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離婚不離房,董事長夫婦玩轉内幕交易,收益率超90%!美諾華:畫餅式募投數次延期,抱大腿如今不好使了?
現金分紅率僅有14.35%。
作者 | 貝殼XY
編輯 | 小白
見慣了夫妻離婚後的大路朝天各走一邊,見多了A股可共苦不可同甘的天價離婚案,今竟有董事長夫婦離婚20年仍住對門共吃早餐,莫非這是餘情未了?
資本市場也有愛情?
(來源:市值風雲APP)
直到11月30日福建證監局開出3,300萬罰單,幡然醒悟,資本市場不一定有永恒的愛情,但一定有永恒的利益。
(來源:福建證監局)
這張千萬罰單的主人,名叫張永紀。
沒聽過這個名字?那不如直接介紹為美諾華實控人兼董事長姚成志的前妻。
離婚20年,聯手演繹内幕交易大戲
01 大漲前的精準吃進,收益率超90%
在不知道這層關系前,甚至可以稱張永記為股神。
2021年2月1日至10日,張永記共斥資1,222萬元,集中買入美諾華40.57萬股股份。
此後股價立馬開啟一輪大漲,最高漲至61.28元/股,較買入點漲幅接近150%。
這買入時點的精準把握,莫非張永記開天眼了?
(來源:市值風雲APP)
後續股價雖有回落,但也比買入期間要高一些,張永記逐漸出貨,截至2022年11月8日,累計賣出40.57萬股。
一趟下來,張永記共賺到1101萬,收益率超過90%。
對此,張永記表示“這是和朋友商讨的,我們看好美諾華,與美諾華感情深”,絕不是“有内幕、有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有内鬼”!
(來源:福建證監局)
02 前夫前妻,股票買入前正住對門
事實真是這樣嗎?
有請福建證監局的白紙黑字為我們揭開答案。
張永紀與姚老闆曾是中學同學,青梅竹馬,2000年7月登記結婚,婚後很快就有了一個女兒。
但幸福的日子不長,2002年12月,雙方就離婚了,姚成志負責撫養女兒長大,當時還給了張永紀30萬元以作補償。
按理說,離婚後就該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事實上姚成志每月向張永紀支付約10萬元生活費,兩人離婚後還共同買了兩套房,并持有至今。
2021年1月23日至28日、2021年2月6日至7日期間,張永紀住進了美諾華子公司名下房産,與姚老闆住對門。
在1月26日張永紀的微信聊天中,還出現了“做豐盛早餐,姚董吃牛排、吃番薯”等字眼,乍一看還以為是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呢!
(來源:福建證監局)
離婚20年又成鄰居,做愛心早餐,破鏡重圓?
不如再細品品這個時間,這不正是張永紀大手筆買入股票前的時間節點嗎?
03 股票買入時點,正趕上合同達成時
更巧的是,這也正是美諾華與海外制藥龍頭默沙東敲定合作事宜的時間。
美諾華與默沙東的采購談判早在2019年5月就開始了,并在當時簽署了《保密協定》。
而後經過1年多的商務談判,直到2020年11月20日,美諾華收到默沙東發來的《戰略合作協定》通用模闆郵件。這是雙方合作事項的關鍵一步,代表着默沙東有可能與美諾華達成協定,相關合作進入實質性進展。
此後3個月時間,雙方進行了一系列最終商定,最後一次商定正是發生在張永紀買入期間——2021年2月4日,雙方就動物保健《産品品質協定》達标與否進行确認。
确認完成後,2021年3月15日,便進入合同稽核流程,最終于2021年4月21日正式完成《戰略合作協定》簽訂,并于22日晚間對外披露。
股價也在披露前後連續3個交易日漲停。
(來源:美諾華公告20210423)
這時間線,一切都巧得剛剛好,可天底下哪兒有那麼巧的事呢?
