是制造業和建築行業。2023年的商業預期陷入低迷當中,回歸到了2022年秋季水準。報告顯示,計劃在2024年擴大生産的企業占比為23%,減少生産的比例則為35%,這樣的景象類似于遭受能源價格沖擊、高通脹和擔憂能源短缺的2022年秋。而這些年以來的投資低迷局面預計在來年也沒有好轉的迹象。曠日持久的經濟沖擊和遲遲未能得到緩解的不确定性也展現到了就業市場上,報告指出,德國長久以來的就業市場繁榮可能面臨結束。隻有20%的受訪企業表示可能在來年增加就業崗位,35%計劃裁員。

不僅僅是在生産上的投資意願低迷,連在代表着未來的研發上的投資也動力不足。德國工商總會(DIHK)于今年7月到9月之間在德國範圍内對超過2200家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持續的危機和危機所造成的經濟困境使得德國企業的創新意願跌入了自該調查于2008年開始以來的最低谷。上一次的調查發生在三年前,當時,約一半的企業計劃加強創新,而今該比例約為三分之一,15%的受訪企業甚至計劃在未來的12個月内減少創新投入。阻礙創新的最大障礙為專業人才缺失,該因素尤其在制造業和建築業當中很突出。其次為過高的合規要求,其中包括審批、資料保護等,即所謂的官僚主義,受影響最大的為化學制品和制藥業。DIHK主席Martin Wansleben稱,企業将投資重心放在核心業務上,疲于應付如何執行大量的規章和準則上,已經沒有多餘的精力和資源用于開發新的産品或服務。

德國聯邦政府在提高創新能力上定下的具體名額為,至2025年,全部研發經費占GDP比重增至3.5%。目前,德國政府、企業和高校在研發上的總體投入占GDP的3.1%。據DIHK調查報告,自2017年以來,德企認為創新條件在惡化。報告指出,包括可持續性報告義務和歐盟供應鍊法在内的額外要求,隻會讓合規要求阻礙創新能力的形勢更嚴峻。官僚主義也展現在用來支援研發的公共資金項目上。在研發的資金來源上,76%的受訪企業表示來自自有資金。而來自歐盟、德國聯邦、聯邦州的公共資金支援項目的吸引力在下降,其中的原因在于規定和申請過于複雜和耗時。

一個同樣讓德國人警惕的現象是,企業正将研發活動轉移出德國。在DIHK上一次的問卷調查中,有四分之一的受訪企業計劃在國外提高研發能力,此次該比例為三分之一,尤其是員工規模超過500人的企業。Wansleben稱,如何讓新的産品和新的想法繼續來自“德國制造”迫在眉睫,隻有這樣才能讓德國經濟重新站穩腳跟。德國作為經濟基地的存在前提就是企業的創新力。

前一段時間,大部分經濟預測都調低了對德國經濟的預測值,其中,大部分預測的德國GDP 2023年負增長,2024年開始撥雲見日,由負轉正。經合組織9月釋出的對各國2023年經濟增速的預測當中,德國排名倒數第二,僅排在阿根廷之前。11月初,德國經濟五賢人對2023年德國GDP的預測為-0.4%,2024年則增長0.7%,該預測值在3月份時為2023年增長0.2%,2024年增長1.3%。而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的經濟學家最悲觀,他們認為德國經濟來年仍然無法擺脫經濟衰退,繼續萎縮,在他們的預測中,德國經濟2023年萎縮0.4%,2024年萎縮0.3%。

ifo所長福爾斯特最近以“德國在倒退”描述德國的經濟狀況,而他所在的經濟研究所ifo對德國經濟今年的預測為萎縮0.6%,是所有G7國家中經濟上唯一沒有出現增長的國家。在最近的一次關于德國的工業模式是否已經過時的讨論活動中,福爾斯特将希望寄托在德國的中小企業身上,這些企業往往為世界級隐形冠軍。據IWD,2020年,全球約3400家世界領先的隐形冠軍企業中,德國占1573家,它們是危機當中的經濟穩定器。在2015年到2020年期間,盡管全球化陷入僵局,德國的隐形冠軍企業數目增加了五分之一。很多企業往往是超過百年的家族企業,主要來自制造業。有意思的是,56%的全球隐形冠軍企業集中在德語國家德國、奧地利和瑞士。其原因在于該三國有家族企業比例高的傳統,他們在19世紀就已經開始了國際化。

福爾斯特認為,如果這些德國中小企業能卸下來自專業人才短缺、高稅負、官僚主義的負擔的話,它們有着很大的增長潛力。在目前所有關于德國經濟的壞消息中,這可能是唯一勉強算得上好消息的預測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