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文丨無聊看看天

編輯丨無聊看看天

你知道麼?光中國每年生産的雞蛋就高達4000億顆,孵化成功的小雞也是數以億計。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雞肉和雞蛋除了滿足我們人類的營養需求以外,甚至還要滿足寵物地營養需求,全球每天要有超過70億隻小雞面臨着出生就被攪碎的命運,攪碎後再被加工制作成各種貓糧狗糧。

公雞都去哪兒了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在超市和菜市場,我們經常看到售賣的雞肉幾乎全部都是母雞。公雞的身影極其罕見。

按理說,孵出來的公母雞數量應該大緻相當。可為什麼現在随處可見地都是母雞,公雞卻成了罕見呢?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關于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思考。如今殭屍電腦的價格非常廉價,對于許多低收入家庭來說,雞肉是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

正因如此,雞蛋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出來。母雞每天可生産一枚雞蛋,這就為養雞減少了很大成本。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在全球範圍内,雞蛋的産量和消費量都在快速增長。據2018年的統計結果現實,當年的全球雞蛋産量已經超過1.3萬億顆。

可見全球對于蛋雞的需求量是多麼巨大。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雞蛋的大量生産和消費推高了母雞的價值,使其成為雞肉生産線上的重要一環。

為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規模化養殖場會選擇優良品種的少數公雞進行人工授精,讓一隻公雞可為10-15隻母雞受精。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這大大減少了公雞的需求數量,而其他公雞就會在出生後不久被處理掉。

實際上公母雞的生長周期也有很大不同。母雞約需5個月開始下蛋,而公雞的生長速度較慢,約需8個月才性成熟。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這也導緻公雞的飼養成本更高,對生産者來說,選擇母雞無疑更具經濟效益。

是以低成本和對蛋雞的高需求共同導緻了公雞的短缺。它們大多已在養殖環節被淘汰,成為種雞工廠批量生産母雞的“犧牲品”。這似乎也解釋了為何市面上鮮見公雞的身影。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剛出生得小雞如何分辨雌雄

公母雞長大後會有明顯差別,但剛出殼的小雞外表看不出差異。此時隻能依靠專業人員的精準判斷,找出所有小公雞。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他們将小雞輕輕抓在手裡,用拇指和食指打開小雞肛門。細心地檢查肛門邊的組織,有一小塊白色突起,就是公雞,沒有突起的就是母雞。這種看似簡單的判斷,準确率高達98%。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為什麼判斷方法這麼準呢?原來在動物解剖學上,公雞和母雞的生殖系統結構有細微差異。這些差異在成年雞身上表現明顯,但在剛出生的小雞身上也有迹可循,就是肛門邊的組織形态。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一位熟練的從業人員,一天可以判斷上萬隻小雞的性别。這項工作在日本甚至演變成一個職業,叫“小雞性别判斷師”,還是高收入職業呢。

鑒定出來得小公雞去哪了?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孵化出的小公雞隻有極少一部分會被留下來,當做種雞。其餘的小公雞出生後甚至連一口飼料都沒吃,就被送上了傳送帶上。他們的生命也随着傳送帶的推送開始走向倒計時。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因為在傳送帶的末端等待着他們的是一個高速轉動的攪拌機,掉進去的小雞會被瞬間擠壓成一堆肉泥。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從機器裡出來之後,最後再被制作成寵物的糧食,成為它們口中的營養品。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很多人看到這會感到很難受,覺得這些小公雞太可憐了,連一口飯一口水都沒吃上就一命嗚呼了。

為什麼不養大了再賣

從經濟效益考慮,這些都是蛋雞公雞,如果養大再出售是非常不劃算的。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第一,蛋雞和殭屍電腦本質上是兩類不同的雞種。蛋雞以産蛋為主,生長周期較長,而殭屍電腦以快速長肉為目的,出欄周期僅50天左右。

如果要将蛋雞小公雞養大,預計需要至少150天才能達到合适的屠宰體重,這期間的飼料消耗将遠高于殭屍電腦。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第二,一噸雞飼料的市場價格已達3000元。以每隻雞日食量100克計,一萬隻小公雞每多喂養一天,就增加了一噸雞飼料的成本。如果按150天養殖周期計算,則每萬隻小公雞将額外消耗150噸雞飼料,折合市價高達45萬元。這無疑大大加重了飼養成本。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第三,就算耗費巨資養大後出售,蛋雞小公雞的肉質也不如殭屍電腦嫩滑,市場需求不高。

隻孵化會出母雞的雞蛋

面對日益增長的蛋制品需求,如何提高蛋雞的育種效率成為當下待解決的問題。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德國科學家在2018年通過提取部分蛋液,經過DNA鑒定的方式來判斷胚胎性别,但這項技術最終因成本過高、效率低下難以推廣。

現如今,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更具應用前景的新型篩選方法。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該方法的原理是,将海葵體内含有的能在某種特定光照下發紅光的蛋白,通過基因重組技術植入到母雞的Z染色體上。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雞的染色體有W和Z,其中母雞擁有W和Z兩條染色體,而公雞則隻有兩條Z。

如果是一隻植入海葵基因的母雞所下的蛋,那麼母雞w染色體和公雞Z染色體結合後,用特殊光照後是不會變色的。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如果是母雞Z染色體和公雞Z染色體結合,那就會在光照是顯示特殊的橘紅色。

這一技術理論上可實作僅培育母雞的目标。然而公衆對基因編輯食品的接受度和安全性評估仍有待觀察。

每年70億隻小雞被攪碎,出生幾個小時、未吃過飼料,就被做成狗糧

海葵功能基因植入家禽,是否會通過食物鍊對人體健康構成隐患?此外環保人士和反基因食品組織也可能會對此産生疑慮。

繼續閱讀