04 聊天記錄揭示真相,買股資金疑來自姚老闆
雖然張永紀仍矢口否認以上種種,并陳述了一系列看似合理的申辯意見。
最後的最後,手機聊天記錄給了緻命一擊。
2021年2月7日,張永紀和朋友謝某在微信中提到:“老姚說,按現在股價都折給我,讓我自己去買進,不知是真是假”(對話中“老姚”指姚成志)。
然後姚成志便在2月8日-10日,内幕資訊敏感期内,突然以離婚補償的名義托周某向離婚近20年的前妻張永紀代支付了2,500萬元。
那買入股票的錢從何而來就不言而喻了吧。
2021年2月8日,謝某和張永紀在微信中提到:“你一買就又竄竄漲上去了”(對話中“你一買”指張永紀買入美諾華股票),似乎又做實了這是一次有預謀的買入行為。
同年3月12日、15日、23日,在張永紀、姚成志這對前夫妻的短信中,多次出現“股票賬戶”、“左手換右手”、“按你意思全吃進”、“賺不賺得到還需要靠你提示”等字樣。
(來源:福建證監局)
這回内幕交易沒跑了吧!
最終,2023年11月30日,福建證監局對張永紀沒收違法所得1,101萬元,并處以罰款2,202萬元。
同年12月9日,甯波證監局又以該事件相關的内幕資訊知情人登記内容不規範為由,對美諾華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來源:美諾華公告20231209)
無獨有偶,2021年7月8日,證監局曾對美諾華副總經理許建也下發過一次監管警示,原因也是配偶短線交易,最終将3,956元利得上繳公司。
(來源:美諾華公告20210708)
是以說,A股哪有從天而降的股神?隻是多了些擁有内幕消息、暗箱操作牟利的人!
一心盯着割韭菜的實控人、管理層,還記得每一次募資時口口聲聲地“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嗎?這樣的老闆們帶領着的公司,還值得股民相信嗎?
兩位數增長,财務資料确實不賴
為了不錯怪,放下雜念,風雲君來幹一碗美諾華的基本面。
01 十年來利潤年均複合增速15.79%
美諾華,成立于2004年,2017年上市,以特色原料藥、醫藥中間體及原料藥出口貿易起家,後将業務延伸至下遊制劑環節,主要涉及心血管類、中樞神經類、腸胃類等領域,自2020年起又開始向CDMO業務拓展。
(注:僅截取部分産品,來源:美諾華官網)
這基本算得上一家老牌原料藥企的标準發展路徑,與之類似的還有九洲藥業、普洛藥業、奧翔藥業等。
原料藥及中間體業務一直是美諾華的營收主力軍,2022年占比約47%;CDMO緊随其後,占比約35%;制劑和貿易分别占到16%、2%。
(制圖:市值風雲APP)
這些年來,美諾華沿着這條路子,日子也算順風順水,業績一路穩中有增。營業收入從2013年的5.02億增至2022年的14.57億,年均複合增速12.57%。
(制圖:市值風雲APP)
利潤表現大緻相當,考慮到2022年因出售燎原藥業股權産生了1.79億投資收益,是以不妨重點關注扣非歸母淨利潤的變化,從2013年的0.62億至2022年的2.32億,翻了将近三倍,年均複合增速達15.79%。
(制圖:市值風雲APP)
02 第一大客戶棄之而去?
如此亮眼的成績,要說背後第一大功臣,非KRKA莫屬。
KRKA,成立于1954年,是斯洛文尼亞最大的制藥公司,2014年在全球仿制藥行業排名第16位,2020年以15.35億歐元營收規模排在世界藥企第91名。
早在2010年以前,美諾華就與KRKA達成合作,為其供應原料藥和中間體。
在2017年前後,在印度産品尚未達标時,美諾華一度成為KRKA的第一大供應商,采購額占KRKA采購總額的20%-25%。
(來源:美諾華招股書20170222)
但倘若反過來看,KRKA對美諾華的重要程度,遠遠高于這20%-25%。
2011年-2020年上半年,長達近十年時間,美諾華對KRKA的銷售額占比均在70%左右,主打一個抱大腿,對單一客戶依賴明顯。
(制圖:市值風雲APP)
2022年,随着美諾華拓展CDMO業務,承接新冠藥相關訂單,以及與默沙東、施維雅、拜耳、吉瑞制藥等海内外知名藥企展開合作,KRKA在美諾華的占比下降至26%。
但從二者間的銷售額絕對值來說,2022年僅為3.85億,相較2019年的8.3億大幅減少了53.6%,甚至趕不上2020年上半年的4.13億。
這樣來看,往好了說,是美諾華降低了單一客戶依賴風險;往壞了說,其實是美諾華在KRKA那裡不如以往受寵了。
03 低價赢得客戶的青睐
話說回來,早前的美諾華為何能夠得到KRKA的青睐呢?
