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擔心中美沖突,美國會提議:對金融行業進行壓力測試,結果很失望

作者:曉兵老師

制裁中國,會讓美國損失慘重

衆所周知,為了與中國進行廣泛的大國競争,美國國會衆議院專門設立了一個特殊的部門,全稱叫:美中戰略競争特别委員會,外界通常直接稱其為“中國委員會”。最近,該委員會别出心裁的出具了一份報告,提出了數十項的改進建議,旨在“提高美國經濟的競争力”。英國《金融時報》認為,這是美國擔心與中國爆發沖突,而提前進行的金融系統壓力測試的結果。可是,測試的結果,卻令美方感到沮喪和失望,隻能出台一系列“更新檔措施”,彌補可能存在的漏洞。

擔心中美沖突,美國會提議:對金融行業進行壓力測試,結果很失望

英國《金融時報》12月13日的報道顯示,過去一年時間内,衆議院中國委員會進行了兩次引人矚目的“兵棋推演”。其中一次推演,專門請來華爾街的高管參與。因為中國委員會想弄清楚,假如中美因台海危機或其他情況爆發軍事沖突,美國讓中國付出沉重的外交和經濟代價的同時,如何確定不會對美國自身經濟造成“嚴重傷害”。

盡管設想很美好,但現實卻非常“打臉”。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美國跨黨派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的制裁問題專家:艾米麗·基爾克雷斯表示,中國龐大的經濟規模和緊密的互相關聯性,意味着任何施加在中國身上的經濟制裁,都會通過中國與幾乎所有國家的深厚經濟聯系,在全球範圍内劇烈反彈,并造成嚴重的傷害,這其中也包括美國。

擔心中美沖突,美國會提議:對金融行業進行壓力測試,結果很失望

也就是說,就算中美之間爆發軍事沖突,美國也必須盡可能的縮小戰鬥範圍和規模,能不涉及經濟領域,就要盡量避免。如果美國像二戰時期對付日本那樣,與其完全斷絕經濟關系的話,不但對軍事行動沒有任何實質性幫助,反而會出現傷敵一千,自損一千二的尴尬局面。

美國千方百計圍堵,中國不斷崛起進步

盡管結局不容樂觀,但是衆議院中國委員會還是打算采取行動。

首先,美方計劃設立一個所謂的“協調辦公室”,負責評估中國在軍事和經濟領域内的反擊,可能會對美國及其盟友的經濟、金融和供應鍊的影響。

擔心中美沖突,美國會提議:對金融行業進行壓力測試,結果很失望

其次,中國委員會建議美國商務部制定一項規則,限制美國技術向外國對手提供超過一定門檻的先進雲計算叢集。以此阻止包括中國獲得更先進的半導體和人工智能技術。

對于美國方面的此番動作,我們可以總結出三個方面的結論。

第一,美國衆議院所謂的“中國委員會”,其根本任務并不是為了提高美國的競争力,而是想方設法對中國實施封鎖和圍堵。從本質上來說,美方目前的各種小動作不斷表明其現在最擅長的還是冷戰時期,用來對付前蘇聯的那一套戰略戰術,了無新意,思維僵化,這種陳舊過時的戰略思想和霸權主義觀念,注定美國已經跟不上時代的進步,最終被滾滾向前的曆史車輪殘酷碾壓淘汰是早晚的事情。

擔心中美沖突,美國會提議:對金融行業進行壓力測試,結果很失望

第二,實事求是來說,美國對華技術封鎖,也不是完全沒有有一點效果,也從客觀上給包括中國華為公司在内的高技術企業,造成了一定的麻煩和阻力。但也僅僅是一點點阻礙而已,其制造的氛圍感和焦慮感要更多一些,要說更大的效果,其實未必。在嚴密封鎖下,中國的半導體技術還在進步,新一代的國産晶片更加成熟可靠,開始從軍工領域向商用市場滲透。

事實上,不是美國在和中國脫鈎,而是中國制造更加強大,在逐漸取代進口商品和技術的地位。可是美國的政客根本看不到這一點,還以為失去美國的技術,中國企業就無法前進的過時思想。

擔心中美沖突,美國會提議:對金融行業進行壓力測試,結果很失望

第三,雖然中國還在繼續崛起,但是對手也在想方設法掙紮,是以我們還不能太樂觀。我們要想方設法繼續保持發展和突圍的态勢,繼續拓展更新産業鍊和貿易鍊,不斷壯大自己,并不斷加強與其他國家的經貿聯系,讓中國的朋友越來越多,讓對手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小,在這種此消彼長的過程中,悄無聲息的獲得博弈的優勢。等美國人反應過來看清楚形勢的時候,中國或許已經将他們遠遠甩在身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