誠然,不錯的研發實力和穩定的生産工藝是必不可缺的因素,但相對較低的産品價格應該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拿以下四種産品為例,美諾華向KRKA銷售這四種産品的銷售額,合計占到美諾華向KRKA銷售收入的40%左右,是二者間的重要合作産品。
(來源:美諾華招股書20170222)
但在同一種産品的銷售過程中,美諾華向KRKA的銷售單價常常會低于向其他客戶的銷售單價,甚至低于印度出口歐洲的銷售單價。
(注:向KRKA銷售單價簡稱“KRKA 單價”,向其他客戶銷售單價簡稱“其他客戶單價”,來源:美諾華招股書20170222)
以低價赢得客戶很正常,隻是對于KRKA而言,美諾華并不具備那麼強的不可替代性。
畫餅式擴産,進度過慢
01 失去新冠訂單,今年利潤大跌74.51%
今年前三季度,美諾華的業績一改往常,近乎交出了十年來的最差成績單:營收9.29億,同比下滑24.55%;歸母淨利潤僅有5,454萬,同比大幅下滑74.51%。
(來源:美諾華2023年三季報)
對此,美諾華給出的理由是:燎原藥業不再并表、新冠訂單減少、以及産線轉移和産能爬坡導緻毛利率下滑較多。
(來源:美諾華2023年三季報)
事實上,燎原藥業是2022年11月出表,其1-10月的營收為1.96億,淨利潤僅有388.59萬元,絕不是此次業績大跌的主要原因。
而新冠訂單的減少是預料之中的。同業的博騰股份(300363.SZ)也因失去輝瑞新冠訂單,今年前三季度營收下降了41.79%。
2022年,美諾華雖未披露新冠訂單資料,但CDMO業績(含新冠訂單)同比增長了89.99%至5.04億,在總營收的占比也從21%上升至35%。
失去新冠訂單後,未來美諾華CDMO業務的發展前景,還得取決于其在CGT、ADC藥物、合成生物學等前沿方向的研釋出局,同時這些前沿方向也是中國CDMO市場優于印度市場的地方。
(來源:上證路演中心美諾華2023年半年報說明會、2022年年報)
美諾華表示,目前已在這些前沿方向有相應的技術和産能儲備,并已開始承接相關CDMO業務,完成初步訂單的驗證傳遞。
從研發上來說,美諾華的研發投入并不算多,2022年投入研發9,815.51萬元,研發費用率6.74%。
(制圖:市值風雲APP)
02 IPO募投畫大餅,項目6年才達産
至于産能爬坡這個原因,是值得說道說道的。
2017年IPO時,美諾華拟投資3.2億(含募集資金2.8億),用于年産30億片(粒)出口固體制劑建設項目,具體品種包括缬沙坦、培哚普利、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
(來源:美諾華招股書20170323)
還信誓旦旦的表示:項目建設期三年,第一年達産33%,第二年達産56.67%,第三年達産100%,達産後将貢獻收入6.35億、淨利潤1.43億。
這對于當年營收不過6.05億、淨利潤僅有0.45億的美諾華來說,絕不是一筆小數目。
(來源:美諾華招股書20170323)
這就相當于“給我三年時間,建成後利潤翻三倍”,這餅真香!小散們吃去吧,準保香你一溜跟頭!
結果,上市第一年投入0元,上市第二年投入55.2萬,兩年進度僅有0.55%……
中途還突然更改項目,要拿其中的2億元募集資金建設“年産400噸原料藥技術改造項目”,理由是需求迫切,這咱稍後再唠。
(來源:美諾華公告20191012)
最終,直到2022年,年産30億片(粒)出口固體制劑建設項目才基本建設完成,工廠中的房間開始試生産。
IPO已有6年,項目總效益零蛋,這大餅不要也罷!
(制表:市值風雲APP)
03 多個擴産不達預期,錯過一村又一店
再詳細說說中途迫切加進來的“年産400噸原料藥技術改造項目”。
這得說到2017年華海藥業的沙坦事件,因其沙坦類原料藥含有害化學殘留物被歐美封禁,導緻全球沙坦類原料藥供應短缺,沙坦類原料藥價格飙漲,感興趣的老鐵可以搜尋這篇研報閱讀了解。
(來源:市值風雲APP)
美諾華也是歐美市場的沙坦類原料藥主要供應商,2015年以20%-30%的歐洲市場占有率,位列國内該領域原料藥企出口前三甲,與華海藥業是直接競争關系。
(來源:美諾華招股書20170323)
趁此機會,美諾華立即決定加碼沙坦類原料藥。
先是2017年6月,決定将宣城美諾華“1600噸原料藥項目”一期項目規模由3,500萬增至3.3億元,計劃于2018年10月開展試生産。
(來源:美諾華公告20190702)
後于2017年8月,決定在安徽美諾華斥資3億,建設“年産400噸原料藥技術改造項目”,建設期24個月,即原則上在2019年8月能夠投産,預計将新增營收3億/年。
(來源:美諾華公告20170822、20191012)
需求迫切,錢已到位,技術在手,那就趕快建吧!
結果,一杆子就支到了2020年,“1600噸原料藥項目”終于建成完工,彼時的沙坦類原料藥價格早已從高位回落至正常水準,大好機會沒把握住。
(來源:市值風雲APP)
而“年産400噸原料藥技術改造項目”更是一拖再拖,直到2022年,9工廠中的房間才正式投産,10工廠中的房間剛完成試生産,整體進度不足80%,産生效益僅有724.79萬元。
(來源:美諾華公告20230404)
諸如此類的還有浙江美諾華“年産520噸醫藥原料藥”一期項目、2021年發行可轉換債券時籌劃的“高端制劑項目”,都還處在一個隻聞大餅未見到錢的階段。
(來源:美諾華2022年報)
如今,确實有“年産30億片(粒)出口固體制劑建設項目”、“年産400噸原料藥技術改造項目”這兩大項目拟投産,确實實作了産能爬坡,但相較早前的規劃都晚了太久太久,錯過了沙坦類原料藥高價區間、錯過了新冠大訂單機會......
錯過了一村又一店,這回達産後能否有充裕的訂單,還得時間給出答案。
起碼在今年9月美諾華籌劃的定增6.52億擴産計劃中,監管層是持懷疑态度的,詳細問詢了美諾華的數次募投項目及效益,以及此次“年産3760噸原料藥及中間體一階段項目”用于糖尿病治療、高血脂治療、放射學造影等領域的預期效益。
(來源:美諾華公告20231114)
現金流入不敷出,分紅率僅14.35%
雖然項目建設慢,但大大小小的項目也沒少建,資本支出相應比較多,2013年至今合計25.96億。
上下遊管理方面,下遊雖不乏知名大藥企,但應收款項(含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數目不多,截至2023年9月末僅有2.93億,甚至不抵其在上遊賒欠的應付款項(含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5.26億。
但存貨卻因制劑業務增長明顯,截至2022年末為5.94億,其中庫存商品超3.8億,存貨周轉天數也從2018年的140天增至2022年的242天。
(制圖:市值風雲APP)
最終反映在現金流量表上的是,2013年至今美諾華通過經營活動共賺得現金14.15億,與同期淨利潤總額基本持平。
但沒能覆寫住資本開支,同期自由現金流合計-11.81億。
(制圖:市值風雲APP)
而這或許正是美諾華分紅不夠意思的原因,上市6年分紅5次,累計分紅1.33億,分紅率僅有14.35%。但看完這篇文章的老鐵都知道,這些資本開支投向的項目好像都不及預期。
免責聲明:本報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衆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資訊(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台等)為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風雲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内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确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資訊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值風雲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以上内容為市值風雲APP原創
未獲授權 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